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勝男 梁曉芳
?
五大發展理念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溫勝男梁曉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發展,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應順勢而改。五大發展理念是立足于時代的科學論述,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五大發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發展是硬道理。當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進入新常態,更離不開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央依據形勢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發展動力,協調是方法統籌,綠色是生態品質,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本質要求。這五大理念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滲透到每個角落,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啟示作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習近平指出,“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創新是第一動力,并居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起到總領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經濟、科技方面固然要創新,但文化意識形態領域也需要創新,甚至每個領域都需要創新,需要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意識領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需要不斷發展完善。首先,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以及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宣傳內容,是維護共產黨執政理念,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定要立足于時政,如當前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高校可對學生開展黨章黨規學習并組織知識競賽,時刻把黨中央的最新指示第一時間帶到課堂,融入到學生頭腦和活動當中,堅定政治方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創新教育方法。不是僅僅把最高指示、最新內容帶給受教育者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如何帶進來,讓教育對象欣然快速接受而不是反感排斥。實際上,多數受教育者對待政治的態度只是遠觀、敬畏,而不會主動靠近,覺得枯燥無味,內心是拒絕的。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帶來了很大阻礙,教育方法就顯得尤為關鍵。時代在變化,方法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只是一味說教,更需要言傳身教,借用互聯網+、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資源輔助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從自身做起,培養創新意識。前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施者,本身在思想上要堅定政治理想信念,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行動上更應與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具備創新意識,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后者不能被動地處于受教育者地位,更應當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各種創新方式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雙方在思想和行動上統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才有價值。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協調發展理念作了一系列論述,其中“木桶理論”以及“彈鋼琴理念”貼切地詮釋了統籌兼顧。“木桶理念”是指一個木桶由多根木板合成,若其中有一根的長度低于平均值,那么這根就被稱為“短板”,短板的長短直接影響木桶的水量。若要獲得更大的效益,要么換掉短板要么補齊短板。這就是協調,協調是發展平衡與不平衡的統一,但不是搞平均主義。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只有指揮者統籌兼顧協調好了,才能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樂章,更好地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過程當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認清了問題,找出矛盾,并從總體去統籌協調,才能使得工作順利進行。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均。從大的方面,經濟發展不平衡直接影響著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平衡,東西部地區,一線城市與二線三線城市,城市與鄉村等等。小的方面,在高校里面有文理科之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分配以及專業任課老師的分配是否合理,也是需要考慮協調的。其二是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關系問題。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有摩擦,教育活動中也不例外,概括起來有三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教育者與教育中介,受教育者與教育中介。如何協調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資源的途徑更便捷,有時甚至直接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存在,那么工作者如何應對這一現象,是直接放棄還是面向大眾?應順勢而行,創新教育方式,走進人民,立足于人們需求,借助網絡信息化工具來處理好與教育對象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解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前提下,通過實踐不斷去統籌兼顧,當然在新的時期還會有新的矛盾出現,這就要求活動應當在協調中不斷發展。
綠色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創新理念,是新時期黨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環境帶來了壓力,而環境的惡化又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習近平曾說“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應注重生態保護。綠色不僅指環境的優美,還象征著生命,是活力的顏色,代表著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在綠色中發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以綠色為主。在網絡發達的社會,出現了與綠色相對的“非綠色”,①即與主流意識形態內容不一致的低俗內容。整治這種現象,一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健康積極向上的教育內容為主,同時也要講述“非綠色”的負面影響,在對比聯系中宣揚“綠色”的主流地位。二是要大力整頓網絡信息,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強調要對網絡實施綠色監管,保證其健康綠色安全運營。其次,加強環境保護。好的環境是人們健康生活的保障,人人都要增強環保意識,并付諸行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環保宣傳教育,同時也要以身作則;教育對象應當配合教育宣傳,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并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讓環保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第三,培養綠色人格。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還要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人性化教育,突出人文關懷。綠化心靈,打造綠色的合格公民,將生態教育與“以人為本”理念在實踐中結合,共建人們的綠色精神家園。
歷史證明“弱國無外交”。改革開放以來上中國發展迅猛,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文化領域的交流日趨多樣化、復雜化,這就需要抓住本國根基,在此基礎上借鑒別國的優秀成果,在開放中發展進步。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開放性。首先表現在教育內容上。隨著國門的大開,人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的文化走向了世界,但同時各國的思想也傳到了國內,國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時刻保持警惕,拒絕“西化”。中國既不搞所謂的“東化”,也不會讓外來意識形態肆意滲透,我們有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排斥對外來文化的宣傳學習,辯證地借鑒,更重要的是認清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價值,堅持并維護其主流地位。其次表現在教育資源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科上應該是滲透各個領域的,因為每個領域都需要它的指導,應該是相互借鑒,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經濟思想的滲入,同樣經濟也需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藝術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信息化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教育帶來了便利,網絡的日益普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開拓視野,積極“引進來”并吸收,在開放的狀態中創新發展。再次表現在個體上。這里的個體既有教育者也有教育對象,二者在這個方面沒有主次之分,在對待文化多元化學習上,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全盤西化,“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要在開放中堅守根本、主流,個體的思想既是開放的又是保守的,在各種文化相互碰撞的火花中激發靈感,彼此借鑒。最后表現在教育評估上。每一個活動的最終效果如何,不是單單只憑借幾位專家的綜合意見,還要健全評估機制,做好反饋調查。參與方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均可對該活動進行意見反饋,加強公開性和透明度,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相互監督的開放狀態中得以發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集中體現。五大發展理念中前四個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共享”的實現,正是為人民服務的落實。
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的也是落腳在了人民群眾上,無論是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估等環節都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民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創新是為了實現其大眾化;在各個環節進行統籌兼顧協調是方便教育者能順利作用到教育對象,完成教育任務,方便人民;在活動中傳播正能量是為了打造綠色人格,提升人民素養;在開放中相互學習是為了開拓視野,更加堅定人民根基。
新時期黨中央提出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各種會議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企業、部隊、群體等領域都相繼開展起來,運用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將有利于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
引文注釋
①付麗賓.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6(5).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5-11-04.
[2]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
[6]習總書記“下團組”漫評: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EB/OL].(2016-03-6).http://news.ifeng.com/a/20160306/47714878_0.shtml.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