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敏
[摘要]作為河北的主導產業,鋼鐵行業具有規模、產能等優勢,但在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后,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構建綠色產業鏈,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結合調研數據,在對河北鋼鐵行業產業鏈綠色發展現狀及構建綠色產業鏈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從發展理念轉變、企業整合重組、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和循環經濟產業鏈等方面提出了構建綠色產業鏈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鋼鐵行業產業鏈綠色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6)01-0082-04
一、河北鋼鐵業產業鏈發展現狀
目前河北鋼鐵行業發展模式仍以粗放外延式為主,民營鋼鐵企業近些年來發展迅猛,整體產能、產量快速增長,2014年雖然河北全省壓減煉鐵及煉鋼產能各1500萬噸,但粗鋼、鋼材、生鐵產量仍分別達到18530.34萬噸、23995.24萬噸、16932.57萬噸,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產能不足,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仍是附加值較低的資源粗放型產品,而附加值較高的深加工產品比重過低,線材、熱軋帶板、中小型材、部分中厚板、螺紋鋼、焊接鋼管等建筑鋼材占全省鋼材總量的60%以上,大部分產品仍然缺乏市場競爭力。
從產業鏈綠色發展來看,截至2014年,河北共有76家鋼鐵企業通過工信部《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審核,所有重點鋼鐵企業均制定了環境污染治理方案,并對整改方案進行了論證,投資總額120億元,包括1072項環境治理項目,方案實施后通過了現場驗收;2015年上半年河北鋼鐵行業絕大多數環保指標完成情況優于2014年同期。在液態、氣態、固態廢棄物產生及利用方面,外排廢水總量下降7.67%,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焦爐煤氣及鋼渣、高爐渣、塵泥利用率等均好于2014年同期。雖然河北鋼鐵行業產業鏈綠色發展取得了一定進步,在產品結構調整、產能壓減、節能減排、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目前河北SO2排放量仍有約1/4來自鋼鐵產業,煙粉塵排放量中來自鋼鐵產業的占比高達40%,鋼鐵行業作為資源和能源消耗大戶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從河北鋼鐵企業總體來看,除了唐鋼、京唐鋼廠之外,其他鋼鐵企業對在產業鏈各環節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廢棄物和污染物的處理仍遠沒有到位,即使唐鋼、京唐鋼廠也有繼續改進空間,從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到實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轉變依然任務艱巨,在新常態下實現產業鏈綠色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河北鋼鐵業構建綠色產業鏈的必要性
(一)鋼鐵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
我國GDP增速從2012年起開始回落,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工業投資增速回落,鋼材消費需求下降,企業依靠傳統的投資拉動粗放型增長方式實現發展基本走到了盡頭。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在市場、成本、資金、環保等方面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微利甚至虧損經營成為鋼鐵行業的新常態,作為鋼鐵第一大省的河北鋼鐵行業自然更不例外。
(二)環境約束越來越強,鋼鐵業面臨的環境治理壓力空前
目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內鋼鐵行業平均能效水平落后6%~7%。從“十一五”開始,鋼鐵企業面臨的節能環保形勢日益嚴峻。進入“十二五”,隨著我國部分地區步入霧霾高發期,國家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發布新的鋼鐵行業環保標準和清潔生產標準,組織開展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審核,加上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首次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其管轄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責任進行了規定,以上這些新規都與鋼鐵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盡管在排放指標和噸鋼能耗方面,近幾年河北鋼鐵行業有一定改善,但因為產量產能巨大,污染物排放總量和能源消耗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更為明顯。雖然河北省內大型鋼鐵企業如唐鋼、京唐鋼廠等較好地實現了綠色轉型,其他大型企業在環保投入上力度也很大,污染物超標排放的情況較少,但很多中小型鋼鐵企業污染物超標排放問題依然嚴重。
(三)資源約束
在資源供應上,由于河北鋼鐵行業近些年產能產量的快速增長,對鐵精礦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鐵精粉自給率不足50%,本地礦山的生產量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導致鐵精礦進口量大幅度增長。河北目前約有在冊選礦企業1800家,全省礦企礦石產量2014年約為4.07億噸,鐵精粉產量8000多萬噸。受2014年以來國產鐵礦石綜合平均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目前河北約70%礦企停產,繼續維持生產的大都是國有礦山企業,而且也在虧錢生產;省內自產礦供應能力有限,加上鐵礦石價格下降,大部分礦山企業因嚴重虧損停產,導致河北鋼鐵行業鐵礦石進口依賴越來越大,對鋼鐵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大壓力。
此外,河北鋼鐵行業發展也面臨著焦炭短缺、水資源匱乏的制約。河北鋼鐵行業焦炭需求量為3604.84萬噸,經過綜合乎衡仍有缺口1180.84萬噸,需要從外省補充。目前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年需水量在200億噸左右,而河北省年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只有150億噸左右,缺口達50億噸,長期嚴重缺水導致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維持經濟社會發展,目前濕地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70%以上,形成了7個大的地下水漏斗區,水資源短缺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高耗水加劇了華北地區缺水狀況,對自然生態造成嚴重破壞,而鋼鐵行業作為高耗水產業,實施節約用水和循環用水的任務艱巨。
(四)過剩產能化解、行業及產品結構調整
2013年以來,因霧霾天氣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措施在各地相繼出臺。2013年國家規劃五年內壓縮鋼鐵產能8000萬噸以上,其中河北的任務是6000萬噸。按照河北省“6643工程”確定的目標任務,河北到2017年需要壓減煉鐵、煉鋼產能各6000萬噸。列入《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的具有鋼鐵冶煉能力的148家企業,目前已有38家企業不再具備鋼鐵冶煉能力。截至2014年年底,已累計淘汰壓減煉鐵產能3183.5萬噸、煉鋼產能3896萬噸,分別占6000萬噸任務的53.1%和64.9%。雖然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取得重要進展,但任務依然艱巨。
