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聰聰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歸化運動員對亞洲籃球運動發展的影響研究
丁聰聰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內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歸化運動員的概念、歸化方式、歸化成因等進行了闡述,并對歸化運動員在亞洲高水平賽事中具體表現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歸化運動員的積極流動有利于歸化球員實現個人價值,提升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同時完善籃球人才的培養體系;此外歸化運動員也對公平競賽產生一定影響。建議:理性看待歸化,實現正常歸化;同時完善制度規范,實現依法歸化。
歸化運動員;亞洲籃球;影響
第28屆亞洲男籃錦標賽于2015年10月3日在長沙落下帷幕,中國男籃獲得冠軍。綜觀本屆亞錦賽,各隊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比賽更為激烈,菲律賓、黎巴嫩等國家歸化運動員憑借其精湛的個人技術大放異彩,使用歸化運動員以成為亞洲球隊實現籃球崛起的捷徑,歸化運動員對亞洲籃球發展的影響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歸化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歸順、歸附和同化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在自己出生國籍以外以自愿的方式依據所居住國家的法律規定主動取得其他國籍的行為 。“歸化運動員”是指為了某些利益(如為了取得某項賽事的參賽資格、為了取得經濟利益等原因)而自愿放棄本國國籍而根據想要加入國家或地區的法律申請加入該國國籍或取得該地區的居民證明(如香港地區等),并代表其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成為歸化運動員。
國際籃聯規定,在其舉辦的國際賽事中,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各參賽代表隊歸化運動員的使用人數不得超過1名,然而并非所有的非本國出生的運動員都認定為歸化運動員。如果該運動員在16歲之前加入該國國籍或取得該地區的居民證明,且未代表其他國家或地區參加國際賽事,那么該運動員則不認定為歸化運動員。
運動員歸化的方式一般來說有3種:第一,金元歸化。許以豐厚的報酬招募技戰術早已成熟的成年運動員為其所用,代表有馬其頓、菲律賓。但是隨著國際籃聯對籃球國籍的硬性規定(運動員可以有多個國籍或區域的居民證明,但運動員一生只能代表一支隊伍參賽),這種歸化運動員只能參加一些區域性比賽。第二,移民歸化。這種歸化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較為常見,因其長期在某國或某一地區居住,而獲得了該國國籍或居民證明,如美國作為一傳統的移民國家,其男籃隊伍中經常有這種運動員。第三,血緣歸化。運動員的父母雙方為不同國籍,根據一些國家的法律,這種運動員可以擁有兩國國籍,其代表任何一方參賽都是規則允許。
3.1 體育全球化發展的副產品
體育全球化體現了現代體育發展的主體特征。體育全球化的發展來源于:第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物質文化的進步,促進了精神文化的相互融通;第二,奧林匹克精神所具有的普世價值;第三,體育所具備的強大力量和影響力超越了語言和種族的界限;第四,伴隨著世界范圍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融合,體育的交流與融合也成為必然。歸化運動員是體育全球化的衍生產品。競技運動員培養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更是需要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由于多種原因國家很難支持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很多運動員為了尋找一個更好的訓練環境或者取得某些比賽的參賽資格,選擇加入能夠為其提供條件的國家或地區。歸化運動員的出現不僅提升了入主國家或地區的競技水平,還使歸化運動員獲得了需要的訓練條件或者比賽機會,這就使歸化運動員大量出現。
3.2 競技人才的飽和現象促使“歸化運動員”選擇出走
競技體育比賽作為產品與市場相聯系,促使一些國家采用管理體制和制度的變革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運動員。這些運動員參與國際大賽需要在國內展開激烈的競爭,甚至在某些項目上形成了壟斷現象。因此,在某些項目上出現了競技人才不良競爭的飽和現象。歸化運動員的產生除部分由于人才飽和競爭激烈選擇歸化外,有些國家為了帶動弱勢項目的發展而選擇主動歸化,如西亞國家卡塔爾,作為提升國際體壇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卡塔爾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歸化了大批來自非洲的優秀運動員 。歸化運動員的產生實際是世界范圍內運動員人力資本的優化配置過程,同時促進了優秀運動員在不同國家的社會流動。
3.3 雙重國籍在亞洲被承認
近幾年亞洲籃壇引進歸化運動員的國家越來越多,從早期的菲律賓到后來的西亞諸強,再到現在日韓等亞洲傳統籃球強國,歸化球員數量不僅越來越多,競技水平也越來越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雙重國籍在亞洲被承認。韓國、日本等原來拒絕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和地區逐步放寬自身的國籍政策,一些在本國很難被重視的運動員在不放棄自己的國籍的前提下,很容易被豐厚的報酬所吸引來參加在本國無法參加的重要賽事。
亞錦賽已經舉辦了28屆,回顧亞洲籃球格局的變動,到處都有歸化球員的身影。亞洲籃球的格局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菲律賓稱雄—群雄逐鹿時期—東亞男籃鼎盛時期—西亞男籃的起飛—再次陷入群雄混戰時期。歸化運動員在近幾屆比賽中都有高水平的發揮,并使引入國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由表1可以看出,第22屆男籃亞錦賽韓國、卡塔爾和黎巴嫩均有歸化球員參賽,并取得了第2、第3、第4名的好成績;第23屆亞錦賽黎巴嫩和卡塔爾擁有歸化球員,黎巴嫩憑借著歸化球員的超強實力取得了亞軍;第26屆亞錦賽前八名隊伍中有4個國家有歸化球員,約旦、菲律賓擊敗了伊朗、日本等傳統強隊進入了前4名;第27屆亞錦賽前8名中同樣有4個國家有歸化球員,菲律賓、韓國還進入了前3名,歸化球員的水平和發揮直接影響了引進國的成績;第28屆亞錦賽前8名隊伍有5支球隊擁有歸化球員,菲律賓幾乎是靠布拉切(歸化球員)一己之力將菲律賓帶入了決賽。總之,歸化球員在亞錦賽上的出色發揮會促使有“歸化條件”的國家積極效仿,歸化球員的參賽除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和精彩程度外,歸化球員的積極流動能促進籃球運動的持續發展。

