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冰 張 旭
?
西方馬克思主義及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借鑒
喻冰張旭
西方馬克思主義通過對當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探討,在理論上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但它的局限性也給我們以必要的警示和教訓,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啟迪和借鑒。
西方馬克思主義;借鑒
西方馬克思主義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研究、解釋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20世紀,一批知識分子在追尋馬克思主義過程中重建馬克思主義。他們的理論成果對全球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有不少啟迪和借鑒之處。
西方馬克思主義不是一個具有完整思想體系的統一學說。它是色彩斑斕、內容龐雜的多元化社會思潮的總稱,包括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但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有著共同的理論傾向和特征。即揭露批判資本主義弊端、社會主義模式的嚴重缺陷,跟隨社會發展步伐,考察并回答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所產生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追溯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并與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相結合,重新詮釋和探索馬克思主義,尋找西方國家人們實現解放的道路。這種獨特性,“使它作為一個完整的傳統具有明確的定義和區分的界限”。②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傳統”,其實是“批判性”學術傳統。它始終不渝地反對教條主義,從現實出發,“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無法解釋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尤其是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的變化無法給予有力的解讀,他們主張馬克思主義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在對馬克思主義重新解釋中,允許從黑格爾、弗洛伊德等人立場解釋和補充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思想學說與某種西方哲學學說結合成西馬思潮中盛行的一種理論思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往往把早年馬克思和晚年馬克思對立起來,把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和列寧對立起來。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這種獨特性,使其表現為馬克思主義的非正統性。在早期的理論形態上有別于蘇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哲學上它接受了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人本主義觀點,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新成就補充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與現代西方哲學結合。它攻擊第二國際將馬克思主義和新康德主義結合,使其新康德主義化,同時批評恩格斯、列寧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一開始就主張將馬克思主義和新康德主義、存在主義等思潮結合在一起,同時用人本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政治理論加以修正,以便重新分析與估計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動力、道路與目標作出新的構想。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在阿爾都塞之前以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的批判為主,關注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的建構,將喚醒西歐發達國家工人階級政治意識與文化自覺作為西歐發達國家批判的重點。③他們強調人的主體性與意識的能動性,企圖通過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確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的主導權。阿爾都塞之后的理論批判主要以對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方式批判為主。因為當代資本主義出現許多新變化,而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已不能照搬。尤其是蘇聯劇變和解體,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必須面對當代資本主義是否會很快滅亡,發達國家能否發生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即什么形式的社會主義才是追求目標?為什么要追求它,其優于資本主義的地方在哪里?同時,全球化帶來一系列全球問題,其根源在于主導全球化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方式,治理全球危機需要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制度性危機,對其加以批判。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長達80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流派,但從總體上看,西方馬克思主義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傾向或思潮:一是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如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二是科學主義馬克思主義,如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分析馬克思主義等。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并研究了某些重大的理論或現實問題,所研究的范圍非常廣,變化也非常大。但總起來說,也有一些共同關心的熱點和某些共同的研究主題,主要是:
第一,在20世紀20-3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時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尤其是盧卡奇等人,主要研究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的關系、馬克思學說與黑格爾學說的關系等問題。這個時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重點始終放在哲學上,而且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一種社會歷史理論,一種主體-客體相互作用的歷史辯證法,把歷史辯證法的本質理解為總體性,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大都采取否定態度。同時,反對第二國際庸俗經濟決定論的片面做法,認為社會現實的總體主要是由經濟關系、國家和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三大部分組成的。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意識形態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例如,盧卡奇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一書的副標題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根源的揭示,強調馬克思學說與黑格爾學說的內在連續性??聽柺恶R克思主義和哲學》則圍繞著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批判各種對馬克思主義的非哲學解釋,論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性。馬爾庫塞等人強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重要性,論證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性。當然,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并不等于說他們忽視馬克思主義的其他部分。事實上,柯爾施等人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學說都有精深的研究。但不論研究什么問題,他們都要求用一種歷史哲學的眼光看問題。
第二,在20世紀30-6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繁榮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對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文化工業、科技進步與工業文明、人的生存狀況等現實問題進行理論反思。所以,這個時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致力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批判,而且焦點集中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比如,法蘭克福學派把馬克思主義解釋成批判理論,認為批判理論的主要功能就是對現存秩序進行批判,并從科學技術消極作用的角度來論述社會異化的主題,把科學技術理解為意識形態——新的控制方式,進一步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則把人學作為哲學研究的出發點,強調人的重新發現和回歸;弗洛姆主要是從性格壓抑機制角度提出異化問題,把意識形態研究與無意識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大大深化了對主體性問題的研究;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科萊蒂、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則把社會生產關系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當作他們思考其他問題的出發點,同樣表現出對異化問題的關注。
