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娟
?
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三重維度探析
張其娟
實施文化管理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诟呗氃盒4髮W、職業、區域的特性,構建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塑造大學文化、培育職業文化、汲取區域文化三重維度。三重維度緊密聯系,構成高職院?!叭S一體”的有機文化管理策略,共同推進文化管理目標的實現。
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策略;三重維度
高職院校具有傳播知識、培養技能的主要功能,承擔著為國家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任務。這一任務能否完成,與高職院校管理的好壞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取得了迅速發展,優秀高職院校的數目越來越多。然而,隨著社會進步,一些高職院校的管理仍采用經驗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毋庸置疑,這兩種管理方式在高職院校的起步、規范階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應看到,傳統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深層次的發展,不利于高職院校特色發展與建立品牌終極目標的實現。[1]尋找最佳的管理方法以突破高職院校發展的瓶頸,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作為最高境界的管理思想[2],文化管理通過形成以公共價值觀為核心的組織文化,促使組織成員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是一種進行有效管理的先進管理模式[3]。因此,文化管理被譽為優質高職院校的發展趨向,是高職院校內涵式、高層次發展的不竭動力。高職院校文化管理需要從高職院校特點出發。高職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通高校,培養的是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能、能夠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诟呗氃盒5倪@些特點分析,高職院校兼有大學、職業、地域的特性,這些特性是文化管理的立足點。為此,本文力圖從塑造大學文化、培育職業文化、汲取地域文化的三重維度研究高職院校文化管理,以期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參考。
大學文化內含大學的物化、精神成果,集中體現了大學的創造精神、批判精神、社會關懷精神,是院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創造的一種能夠反映人們價值趨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大學文化在促進辦學水平、推進學校改革、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職院校發展目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優良的大學文化是高職院校實行文化管理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塑造大學文化應從多角度考慮。
首先,建立核心價值觀,凝聚強校共識。將多樣化的學校價值觀進行提煉得到能夠為不同價值主體共同選擇的價值目標,這就形成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價值觀念,在高職院校價值觀念中居于支配地位。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使高職院校產生巨大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引導師生確立正確的價值信仰,有利于高職院校既定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在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上應充分考慮下面兩個因素:一方面,核心價值觀要與社會主導價值觀一致。社會主導價值觀,尤其是社會主義和諧價值體系,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根基,是高職院校的精神之魂。高職院校的核心價值觀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建立符合自身需要與發展的核心價值觀,營造和諧發展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核心價值觀要與個人價值觀相結合。高職院校的價值觀與師生的個人價值觀休戚相關,脫離了多數人的價值觀就不能促使群體價值觀的形成。所以,核心價值觀應從多方面考慮,以全體師生為主體,以創造濃厚的人文氛圍為基礎,以提高人們綜合素質為目標,兼顧好師生的個人價值觀。這樣核心價值觀就會凝聚人心,院校成員就會達成強校共識。核心價值觀建立之后,高職院校應逐步確立核心價值觀體系,使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盡量具體化,構建人本民主與科學規范相一致的文化制度,以利于高職院校開展文化管理工作。
其次,明確辦學定位,發展特色文化。辦學定位是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關鍵因素,關系著高職院校能否持續發展、各項功能能否正常發揮的重大問題。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應著眼于院校實際,立足現實情況,滿足現實需求,處理好當前定位與長期定位的關系,從而實現不斷促進自身發展、滿足社會與自身需要的目的。合理的辦學定位,能夠達到學校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干勁,把學校有限的精力集中到重點任務工作上面去。因而,高職院校必須不斷完善辦學定位,特別是要清楚自己的特色定位。特色定位能夠體現高職院校個性化的色彩,其需要特色文化支撐,是一個“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旨在提升高職院校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文化選擇過程。這個過程要求高職院校堅持特色辦學理念,始終不渝地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辦學特色還需要與時俱進,特色內涵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內容要不斷更新和升華。確立了學校定位,建設了學校特色文化,高職院校就具備了文化管理的講究特色、注重個性的必要條件。實施文化管理的高職院校,其在尋求院校整體發展的同時又會重視文化個體的發展。這樣,高職院校就會塑造一種特色文化,在特色文化的滋潤下,高職院校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動力,這為高職院校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制定辦學規范,建設制度文化。高職院校的辦學規范是學校理念、學校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其確保辦學目標的實現。履行辦學規范,需要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作為堅強后盾。制度應體現完整性、全面性、嚴密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發揮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高職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必須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圍繞學校總體目標展開工作,在加強制度外在的強制性、約束性、規范性的同時,需注重強化制度的激勵性、教化性和導向性。這要求制度文化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倡導以激勵為主導的管理模式,體現人性尊嚴,讓師生通過合適的方式主動參與制度建設,使學校制度趨于合理,成為大家共同認可的約束。執行制度一定要體現人文關懷,重視個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努力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文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還需要高職院校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而實現構建深層次的文化心理結構這一根本目標。這樣高職院校的組織成員就會自覺提升自己文化底蘊和知識水平,文化修養得到強化。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高職院校能夠形成師生無需強制就可以自覺遵守規范的精神文化傳統,文化管理的效力就會呈現。
