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鋒(阿壩師范學院四川汶川623002)
高校排舞課程教學實踐的路徑建設
□謝一鋒(阿壩師范學院四川汶川623002)
排舞作為全球公認的一項健身運動,它的每個舞步都是具有國際標準的,可以說排舞教學不僅僅需要實踐教學,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完整的理論知識傳輸,因此,排舞的推廣離不開高校。而排舞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動了高校體育的發展,對培養新型體育人才具有積極作用,可以說,高校體育的發展也離不開排舞。因此,本文對高校排舞課程教學實踐的路徑建設進行探討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高校排舞教學模式路徑
排舞起源于70年代美國西部,又被稱為牛仔舞,可以將排舞簡單地理解為一排排地跳舞。排舞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也由原先單一的起舞方式逐步地演變出了多元化的舞步。在排舞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歐洲宮廷、拉丁等舞步也被逐漸的融入其中,使得排舞的舞步更加地豐富多樣。當今時代,排舞憑借其簡單易學的舞步以及獨特多樣的風格受到了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普遍喜愛和歡迎。
在我國,隨著全民健身時代的到來,排舞運動也越來越深入人,排舞即可以集體共舞,也可以個人獨舞;排舞不受場地限制,可以在任何場所翩翩起舞;排舞融合了諸多流行舞蹈元素,舞姿時尚現代。排舞憑借其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靈活時尚廣受我國人民喜愛。將排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中,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必然趨勢。排舞舞姿優美且易學,容易被各種類型的學生接受,并對排舞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易于推廣,而且排舞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業余生活,強身健體。因此,排舞憑借其各種優勢,越來越得到高校體育教學的寵愛。
1.1、排舞運動對于塑造大學生優雅氣質具有積極作用
大學生通過排舞運動,能夠增強自信,培養活力四射、優雅熱情、積極樂觀的優秀氣質。排舞舞姿優美,能夠展現大學生優美的身姿,在練習、表演排舞的時候大學生可以盡情享受在富有活力的音樂和優美的舞姿之中,會通過這項運動增強自身豐富熱情的個人表現力,只要大學生能夠長期堅持練習排舞,定能提高個人氣質。
1.2、排舞運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排舞是一項體育運動,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大學生通過練習排舞能夠增強體魄,塑造形體、改善情緒。大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就業壓力,身體往往處于亞健康狀態,通過練習排舞,能夠釋放不良情緒,不僅能增加身體柔韌性,改善體質,還能夠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使大學生在擁有健康身體的同時還擁有挺拔的身姿。
1.3、排舞運動有利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
通過排舞運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節奏感以及樂感。如果大學生能夠長期受到優美旋律的熏陶,長期在動感音樂的伴奏下跳著優美的舞姿,不僅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陽光性格,而且對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也是十分有益的。通過實踐可以看出,排舞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豐富了我國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了大學生高雅的藝術氣質以及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為我國高校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生以及優化我國高校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1.4、排舞運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
排舞運動多是由很多人組成的一種集體式的體育運動,大家通過排舞運動相識,通過之間的配合練習不斷地增加默契,增加之間的感情,除了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外,還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使大學生能夠在排舞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與人配合。
2.1、高校對排舞認知不足
根據相關文獻顯示,通過對西安市高校的調查研究顯示,48所高校只有8所院校開設排舞課程,有15個高校對排舞只是初步認識,排舞在高校中的普及率較低。排舞傳入我國只有十幾年的時間,被編入體育課程時間更短,很多高校領導缺乏對排舞的認知,對排舞的課效以及是否能得到學生的喜歡都很難掌握,很多高校領導還在觀望,試圖待排舞課程成熟后再引進。學生對排舞的認知度更低,很多學生被問及“排舞是什么?”多數回答是“編排舞蹈”。由此可見,目前排舞在我國高校的普及率較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排舞對缺乏認識。
2.2、排舞教師缺乏
排舞是國際舞蹈,每個舞步都是國際統一標準,排舞教學需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由于排舞進入我國高校時間較短,通過高校培養出來的教師鳳毛麟角。很多教師都是由芭蕾舞、國標舞等其他專業轉變過來,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開始從事排舞教學,可以說,排舞教師隊伍力量薄弱,缺少系統的培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領導對排舞缺少重視,為排舞老師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較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高校教師對排舞的新知識掌握不足,教授給學生的許多內容都是過時的,教學內容難以與時俱進。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地方都多次舉辦排舞培訓、排舞講座等,例如杭州師范大學首個建成排舞實踐教學基地,但是由于排舞共有4000多個曲種,內容很多,在短時間內很難將理論知識全面的涉及到,只能對排舞內容、教法等進行粗略介紹,由此可見,加強對排舞師資隊伍的培訓勢在必行。
2.3、排舞教學課時短、內容隨意性大
