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扶貧必扶智:教育精準扶貧是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
胡蝶
精準扶貧、擺脫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決定了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基礎性工程、先導性工程,也是根本性工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桿,也是當下消化原有貧困“存量”,阻斷代際貧困“增量”,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重要手段和內生動力。
精準扶貧,教育扶貧,內生動力
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達到共同富裕,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堡壘”必須筑牢。
1.擺脫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面小康是不讓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開始,就把共同富裕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有一個地方貧困,就不是‘小康’;有一個民族苦厄,就不算‘全面’。”①因此,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關鍵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切忌空喊口號,不要提好高騖遠的目標。”②并提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形成“六個精準”“四個切實”“四個一批”等扶貧事業的原則要求和工作辦法。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
2.教育扶貧是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脫貧致富工作一貫被置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后,扶貧開發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得到了人民的一致認可。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我國仍然存在7千萬貧困人口,扶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過去救濟式扶貧、項目式扶貧等傳統“物質性”扶貧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貧困地區的實際需要。多年來的扶貧經驗證明,貧困人口的教育水平、知識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等已成為影響脫貧致富事業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國家適時調整戰略方向,由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轉向探索“造血式”扶貧。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決定了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基礎性工程、先導性工程,也是根本性工程。說它是基礎性工程,是因為教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教育是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只有依靠人口道德素質、知識水平、科技能力的提高,才能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提供基礎性的動力要素;說它是先導性工程,是因為科學的理論能更有效指導實踐進步,而教育是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精神面貌、理論素質和知識水平最直接的途徑。當今社會的貧困問題,已經不單單是物質層面的貧困,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貧困,若不首先改變貧困地區落后的精神面貌,不改變貧困人口封建落后的愚昧思想,不改變貧困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僅依靠物質層面的救濟扶貧是遠遠不足以引導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的;說它是根本性工程,是因為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③扶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貧困地區的生產力水平,保障貧困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講,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最關鍵的是提高生產者的素質,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貧困地區生產力,必須依靠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而教育正是提高人口素質、擺脫貧困面貌的內生動力。
1.“硬件”扶貧精準不足
實現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目前,隨著戰略方向的調整,國家已經開始投入大量資金扶持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并取得顯著成績和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教育扶貧資金也存在“撒胡椒粉”“大撒網”等用途不精準問題,導致貧困地區教育所需硬件資源困難遲遲得不到解決。
貧困地區自身經濟條件差,辦學條件相對落后。與城市相比,貧困地區的學校數量、教學設備、食宿條件等硬件設施都難以達到國家基本要求。例如,偏遠山區由于人口相對稀疏,很多自然村沒有學校,無法讓貧困家庭兒童實現就近入學;很多學校經費不足以購買取暖設備,難以解決冬季供暖問題;另外,“因教致貧”也是困擾許多貧困家庭的教育難題,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致使很多適齡兒童不能接受正常教育,或者早早輟學外出打工,是“代際貧困”問題的根源所在。“硬件”資源的匱乏,是阻礙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這些落后地區僅依靠自身經濟力量難以補足教育“硬件”設施,需要國家教育扶貧經費的精準投入,幫助貧困地區解決教育“硬件”難題,為教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軟件”扶貧力度不夠
