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清
(衡陽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現狀研究
王學清
(衡陽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本文從實際出發,通過對初任體育教師、用人單位體育教師負責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對體育教學技能的掌握、需求和培養側重3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缺失現象較為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為高校完善本科體育師資人才的培養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
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中學
1.1 研究對象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CNKI、萬方數據庫等電子檢索手段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政策法規、文獻資料、論文專著并進行了整理與分析。
1.2.2 問卷調查法 利用衡陽師范學院2017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所在實習學校工作0~2年的初任體育教師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總共發放的147份問卷中,有96份網絡問卷,共回收139份,其中有效問卷136份,有效率為97.8%。
1.2.3 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 19.0軟件(中文版)對調查問卷內容進行數理統計和數據分析。
2.1.2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掌握現狀 (1)教學技能掌握結構的現狀。將《中學初任體育教師問卷》與《用人單位問卷》的2個獨立樣本進行秩和分析發現,在59項二級指標中,有41項二級指標存在顯著性差異,18項指標無顯著差異,約占總量的30%。通過比較秩均值,其中有31項教學技能的二級指標,中學初任體育教師的掌握情況要差于中學的需求約占總量的53%,有10項指標優于中學需求,約占總量的17%。
(2)教學技能掌握程度的現狀。由圖1可知,中學初任體育教師的掌握情況要差于中學需求的31項指標,小于0.5分的有6項,差值在0.5~1.0分的有15項,1.0~1.5分的有8項,1.5~2.0分的有2項,差值最大的2項分別是教學目標與運動負荷合理和能夠合理地選擇與設計講解內容。而中學初任體育教師的掌握情況優于中學需求的10項指標中,小于0.5分的有5項,差值在0.5~1.0分的有5項。
2.2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缺失的原因
2.2.1 課程設置因素 最主要的問題集中于教育類課程少、實踐類課程少、教育實習時間少和理論課程多等4個方面。以衡陽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為例,學校規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50學分方可授予學士學位證,而在這150個學分中,教育類課程僅有13個學分,不足8%;實踐類課程14個學分,僅有8%,這還包括了6個學分的科研實踐在內,而教育實習8周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最低要求。這種教育類課程少、實踐類課程少、教育實習時間少、理論課程多的“三少一多”的課程設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師范生教學技能學習的時間。
2.2.2 教師因素 而就我國而言,傳統的“師徒制”教學模式在體教育專業中根深蒂固,在學生心中,自己的專項課教師就如同“師父”一般,師父的培養側重和其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很大程度上影響
2.1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現狀
2.1.1 中學對體育教師教學技能需求的現狀 通過對33所來衡陽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招聘體育教師的中學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中學對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各項指標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安全措施充分、動作示范正確規范、能夠合理地選擇和設計內容、能夠準確地分析錯誤發生的原因、準確地分析教材。

圖1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掌握程度與中學需求的差值圖
著專項課學生教學技能的形成。從總體上來看,高校教師更加重視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而忽視智慧技能的培養,與中學的實際需求仍存在較明顯的差異。高校教師在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過程中,在主觀上同樣存在重視動作技能、輕視智慧技能的現象。
2.2.3 教學技能培養方式因素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仍延續著 “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培養模式。對教學來說其本身就是一個師與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對中學初任體育教師而言,在這種教學對象失真的模擬環境中進行模擬教學,教師很難從學生身上得到真實的反饋,過多的則是指導教師以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的指導。長此以往,教師在控制學生方面的技能自然得不到提高。
2.2.4 教育實習因素 教育實習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師范生教學技能鍛煉的最有效途徑,也被師范生認為大學4年中最重要的知識來源,但無論是實習者,還是指導者對待教育實習的態度都不容樂觀,這就使得實習者的教育實習變成一種自生自滅式的“試誤”學習過程。此外,教育實習的時間也不能保證,這使得教育實習的成果與其最初的設置初衷相去甚遠。在這種實際情況下,實習者,對學生控制方面的技能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教育實習的實際價值和作用就變得更加有限。
3.1 結 論
中學初任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缺失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技能結構的掌握與中學實際需求不一致,技能掌握的程度與中學實際需求有差距。從內容上看,這種缺失較為集中體現在教師職業共有的智慧技能,而非體育教師特有的動作技能。
3.2 建 議
3.2.1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需要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需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改革的內容主要應集中在增加教學與實踐類課程的設置等方面。增加適當課時聘請中學一線專家對大學生進行中學課改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培訓。
3.2.2 高校教師在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在注重教學質量的同時,關注對學生教學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全面而正確的理解教學技能的內容。尤其是專項選修課教師,由于與學生接觸時間多,更應注重對學生“先前經驗”的發掘,關注學生個體教學技能的形成與發展。
3.2.3 在高校培養方式上需要有創新,創造出高度擬真的教學情景培養模式。高校應與當地中小學建立密切聯系,可以適當將教學模擬課程與中小學體育課進行實際的聯系,將課堂開設到中小學中去。建立和完善體育師范生教學技能評價體系及考核制度。
3.2.4 在教育實習的環節上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恢復其原有的目的和作用。同時也可以將教育實習與日常高校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方式相結合,實行分階段或分學期的實習模式,使其伴隨教學技能形成的整個過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3 ]梁深.美國教師教育中的專業主義與解制主義之爭[ 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
[ 4 ]許慶豫.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 D ].蘇州:蘇州大學,2012.
G807.3
A
1674-151X(2016)11-05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26
投稿日期:2016-10-22
王學清(1987—),助教,碩士。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