高校排舞課程多設為選修課程,課時較短,學生對排舞只能了解皮毛,對排舞理論知識掌握很少,只是對排舞有個初步認識,知道排舞是什么,由于是選修課程,很多學生對排舞課程不夠重視。而且許多高校對選修課程把關不嚴,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并沒有科學論證,多是根據教師的個人偏好隨意設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排舞教學效果,加之,教師對選修課程考核不嚴,學生不夠重視,很多學生并不是出于喜好選擇這門課程,多是因為湊學分等原因。另外,現階段教學多是以班級、年級來劃分群體,每個群體內的學生對舞蹈接受能力不一樣,在內容上排舞教學分為常規型、分段型、組合型等類型,在技術難度上排舞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四個等級,一般排舞教學應當從學生偏好出發,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但是由于教學受體千差萬別,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技術選擇上很難顧及全面,這也是一直困擾高校排舞教學的難題。
2.4、對排舞重視不足,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
像足球、籃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體育課程一直備受高校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各種比賽推動的,比賽成績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形象、招生等各個方面,因此,高校就會在這些能夠提升學校形象的體育項目上加大投入。而排舞進入高校時間較短,普及率低、重視程度不足、師資力量缺乏等諸多原因導致有關排舞的各種組織比賽也少之又少,缺少有利的宣傳導致人們對排舞認識不足,缺少足夠的技術指導制約排舞的發展,組織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排舞賽事活動將對排舞在高校中的發展具體推動作用。因此,如何健全排舞激勵機制,加大對排舞的宣傳推廣,將直接影響排舞的發展。
2.5、排舞教育未能充分地利用學生的余暇時間
高校體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排舞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大學生情商。但是高校排舞課程一般設計為78個課時左右,對于內容豐富的排舞教學來說課時遠遠不夠,因此,通過課上啟發使學生認識到排舞的重要性,愛上排舞,能夠利用余暇時間自發地練習對于排舞教學至關重要。但是,由于學生面臨著諸多壓力,就業壓力,升學壓力等等,在業余時間往往選擇讀書學習,忽略了體育鍛煉與人際交往等娛樂活動,這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發展。
3.1、完善排舞教學體系
完善排舞教學體系,首先,應出版科學、統一、規范的排舞教材。教學離不開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知識傳播的依據和載體,教材對于規范教師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教材的編排應立足學生需求,通過實踐考察、科學論證,并遵循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明確高校排舞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任務。使排舞教材更加系統、實用、有效。教材的編排應從排舞初級動作開始,然后再循序漸進。在傳授排舞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價值觀。其次,應完善排舞教學考核評價體制。考核評價體制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學評價應突破傳統的只對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應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考核課程時效。不僅僅考核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進步程度等,還應考核是否通過排舞豐富了情感,提高了身體素質,畢竟高等教育高分數并不代表成功,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是目的。再次,建立健全鼓勵排舞發展的激勵機制。加大對排舞教學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提高對排舞教學的重視程度,權威機構牽頭組織有關排舞賽事活動,充分調動高校積極性,激勵高校加大對排舞教學的投入,例如修建排舞場地、改善教學環境、引進高層次人才等等。
3.2、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針對排舞師資隊伍較弱這一問題,高校應加大資金投入,選送一部分教師到我國排舞開展較好的高校或是組織機構等地進修學習,對業務能力特別突出的可以選送出國,去接受國際排舞最先進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其次,轉化教師的教學理念。使教師不僅僅要注意到學生的“共性”問題,更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問題,發現學生的可塑性和內在潛力,發揮學生的特長。另外,應從“重知識傳輸”向“重素質提高、重能力培養”轉變。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3.3、強化認識,加大對排舞的宣傳力度
我國高等院校應注重排舞這一新興體育項目在學生素質培養方面的功效,不斷地加強排舞運動縱向、橫向聯系,積極拓展排舞運動的發展空間,強化高校與社會排舞協會、排舞賽事組織等之間的合作交流,積極籌辦各種排舞賽事,擴大高校排舞體育教學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借鑒其它舞蹈組織、團體的經驗和方法,推動高校排舞運動的順利發展,培養濃厚的校園排舞氣氛。應盡快建立我國高校排舞協會,及時出臺管理條例及相關制度,實行標責任制、系統管理,相互監督、相互督促,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不能只走形式。各高校有關領導應充分認識、了解排舞,轉變對排舞的認識,加大排舞在高校的推廣力度。
3.4、建立可行的高校排舞培訓機制
現代體育的許多項目都是先在高校發展,然后向社會傳播擴大,逐步流行起來的,可以說,排舞的發展離不開高校,因此高校應努力建立、完善排舞培訓機制,為排舞隊伍人才培養提供基地。高校是進行排舞理論知識教學以及技能訓練最為活躍、最為系統、最為有利的場所,在高校數以千計的充滿朝氣的莘萃學子通過自己身體力行將排舞運動的外在形式以及內在精髓演繹得淋滴盡致,充分彰顯了排舞運動的魅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高校體育運動形式。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排舞選材也是更加的容易,進行科學的選材之后,隨之安排排舞的訓練時間、訓練內容,進而建立行之有效的訓練機制,是為排舞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高校排舞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排舞既是一項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項健身活動,它有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改善學生身體素質等諸多方面的好處,因此,高校應結合學生實際,深入開展、完善排舞課程,提高排舞課程的實效性,是學生真正愛上排舞,真正受益于排舞,通過排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1]李雙俊,王丹.在高校推廣“排舞”的可行性研究——以湖北科技學院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2,8.
[2]王明明.高校排舞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13,32.
[3]劉榮花.高校排舞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