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琴
?
英漢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分析
楊會琴
言語交際中的話語標記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際中話語的生成和理解。本文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視角,借助具體語料,探討了話語標記語的突顯命題內(nèi)容、制約話語信息、表達說話態(tài)度等語用功能。言語交際者應(yīng)增強話語標記語的語用意識,準確傳達或理解話語內(nèi)容,確保言語交際的順利進行。
話語標記語;語用功能;言語交際
話語標記語是書面交際和口語交際中一種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國內(nèi)外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賦予了話語標記語不同的術(shù)語:連接詞(conjunctions)、邏輯連接語(logicalconnectors)、話語操作語(discourseoperator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話語標記語具有多種形式,它可以是感嘆詞(如:oh,uh,um)、連詞(如:and,so,but),部分副詞(如:anyway,now,actually),部分動詞(如:say,look,see),也可以是一些小句(如:yousee,Imean,youknow)(Schourup,1999)。英語中的well,allinall,onthewhole等和漢語中的“那”“呢”“確切地說”等,雖然都不具有命題意義,但它們是言語交際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在對國內(nèi)外學者關(guān)于話語標記語的研究進行歸納的基礎(chǔ)上,分析了英漢話語標記語常見的語用功能,以進一步說明言語交際的動態(tài)性。
關(guān)于話語標記語的理論研究,有部分學者強調(diào),話語標記與人腦意識的關(guān)聯(lián)性。如:冉永平(2000)分析了語言形式如何影響語用意義。莫愛屏(2004)認為,關(guān)聯(lián)理論是現(xiàn)存的話語理解理論的有益補充,試圖證明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話語標記語具有較強的解釋力。有學者以順應(yīng)理論探討了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順應(yīng)理論由Verschueren提出,認為說話人或者寫作者需要順應(yīng)語境。吳亞欣、于國棟(2003)認為,話語標記語反映了人們使用語言時的元語用意識,并分析了英漢兩種語言當中話語標記語與元語用意識之間關(guān)系,以及不同種類的話語標記語對說話人的元語用意識的標示。
也有關(guān)于話語標記語的個案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對具體的標記語功能的分析上。Schiffrin是最早對話語標記語進行研究的學者之一。她在專著DiscourseMarkers中對11個話語標記語進行了個案分析,指出:“話語標記語只同兩個句子的語義真實有關(guān)系,而另外一些包括so在內(nèi)的話語標記可能同邏輯層面或言語行為層面有關(guān)系。”(Schiffrin,1987)陳開舉(2002)分析了話語中各種末尾標記語的語用功能,認為末尾標記語對話語理解有引導(dǎo)和制約作用。冉永平(2003)對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進行了個案分析,認為well在不同語境下有四種語用功能:言語行為面子威脅緩和語、言語行為緩延標記語、信息短缺標記語、信息修正標記語。
此外,還有關(guān)于話語標記語的對比研究。如穆從軍(2010)通過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中英文報紙社論,分析其中的元話語標記,發(fā)現(xiàn)英語社論元話語比漢語社論元話語使用得更加頻繁,還推斷出英漢兩種語言寫作模式的不同,前者是作者負責型,后者是讀者負責性。
這些學者的研究從不同層面豐富了話語標記語的內(nèi)涵。本文主要探討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認識話語標記語,有效進行言語交際。
1.突顯命題內(nèi)容
話語標記語從宏觀上引導(dǎo)聽話人對話語內(nèi)容進行預(yù)測,有助于聽話人對語段或語篇主旨的聽辨。(楊學云,2014)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為了使聽話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往往會選擇適合具體語境的語言手段對話語進行編碼,使說話人在表達主要信息的同時也突顯或強調(diào)自己對某一命題的陳述。一般而言,說話人會盡可能地言簡意賅,說話人之所以會選擇一些看似多余的詞語,有時是為了向聽話人強調(diào)自己后續(xù)所說的話語內(nèi)容,以引起聽話人的注意。加之話語標記語具有連接性(connectivity)、可選擇性(optionality)等特征(Schourup,1999),這就使得用話語標記語來實現(xiàn)某種特定的元語用功能成為可能,突顯命題內(nèi)容是話語標記語所具有的元語用功能之一。
(1a)母:“孩子,你聽我說,不要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忘了它!”
(1b)Context:Jennyborrowedmoneyfromherbrotheragain.
Brother:“That’senough!Itellyou,ifyoualwaysdependonme,youwillloseyourselfoneday.”