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其教育歸屬具有職業性特征,職業文化構成高職院校重要的文化內容。職業文化蘊含師生在職業活動中形成的共同職業習慣、職業信念和職業追求三方面內容。[4]職業文化的核心內容體現對職業使命、職業榮譽感、職業心理、職業規范和職業禮儀的認同和遵從。[5]職業文化的形成與高職院校人才的職業培養目標密不可分,從其內涵角度看,職業文化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這兩種文化的特性。高職院校的職業文化,對于培養德才兼備、人格健全、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才至關重要,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文化管理活動。
高職院校職業文化的培育,要以創造良好的職業文化教育環境為主要手段。培養職業文化應以職業精神為主線,將職業精神以不同形式、不同內容注入高職院校的文化活動之中。一是高職院校要在學習生活上栽培職業文化。學習上,高職院校的教學環節應將人文知識融入專業教育中。針對專業特點,在日常的理論、實訓、實習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而且應將相關的人文知識穿插到教學活動中,拓寬學生視野,不斷培養職業文化素質,讓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領悟、內化企業文化。生活上,高職院校應從小事入手,在學生衣食住行、外在形象、與人相處等方面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逐漸養成適合職業需要的職業行為習慣。二是通過就業指導教育強化職業理念。就業指導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幫助學生科學地規劃職業生涯,培養學生創新理念。就業指導教育應圍繞職業價值觀,從專業思想、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等方面對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漸漸產生職業認同感、職業自豪感和職業信任感[6],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三是高職院校不能忽略對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輔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意識,教育學生如何處理好錯綜復雜的矛盾,優化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四是高職院校應積極營造職業特色場所。高職院??梢詫⒙殬I文化元素移植到校園標牌、校園景觀、校園建筑上,打造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人文環境場所,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通過以上職業文化活動的培育,職業文化就會熔鑄于高職院校之中,高職院校就能夠產生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培養的學生就會擁有相應的職業素質,使文化管理的預期目標得以完成。這為企業、社會輸送具有良好職業品質的人才提供了保障,也為高職畢業生拓展未來發展空間鋪平了道路。作為文化管理的回饋,高職畢業生優良的社會表現提高了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
高職院校兼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實現這個目標,高職院校需要汲取區域文化。區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圍的人經過長期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社會實踐活動逐漸形成的區域財富總和,屬于社會大文化系統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子文化系統,是在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內涵。[7]區域文化作為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的產物,具有自身傳統文化的豐厚底蘊、深邃的精神內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充分開發和利用區域文化的優秀資源,對于加強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融入區域文化的高職院校文化管理,有益于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服務體系,有益于高職院校獲得更深層次發展理念的支撐,為高職院校內涵式的發展注入活力。汲取區域文化,高職院校應將區域文化的精神內核融入文化建設。高職院校從自己的歷史、所處的地理人文環境和服務的對象角度,尋找高職校園文化與區域文化有效對接的方式和平衡點,這是汲取區域文化的關鍵環節。汲取區域文化,高職院??梢酝ㄟ^開發區域文化課程資源的方式將區域文化有機滲透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以促進師生發展、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確定區域文化資源開發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在不斷創新教學觀念的基礎上,可以依托區域文化增添相應的專業。通過優化課程結構、更新教學方式,主動挖掘區域文化,博采眾長,科學地繼承和發揚區域文化,讓區域文化的魅力展現出來,將區域文化的特色元素植入校園文化,這樣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就具有了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征,從而高職院校在為區域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持續、良好的發展。
塑造大學文化、培育職業文化、汲取區域文化,這三重維度構成高職院校的
“三維一體”的有機文化管理策略,如圖1所示。所謂“三維”,是從高職院校的大學、職業、地域三種特性去分析文化管理,針對不同要素環節制定、實施文化管理策略;所謂“一體”,就是三重維度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彼此作用,共同支撐文化管理策略。大學文化形成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職業文化鑄就高職院校的文化軟實力,區域文化打造高職院校的文化個性。因此,高職院校文化管理應以塑造大學文化為核心、培育職業文化為基礎、汲取區域文化為依托,進行整體性思考,統籌三重維度,立體化布局,全方位構建。缺失任何“一維”元素,或者“三維”之間配合不當,都不利于高職院校文化管理的運作,阻礙文化管理目標的實現。

圖1 “三維一體”的文化管理策略
[1]朱雪梅,葉小明.文化管理:優質高職院校管理發展的新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7-141.
[2]徐曉梅.文化管理下的學校品牌化發展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25-26.
[3]王柏林.論基于文化管理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3):77-79.
[4]龍承海,周勁松.推進高職院校職業文化建設的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9(21):47-48.
[5]周勁松.基于高職院校軟實力提升的職業文化培育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09(24):51-52.
[6]施福新.高職院校文化活動的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11(20):82-84.
[7]李彤.區域文化對高職學生就業觀念影響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2):85-87.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