教育扶貧僅僅依靠“硬件”設施的保障是不足以提高貧困人口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精準扶貧的最終落腳點還是人的全面發展。
首先,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師資力量的匱乏是導致貧困地區教育水平落后的關鍵因素。“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普遍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城鄉教師工資水平的差距讓年輕教師不愿下鄉受苦,貧困地區學校生活條件差、待遇差使得教師資源留不住,自身文化水平低、信息不通暢、教學方式落后讓那些即使留下來的教師也難以教得好。其次,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影響貧困地區適齡兒童能否接受教育的直接因素。貧困地區的許多家長文化水平低、教育意識淡薄,認為讀書無用,讓孩子早早輟學打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教育扶貧沒有徹底解決貧困人口的思想意識問題。第三,不論是因為教學設備匱乏,還是教學質量差,或者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意識淡薄等原因,貧困地區很多適齡兒童不愛學習,無法完成基礎教育,越“窮”越“愚”、越“愚”越“窮”的惡性循環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1.教育“硬件”扶貧要精準
(1)精準籌辦特色學校。解決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讓孩子們有學可上的問題。針對這一難題,政府教育扶貧資金中應保證有一大塊的比例用在為貧困地區精準籌辦特色學校上。一方面,扶貧資金應保障幼兒園基礎教學和九年義務制教學的正常運行,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山區,學校數量少,不能覆蓋所有村莊,交通不發達導致求學的孩子們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學校,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正常的受教育狀況。面對這樣的事實,精準應用扶貧資金籌辦幼兒園、小學、初中等基礎性學校需要常抓不懈,才能實現教育的全覆蓋、無遺漏。
另一方面,在保障貧困地區孩子基礎性教育的同時,也要精準扶持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創建和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向社會輸送技術人才最直接的途徑,是解決貧困地區人口就業最有效的突破口。貧困地區可精準發展多種類型職業教育,因地制宜創建特色職業技術類學校。例如,職業中學、成人職業教育學校、成人技術培訓學校等,鼓勵那些文化課業上有學習難度或對技術類學習有興趣的學生積極報考特色職業院校,鼓勵貧困地區無業農民積極參加成人技術培訓,努力培養技術能力和職業道德,使其成為有技術、懂經營、能吃苦的全方位人才,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教育扶貧目標。
(2)精準完善教學設備。良好的教育環境離不開教學硬件設施的完善。教育扶貧資金要精準到位地完善貧困地區學校的教學設備。首先要保障教室堅固、防風、抗震,在教室內的桌椅、黑板、教學工具必須齊備的同時,也應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完善教室內取暖或制冷設備,如暖氣、風扇、空調等硬件設施,為貧困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室內上課環境。另外,隨著現代教學方式的不斷進步,多媒體設備也成為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的必備設施,多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授課形式,更為實現城鄉教育互動提供硬件支撐,讓教育的“輸入”和“輸出”有了更便捷的途徑;其次教室外,鮮艷的五星紅旗不光是一個學校的標志,更是貧困地區閃爍的“希望之光”,不論身處哪一個地區哪一所學校,國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用品。當然,為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課下活動的場所,操場建設也應成為教育硬件投入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學校離不開桌椅、教室、操場等一系列硬件設施,課堂內外教學設備的完善,是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不可或缺的“剛性”條件。
(3)精準改善食宿條件。貧困地區學校建設要更注重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條件的改善。在寄宿制學校,努力實現寄宿學生每人一個床位,消除大通鋪帶來的衛生和安全隱患,保障住宿環境的干凈衛生;改善學校食堂條件,滿足學生就餐需要,可參照“免費午餐”計劃(2011年,我國啟動了“免費午餐”計劃,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每生每天3元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免費午餐”計劃覆蓋了中西部699個貧困縣,受益學生達3千多萬),針對不同地區的貧困狀況,精準補貼餐飲經費。另外,保證學校廁所方便、干凈、衛生,設置開水房或安裝飲水設施,保障學生飲用水安全,并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洗浴設施等。改善貧困地區學校的食宿條件,保障貧困地區學生的生活條件安全與方便,也是教育精準扶貧不可忽視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4)精準資助貧困學生。“因教致貧”問題要得到根本解決,扶貧資金必須切實發揮作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讓貧困人口子女都上得起學。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全免費政策要一以貫之執行下去,并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需要,適當擴大教育免費的范圍。以四川省為例,從2016年春季開始,四川省實行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51個縣實施15年免費教育,具體內容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和中專教育已經免費基礎上,免除幼兒園保教費、高中學費并提供教科書。這就意味著,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在民族自治地方公辦學校就讀的孩子,不用交保教費和學雜費。這一政策讓貧困地區孩子上學積極性空前高漲起來。高等教育階段,進一步完善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減免制度,精準確定貧困學生人選,適當加大費用減免的力度,確立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師范生免費教育等多種渠道并行的資助體系,同時優先為貧困家庭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安排,為貧困家庭大學生提供生活、學習、工作的全方位補助。