在(1a)這個例子中,出現(xiàn)了一處突顯命題內(nèi)容的話語標記語“你聽我說”。說話人為了引起聽話人的注意,用標記語這一表達形式提醒聽話人,反映了說話人在組織語言時要突顯自己后續(xù)的話語這樣的元語用意識。(1b)中的話語標記語“Itellyou”也突顯了命題內(nèi)容。聽話人可以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根據(jù)“Itellyou”這一標記語預(yù)測說話人后續(xù)的內(nèi)容可能是一種勸告或建議。去掉這些話語標記語,雖然也能傳達說話人的主觀意圖,但聽話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尋找話語的核心意義。
這類標記語的使用緊密聯(lián)系著其后的話語,是對后續(xù)話語命題內(nèi)容的提示和強調(diào),常見的還有“我要說的是”“你聽著”“恕我直言”等。
2.制約話語信息
根據(jù)Sperber&Wilson(1986/1995)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RelevanceTheory),交際是一個交換認知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明示與推理兩個方面。交際對于說話人而言是一種明示行為,說話人為了明示自己的交際意圖,會對自己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編碼,而聽話人為了正確理解說話人的話語意義,弄清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就需要對聽到的話語信息進行解碼和推理,使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兩個認知過程的邏輯鏈條清晰。明示推理交際(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過程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人類在交際時一般會遵循一個總的原則,有一個總的目標,說話人總是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讓聽話人以最小的代價理解說話人的話語,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話語標記語作為一種重要的明示導(dǎo)向標記,是連接話語與認知語境或語境假設(shè)的橋梁。話語標記語通過與傳統(tǒng)的真值條件無關(guān)的程序意義來制約話語的隱含意義,減少聽話人對話語進行分析與詮釋所需付出的努力,獲得最佳關(guān)聯(lián)效果,推動交際順利進行。如:
(2)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She was singing.
(2a)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Youknow,she was singing.
(2b)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However,she was singing.
(2c)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because she was singing.
在理解(2)時可能會產(chǎn)生歧義,因為聽話人不確定這兩個孤立的句子之間究竟是何種邏輯語義關(guān)系。在以上4種說話方式中,聽話人需要付出最大的認知努力來理解受到了最小語境假設(shè)制約的(2)。但是,在分別使用了3個不同的話語標記語youknow,however,because后,聽話人的推理有了明確的方向,能夠在更加具體的語境中構(gòu)建與這些話語有最佳關(guān)聯(lián)的語義。
(2a)—(2c)中的標記語分別表達的是:順承關(guān)系、轉(zhuǎn)折關(guān)系和因果關(guān)系。這組例子中話語標記語對聽話人的制約,使得對李麗的理解——(2a)中李麗經(jīng)常性的訓(xùn)練行為與(2b)中李麗罕見的唱歌行為和(2c)中李麗帶有害羞性質(zhì)的娛樂行為截然不同。
類似的話語標記語還有“anyway”“after all”“moreover”“furthermore”等,漢語中有“那么”“而且”等,如“他打架了,那么,他要承擔責任了”,“他打架了,而且他要承擔責任了”,都可以在具體語境中制約聽話人對話語的解碼方向,使聽話人有效地理解該話語。
3.表達說話態(tài)度
言語交際往往會涉及說話人對命題的態(tài)度,用話語標記語來表達說話人對某一命題的態(tài)度是其語用功能之一。有些話語標記語能夠揭示隱藏在說話人內(nèi)心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說話人通過對語言的選擇使自己和聽話人都參與到具體的語境中,并通過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試圖作用于聽話人的態(tài)度,影響聽話人的行為。聽話人則根據(jù)外化的語境線索標記對話語進行推理(Gumperz,1982)。聽話人作出最佳關(guān)聯(lián)詮釋后,再按說話人意圖去回應(yīng),減少交際失誤的發(fā)生。例如:
(3a)“村里人說你聰敏,靈性。”
我回答:“誰說的?”
“老人都這么說,老人經(jīng)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話。”她順下睫毛,不吭聲了。
我反問了一聲:“你……你對我的印象呢?”
(摘自楊聞宇《日行月色》)
(3b)In this crisis I think I may be pardoned if I do not address the House at any length today,and I hope that any of m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or for mer colleague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will make all allowances for any lack of ceremony with which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act.
……
I take up my task in buoyancy and hope.I feel sure that our cause will not be suffered to fail among men.