從行業結構調整來看,正式啟動了河北鋼鐵集團石鋼公司向井陘礦區搬遷改造,河北省政府已批準了唐山市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河北太行鋼鐵集團和武安市冀南鋼鐵集團退城搬遷改造項目,河北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重要進展,但河北目前具備冶煉能力的110家鋼鐵企業絕大多數仍為中小鋼鐵企業,全省鋼鐵產業結構優化和布局調整任務依然艱巨,大多數中小型鋼鐵企業轉型壓力巨大,面對市場激烈競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企業整合重組任務依然繁重。從產品結構調整來看,雖然大型型鋼、鍍層板(帶)、特厚板、冷軋薄板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2014年產量有較大增幅,如河北鋼鐵集團全年開發新產品169個,新產品產量達到800萬噸,但從整個行業看,低端和低附加值產品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比重依然過大。
三、河北鋼鐵業綠色產業鏈構建的對策建議
針對河北鋼鐵業目前面臨的形勢,應從整個產業鏈出發,積極開發、引進并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鋼鐵企業整合重組,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推進綠色產業鏈構建,全方位推動鋼鐵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一)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以友好的姿態融入生態環境
構建鋼鐵行業綠色產業鏈,鋼鐵企業首先應該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在企業戰略制定和實施、企業文化建設、社會責任管理等方面體現綠色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員工的內心。當生產組織和環保發生矛盾時,堅持“環保優于生產”,生產讓步于環保,生產為環保創造條件。
處于城市的鋼鐵企業,除了做好節能環保之外,要積極參與城市污水處理利用、集中供熱、綠化美化等工作,解決與城市和諧發展的命題,實現與城市功能互補、同生共融。對于非都市型鋼廠,面對新常態和環境壓力,也必須做好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面對資源短缺、霧霾侵襲等問題頻發,作為河北主導產業的鋼鐵行業,必須改變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積極采取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在鋼鐵產品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消耗降低、排放減少和能源節省,做到清潔生產和經濟效益良好相協調,實現與環境和諧共存。
(二)繼續推進鋼鐵企業整合重組,優化產品結構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從污染控制上看,與產品單一的中小型鋼鐵企業相比,大型鋼鐵企業污染排放控制的單位成本更低,而且建設大型聯合鋼鐵企業也是鋼鐵工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河北目前具備冶煉能力的110家鋼鐵企業中絕大多數為民營中小型鋼鐵企業,規模小、企業內產業鏈短和技術能力低導致企業污染控制的平均成本要大大高于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因此,必須繼續推進河北省內鋼鐵企業整合重組,在峰峰礦區7家企業已整合成1家、永年8家企業已實現實質性整合、國豐鋼鐵整合搬遷、石鋼搬遷、太行鋼鐵及武安市冀南鋼鐵退城進園項目啟動的基礎上,繼續加大鋼鐵企業整合重組力度,有序推進邯鄲、唐山等鋼鐵企業集中區域的企業整合,到2017年,建設10~15家大型聯合鋼鐵企業,使河北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和技術改造投入,積極進行非高爐煉鐵、潔凈鋼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開發,重點采用能源管控系統技術和高溫高壓干熄焦、余熱綜合利用、燒結煙氣脫硫等節能減排技術;行業協會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河北鋼鐵行業內大力推廣采用具備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功能的工藝技術,用高效綠色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改造傳統制造流程。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以減少使用數量、提高使用壽命、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減少物流成本等為特征的綠色產品,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積極促進和努力實現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三)大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綠色發展
針對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廢棄物廢渣、廢氣、廢水,必須大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積極應用循環經濟工藝技術,力爭3~5年內在河北鋼鐵行業所有企業建立起以焦爐煤氣脫硫制酸、余壓余熱發電和燒結煙氣脫硫脫硝等為主的氣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酸再生等為主的液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以粉煤灰、鋼渣和高爐水渣綜合利用等為主的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努力深化生產過程中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使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關鍵指標在行業內居于領先水平,實現產業鏈綠色發展。
實現產業鏈綠色化,具體措施如下:(1)對于原料系統,實施原料場全封閉改造。減少污染,需要從源頭上把關。要積極對原料場進行全封閉改造,實現煤進倉、礦進棚,配套皮帶機實施全封閉管理。(2)對于焦化系統,要積極推廣采用干熄焦工藝。中小鋼廠集中的河北省,中小鋼鐵企業引進干熄焦工藝的很少,因此必須加快在全行業內推廣采用干熄焦工藝。(3)對于燒結系統,要積極利用燒結余熱發電技術。應該加快利用燒結余熱發電技術,將這部分熱量充分利用,回收發電。為了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可以考慮實施燒結煙氣脫硫脫銷制酸。(4)對于煉鐵系統,努力實現高爐副產品循環再利用。應積極采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高新技術,實現高爐副產品的循環再利用,如可利用作為鋼鐵企業重要二次能源的高爐煤氣進行發電,利用礦渣、高爐渣制造建筑材料,高爐沖渣水回收利用可為城市居民提供冬季取暖熱源等。(5)對于煉鋼軋鋼系統,持續提高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實現清潔生產。企業可以積極利用飽和蒸汽發電,通過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實現轉爐負能煉鋼,綜合利用鋼渣制造肥料,將冶金除塵灰資源化,實施廢酸再生和廢水分質并深度處理回用等,提高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實現清潔生產。
(責任編輯:廖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