另外,政府要善于整合資源,帶頭鼓勵和牽動社會各界的團體、組織和個人的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為貧困地區學生籌集資助項目和資助基金,加大對資助基金的跟蹤監管,確保資金發揮精準效益,切實保障貧困地區學生的教育扶持精準到位。
2.教育“軟件”扶貧求創新
(1)加強師資力量。改善貧困地區“軟件”環境,最關鍵的是加強貧困地區的師資力量。“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④因此,教育精準扶貧必須加強教育首要“軟件”——師資力量。首先,教師數量要有保障。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這項計劃是惠及廣大鄉村教師、拓寬教師資源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關鍵舉措。改善鄉村教師編制、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是讓教師在貧困地區“下得來”“留得住”的重要條件,加之多渠道引進師資力量,才能有效保證貧困地區教師資源的充足;其次,教師質量也要有保障。貧困地區教師不光要“下得來”“留得住”,更要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教學素養,才能有效提高貧困地區總體受教育水平。一方面要求本土教師不斷強化自身學習,提高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也要求教育扶貧舉措中大力支持城鄉教師互動,信息及時傳達、教師良性互動能有效促進鄉村教師隊伍教學方式和教學水平的改進,保障教師隊伍有質量、教得好。
(2)改變落后觀念。扶貧先扶志,要求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必須下大力氣改變落后教育觀,幫助貧困地區人口樹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教育觀。一方面,基礎教育不可缺。對貧困地區的適齡兒童而言,接受九年義務制教育既是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應當履行的義務。不做文盲、走出大山、擺脫貧困的志向若要實現,必須依靠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觀念不僅要萌芽在每一個貧困家庭子女心中,更要根植于每一個貧困家庭家長心中。家長要完全擺脫過去那種“讀書無用”的愚昧思想,真正認識到教育是擺脫“代際貧困”惡性循環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終身教育不能忘。教育扶貧的對象不只是適齡兒童,還包括成人在內的所有貧困人口。往往在越窮的地方,成人教育越容易被忽視,這不僅僅是源于教育資源匱乏,更多的是因為“終身教育”觀念沒有在貧困人口心中生根發芽。“終身教育”的觀念要樹立,既要把教育、學習貫穿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也要把教育、學習落實在書本、技術、思想道德和法治文明的每一個方面。
(3)城鄉教育互動。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客觀存在的,如何利用這種不均衡讓城市教育資源帶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才是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應該思考的問題。“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⑤在城鄉教育互動環節中,科學運用“互聯網+”思維,把城市教育中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的信息流通傳遞到貧困地區,是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有力手段。首先,實現城鄉教育互動離不開多媒體等硬件設施的齊全,因此前文中提到教育“硬件”扶貧中,多媒體設備是資金精準投入的重要方面。其次,城鄉教育互動的實現,既需要城市教育質量好的學校的志愿付出,也需要貧困地區的教師學會運用多媒體把知識傳達給學生。這樣一來,通過互聯網的“橋梁”,城市學校的課堂視頻、學習資料、圖書收藏等教學資源都可以全方位展示給貧困地區學生,甚至可以實現課堂直播,打破時間、地域、物質限制,讓城鄉兩地學生同時接受良好的教育。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早在20多年前,習近平就指出:“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經濟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振興是一個相輔相成、循序漸進的統一過程,其基礎在于教育。”⑥因此,要想使貧困地區徹底擺脫愚昧落后的狀態,阻止“代際貧困”的惡性循環,必須牢牢把握好“精”“準”二字,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打好教育扶貧攻堅戰,使之成為推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
引文注釋
①李克濟.人民網評:全面小康,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N].人民網,2015-03-10.
②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 OL].(2013-12-10).http://www.hq.xinhuanet. com/focus/2013-12/16/c_118568719.htm.
③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④習近平.致全國廣大教師慰問信[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9/c_ 117294186.htm(2013-9-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9/c_117294186. htm.
⑤習近平.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賀詞[EB/OL].(2014-11-19).http://news.xinhuanet. com/live/2014-11/19/c_127228771.htm.
⑥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173.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2014.8重印).
[3]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