(摘自Blood,SweatandTears,WinstonChurchill,May13,1940)
(3a)這段對話反映的是男主人公試圖詢問女主人公對他的印象。末尾標記語“呢”表明了說話人男主人公自信且希望得到聽話人女主人公肯定的態(tài)度,說話人男主人公想維護自己的積極面子。由于當時男主人公渴望女主人公重復(fù)對自己的贊揚,這一語境因素所激發(fā)的元語用意識使男主人公不滿足于“你對我的印象?”這種表達方式,他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因而選擇了話語標記語“呢”作為語言手段。
(3b)中的態(tài)度標記語有三個:I think,I hope that,I feel sure that。它們分別表達了演說人對命題的不同態(tài)度。“I think”反映了丘吉爾推斷的態(tài)度:國會應(yīng)該能夠諒解自己在緊要關(guān)頭所做的演講的不足之處。“I hope that”表達的是說話人希望的態(tài)度:說話人不希望因為禮儀方面的不周到而導(dǎo)致受到影響的同僚們的抱怨。說話人還用了“I feel sure that”的編碼形式表明態(tài)度:確信大家能夠承擔義務(wù)。以上態(tài)度也顯示了說話人的動機——向英國人民發(fā)起號召,從而建立起了說話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構(gòu)成具體的語境關(guān)聯(lián)。
由此可見,話語標記語能夠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使說話人內(nèi)心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得以外顯。常見的表達說話人態(tài)度的標記語包括:英語中有以“給定命題態(tài)度的主語(eg.I)+表示命題態(tài)度的動詞(eg.feel,trust)+表示補足成分的引導(dǎo)詞(eg.that,if)”(Andersen&Fretheim,2000)這一類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的描述性語言,以及frankly、admittedly等,漢語中有“令人遺憾的是”“幸運的是”“公平地說”等。
4.表明信息來源
說明信息來源的途徑,可以使說話人所陳述的信息具有實據(jù)性(evidentiality),反映出說話人的主觀認知狀態(tài)是來源于說話人的實際經(jīng)驗還是來源于相關(guān)資料等,會影響到話語命題內(nèi)容的確定性和可靠性,也影響到聽話人對話語信息的接受。說話人選擇使用表明信息來源的話語標記語是一種策略性較強的話語行為,它可以減輕說話人對所述信息可能需要承擔的責任。常見的表明信息來源的標記語有:“聽說”“據(jù)報道”“依我看”等等。這類標記語總體上具有以下特點:位置比較固定,多出現(xiàn)在話語焦點信息之前,一般位于句首,書面上,有的用逗號隔開;功能相對特殊,反映具體的信息來源,以及說話人試圖使后續(xù)話語的內(nèi)容聽起來更有理有據(jù)的元語用意識。下面結(jié)合具體語篇對這一功能予以闡釋。
(4a)據(jù)報道,附近的居民一到周末晚上就聚集在南門河游園,跳廣場舞,很晚才散場。
(4b)有消息說,滴水觀音的葉子可以滴水,但那水有毒,弄在眼睛里會使人有一種燒蝕性的疼痛感,嚴重時還會導(dǎo)致失明。
(4c)Mr Cai was suspected of having sold secrets for nearly$1m($555,000). Media reports said that two accomplices had also been detainded.
(選自:“China says Hong Kong official is British spy”,The Independent,17 Jan. 2004)
在以上這3個例子中,標記語“據(jù)報道”“有消息說”“Mediareportssaid”都表明了信息的來源。“認識的來源暗示著可靠性”(Chafe,1986),不同的信息來源反映了該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借用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既可以幫助說話人傳達命題內(nèi)容,也可以防止因可靠性存疑可能承擔的某種責任。(冉永平,2006)
(4a)中的“據(jù)報道”一詞反映了說話人對附近居民的行為的描述不是基于自己的親身所見,而是來源于新聞報道。由于話語信息的可信度會經(jīng)過多次傳播而降低,說話人就需要在談?wù)摰缆犕菊f的內(nèi)容時表明該信息的根據(jù)。(4b)中的標記語“有消息說”表明了說話人的陳述是基于某一消息,因而降低了說話人承擔責任的風險。
話語標記語是言語交際中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本文分析了話語標記語重要的四個語用功能:突顯命題內(nèi)容,制約話語信息,表達說話態(tài)度,表明信息來源。此外,話語標記語的用詞特點、語言結(jié)構(gòu)以及符號特征也有助于我們探索言語交際的特征,進一步認識話語標記語在言語交際中的作用。同時,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言語交際中還有諸如以微信為載體的網(wǎng)絡(luò)交際中的其他標記語,這些標記語也日益影響著人們的交際活動,其功能有待進一步探討。在英漢或漢英翻譯中如何恰當?shù)靥幚磉@些網(wǎng)絡(luò)話語標記語,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1]Andersen,G.&Thorstein Foretheim (eds). Pragmatic Markers and Propositional Attitude [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4.
[2]Gamperz,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31.
[3]Schiffrin Debroah.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14-328.
[4]Schourup,Lawrence.Discourse Markers[J]. Lingua,1999(107):27-265.
[5]Sperber,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1995.
[6]陳開舉.英漢會話中末尾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2(3).
[7]何自然,冉永平.話語聯(lián)系語的語用制約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3).
[8]莫愛屏.話語標記語的關(guān)聯(lián)認知研究[J].語言與翻譯,2004(3).
[9]穆從軍.中英文報紙社論之元話語標記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4).
[10]冉永平.語用中的認知語境及其語用制約[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
[11]冉永平.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3).
[12]冉永平.語用學:現(xiàn)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34.
[13]吳亞欣,于國棟.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2003(4).
[14]楊學云.基于言語感知模型的英語語流信息聽辨研究[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30(1).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yè)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