表1 第22~第28屆男籃亞錦賽8強隊伍歸化運動員名次情況
5.1 歸化運動員對亞洲籃球發展的積極影響
5.1.1 歸化球員實現了個人的價值 競技體育不僅需要運動員擁有極高的天賦,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支持其訓練,少數球員經過多年的努力能夠在世界大賽中展現自己的風采,而多數球員需要面對本國激烈的競爭,選擇代表能為其提供比賽機會,且能獲得一定酬勞的國家參賽。運動員歸化不僅提高了歸化運動員國家(地區)的競爭力,還幫助運動員實現了自我價值。
5.1.2 提升了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 歸化運動員不僅幫助入主國提升了比賽競爭力,而且歸化運動員以其較高的競技能力帶動亞洲本土球員的快速成長。以中國和伊朗為例,目前這2支隊伍代表了亞洲籃球的最高水平,近幾屆亞錦賽冠軍也被這2支隊伍所包攬,雖說這2支隊伍沒有歸化球員,但大量歸化球員涌入亞洲籃壇的背景下為保持其在亞洲籃壇原有的地位,促使了技戰術的發展及本土球員的培養。5.1.3 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養體系 歸化球員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是一個相對漫長且耗費巨大的過程,在人才培養出現斷層時,為了保持比賽的競爭力,可以通過引入部分歸化球員以解燃眉之急。
5.2 歸化運動員對亞洲籃球發展的消極影響
5.2.1 歸化運動員所帶來的不公平性公平競爭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歸化運動員并未直接觸犯競技體育的規則要求,而是通過國籍的更改實現了運動員代表不同利益的國家參賽。歸化運動員的參賽對其他參賽國造成了相對的不公平。一些通過“金元經濟”嫁接的運動員是對體育運動公平競爭精神的挑戰。此外,歸化球員長期占據隊伍主力位置,對本土球員也是不公平的,本土運動員同歸化球員一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要獲得參賽資格,不僅使本土球員個人價值難以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本土球員的成長,淡化了本土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使競技體育更趨于功利化。
5.2.2 臨時招募易出現“水土不服” 卡塔爾、菲律賓、黎巴嫩等國家為了某次大賽臨時招募歸化球員參賽,以保證取得好成績。這不僅對本國籃球運動的發展作用甚微,還會因為球員的歸屬感不強,導致比賽失利的情況發生。例如,黎巴嫩在天津匆忙招募黑人中鋒霍金斯,然而霍金斯表現卻差強人意,黎巴嫩在武漢最終只拿到了第6名。部分歸化球員也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如中國籃球運動員張天杰、魏新、李莎莎、趙希等,雖然被日本歸化,但并未適應日本的環境,最終未能參加國際比賽。
6.1 結 論
6.1.1 歸化球員大量涌入亞洲籃壇,一方面打破了東亞強隊對亞洲籃球的壟斷,形成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另一方面間接地促進了亞洲籃球的發展。
6.1.2 歸化球員的大量使用打破了傳統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為亞洲籃球發展提供了新道路。
6.1.3 歸化球員所帶來的競技不公平性需要重視,如不加以管制類似“歸化門”類的鬧劇還將繼續發生。
6.2 建 議
6.2.1 理性看待歸化,實現正常歸化 國際體育組織法反對不正常的歸化,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籃聯都反對“金元歸化”。歸化球員給亞洲籃壇注入了活力,提升了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但部分國家和球員僅以金錢交易作為歸化的鏈接手段,其穩定性和具體效果都值得評估。總之,要理性看待歸化,全社會形成正確的歸化輿論,才能實現正常歸化。
6.2.2 完善制度規范,實現依法歸化目前,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籃聯對參賽運動員資格均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各國均缺少與其相對接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如能形成各國和國際體育組織相互協調的完整的制度體系,實現依法歸化,才能促進運動員合理的社會流動。
[ 1 ]王福秋,李哲. 民族主義與價值理性的博弈:對運動員歸化現象的研究[ J ].體育與科學, 2014,35(6):43-47.
[ 2 ]辛松和,郭惠杰,趙明元. 中國運動員被歸化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1):19-23.
[ 3 ]林民望. 運動員歸化的政策選擇:經濟理性與民族主義的雙重考量[ 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5):451-455.
[ 4 ]Carlson,P. Flag Relay. For Olympians in Training,Flexibility is Everything,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Citizenship [ J ].Washington Post,2004.
[ 5 ]辛松和,趙明元. 中國歸化外籍運動員的可行性研究[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22-128.
[ 6 ]方圓. 籃球“歸化”球員現象的社會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 7 ]潮白. 歸化運動員的成績,有意思嗎?[ N ].南方日報,2014-09-30(F02).
[ 8 ]胡盟盟. 亞洲男子籃球格局的演變及影響因素研究[ D ].蘇州:蘇州大學,2013.
[ 9 ]李征. 論“歸化球員”[ 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3):120-121.
[ 10 ]李一新,戴志鵬.西亞男子籃球球員“歸化”現象研究[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1):51-53.
G841
A
1674-151X(2016)11-00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03
投稿日期:2016-10-01
河南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基金(qd14194)。
丁聰聰(1983—),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