第三,20世紀7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轉向后,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尤其是哈貝馬斯等人,開始思考資本主義合法化、生態、人權、生活質量、人的自由和發展等問題。這個時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危機意識被穩定意識所取代,批判的鋒芒越來越鈍,基本上返回到改良主義甚至保守主義之中去。
總體上說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一股影響較為廣泛的理論思潮。隨著深入了解這一思潮,就會發現,它對社會主義社會所作的某些批評、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的批判的分析,都有不少合理之處。它通過對當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探討,在理論上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第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于“什么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探索,為我們開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新視野。關于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特征和品質,比如,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另一方面,又紛紛以“補充者”“革新者”自居,要求重新“發現”和“補充”馬克思主義,使之現代化。盡管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思想內容上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甚至有些論點近似荒謬,但是,他們提出的一些理論和觀點確實為我們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內容。比如,他們提出要吸收和利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成果,重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曾經遭到忽視或者偏離的問題,以及試圖引進現象學、生存主義、語言學、生態學、精神分析等20世紀的理論發展作為研究日常生活微觀領域的思想工具等,為我們發展馬克思主義和研究現代社會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尤其是他們敢于挑戰“正統”的理論勇氣,激活了我們沉寂多年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使我們在開闊視野的基礎上增強了學術反思能力,從而反觀自身之不足與缺陷,明確未來學術研究的路向與方法,使得我們能夠在新的起點上“回歸馬克思”和“推進馬克思”并將二者統一起來。
第二,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現代性危機的批判,為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克服現代性弊端提供借鑒。雖然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但是與世界現代化潮流必然存在一定的同質性?,F代性建構在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存在其自身的弊病。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路徑,克服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的各種弊端與困境,已經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重大課題。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危機有深刻的認識。某種意義上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是應對現代性弊病的產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克思主義等等,都試圖融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西方新興的理論克服啟蒙所帶來的現代性危機。因此,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現代性危機的批判,借鑒其從理論的高度把握實踐中的困境與難題,可以增強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克服現代性弊端的能力,為我國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可供借鑒的鏡子。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闡釋全球化的理論效力。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如何應對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各國的重大政治議題。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自居,他們大多以蘇聯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參照,力圖打破“意識形態性”的體系建構,重新解釋、補充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以此指導當時東歐或西歐的共產主義革命運動。在所謂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嘗試中,始終跟隨當代社會的發展步伐,不斷調整思路和方法,提出并回答了全球化時代現代社會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他們的產生與發展,與全球化趨勢下不斷凸顯的現實問題密切相聯,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尤其是二戰以后,世界冷戰格局形成,全球化趨勢明確彰顯出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無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解讀,還是對新形勢下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論述,都明顯帶有全球化時代的理論印跡。因此,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于逐漸融入全球化的社會主義中國,無疑是一項具有現實政治意義的理論工程,有助于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闡釋全球化的理論效力。
不可否認,西方馬克思主義有其局限性。西方馬克思主義缺乏一定的社會實踐基礎,雖然他們一再強調要做西方社會的代言人,但其相關理論與社會大眾存在很大的距離,因而無法提出具體的行動綱領來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從事實踐。西方馬克思主義是通過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當中的激進分子所形成的文化共同體逐漸傳播的。他們不愿采取列寧主義的實踐途徑,寧愿傾向于走激進的政治自由主義道路。后來的實踐表明,他們的激進的政治自由主義道路幾乎是失敗的。然而必須承認,相對于其所取得的成就,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局限是瑕不掩瑜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局限性也給我們以必要的警示和教訓。我們應引以為戒,避免重蹈它的覆轍,如此,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就會沿著健康的軌道不斷前進。
引文注釋
①1976年英國新左派理論家佩里·安德森出版一本小冊子《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看作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馬克思主義第三階段的理論繼承者。主要局限于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引自:佩里·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J].高铦,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5,38.
②[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
③王雨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傳統和問題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2010(5):56—57.
[1][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法]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3][加]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4]王鳳才.追尋馬克思:走進西方馬克思主義[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5]陳學明.西方馬克思主義前沿問題二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6]江天驥.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的社會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18
遼寧省2015社會科學聯合會項目(立項號:2015lslktzimks-21);遼寧省2013社會科學規劃基金(立項號:L12BZZ029);沈陽建筑大學2015學科提示項目(立項號:xkts2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