遼寧大學 黃婷
?
關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管理與模式研究
遼寧大學 黃婷
摘 要: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外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企業生存的環境越來越惡劣,特別是對于實力不強的小企業來說,要想在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從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入手,使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驅動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大跨越。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的常見模式,指出了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完善技術創新管理模式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企業 技術創新 模式 指導策略
企業是依靠科技來提高企業生產產品的附加值,或者是提升服務的水平的。技術創新指的是企業抓住資本增值的機會,在技術上進行研發和攻堅,獲得更大的商業利潤,優化整合生產資源和生產要素,把創新的技術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提高,開發出來的產品在同行業中具有較大的科技含量優勢,占領較大的產品市場份額。由此可見,企業的技術創新是企業經濟效益狀況的決定力量。下面筆者介紹一下企業現行的技術創新模式以及各自的特點。
1.1科技作用模式
當前企業創新的核心是科學技術的創新,技術的進步需要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才能體現。科學研究是技術的先導,而技術進步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打下基礎。我國一般大型企業采用的是科技作用模式,因為它們往往有著雄厚的創新人才作為基礎,在自主研發的能力方面更勝一籌,擁有很多專利技術,這些技術在同行業中屬于一流水平,技術運用到產品的研發中,可以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
我國的大型企業研發部門基本都是獨立的,研發部門的職能就是進行科技研發,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驅動力,那就是技術的創新,而其他部門要圍繞研發部門做好服務工作,例如市場營銷部門會經過市場調查,為研發部門提供市場需求的動向和信息,研發部門從市場的需求出發,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的升級。
1.2市場引導模式
在市場的引導下,企業技術創新的依據是市場的信息動向。企業首先要制定占領行業市場的目標,然后通過企業的市場部門進行調研活動,在對調研所得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后,提出了產品升級或改進的建議,把建議的內容移交給研發部門。研發部門會按照市場部提出的要求來對產品進行設計和改進,這種升級后的產品能夠贏得不錯的市場反饋,從而使企業獲得較大的利潤。
這種模式能夠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也就是說,市場需要的,企業就在這一環節進行創新,直到符合市場需要為止。這種創新不一定是自主創新,只要與市場需求吻合就行,也可以模仿其他企業的技術,一般市場中已經出現了先進的產品,企業只要善于學習和模仿,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1.3綜合作用模式
綜合作用模式源于海外,最初是由莫里厄和羅森堡提出的,認為技術創新是伴隨著市場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技術機會和市場機會并存。企業是兩者相交的匯集點,是科技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載體和媒介。這種模式是基于市場引導模式和科技作用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企業是模式的主導者。
使用這種模式的企業往往在市場調研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市場占有表現一直都不錯,負責收集市場信息的市場部門比較成熟,而且其研發部門的人才儲備比較樂觀,研發的能力比較強。企業能夠做到市場和其技術相互作用,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比較強。
1.4N-R關系模式
N-R關系模式,指的是由于某項科技的發明創造,使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各企業不惜擴大生產該商品的生產規模,結果導致生產性資源匱乏,企業隨后通過技術創新來彌補資源短缺的問題。這種發明創造首先使市場反應更為敏感,也就是對這項科技產品的反應比較積極,說明興趣很濃厚;其次,企業的技術創新又引領著企業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創新和升級,把科技發明推向市場,成為市場化的產品。
首先,企業要洞悉某一科技領域的信息前沿,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信息;其次,企業要找到科技發明創造的關鍵,即市場需要的東西,把科技發明創造投入生產,使之市場化;最后,企業的研發部要保證獲得企業提供的資金,這樣才能保證產品研發的常態化。
隨著創新型國家的提出,政府鼓勵創新的步伐加快,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很大,加大了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但是相較而言,我國的技術創新管理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在創新方面的起步較遲。筆者把目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2.1企業的相關制度不完善
企業的制度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否持續進行下去,特別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的技術創新需要合理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作為內部環境的構建保證。但是,我國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產權不明晰、權責不明確,所有權和相關權力牽扯不清,這種混亂的內部環境會嚴重影響企業研發部門的目標的實現,不能不重視。
2.2缺乏激勵機制作為技術創新的動力
有不少企業都打著技術創新的旗號,實則其研發部門形同虛設。主要原因在于企業領導層的眼光短淺,只重視眼前利益,沒有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的作用。技術的創新缺乏持續性,只是作為提高短期經濟效益的臨時手段,應該形成關于技術創新的制度,并不斷地落實。
2.3缺乏資金和人才
技術創新不僅涉及企業的研發部門,更是和企業的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有關,企業能否提供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支持,是企業技術創新生命力的保證。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融資難問題成為它們發展的最大障礙,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都不一定能得到資金保障,就更不用提他們的技術創新了。更何況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中小企業也難以承受舉債的壓力,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同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承擔招聘高端人才的重任,特別是技術型的專業人才,因為他們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骨干力量,本身人才在市場上就很稀缺,中小企業更是無法滿足高端技術人才的待遇問題。
3.1健全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企業同市場相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息息相關。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融資方面的政策支持,提供優越的市場條件等。這些靠企業自身是無法創造的,必須依靠當地的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因此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政府部門的當務之急。
同時,政府要給予企業技術創新以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制定中長期的技術創新戰略,通過政策扶植,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完善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
3.2建立和完善金融環境與風險投資體系
企業在發展中由于現代化基礎比較薄弱,對知識創新和風險投資的投資較高。因此,對于投資技術創新的企業來說,資金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該類企業的關注,必要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其適當的保護,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完善的融資環境,形成技術市場、資金市場和股權交易市場協調發展的風險投資體系,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渠道。另外,還要大力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有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加大風險投入力度,加強企業科技成果市場化后在法律上的保護,以保證企業的高回報。
3.3加強多領域合作,形成企業技術創新聯盟
還可以建立與大學、研究所、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既可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又能分散風險、縮短開發周期。教育和科研機構的主要職能是向社會提供新的科學知識,向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源,發揮知識的生產與傳播作用。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結合起來,能方便地利用大學的場地、設備、人才、信息、技術等優勢迅速發展。
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形成,還制約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必須引起各方重視,只有在管理水平和方法上進行改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創新難的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曉林. 試論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J].科技與企業,2011(11).
[2] 徐新紅.淺論中小企業創新管理模式及思路[J].時代金融,2011(11).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b)-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