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淼, 高金偉, 賈旭穎, 竇 勇, 周文禮
(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天津市水產生態與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
海洋災害對漁業資源管理的影響及其對策
江 淼, 高金偉, 賈旭穎, 竇 勇, 周文禮*
(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天津市水產生態與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
摘要近年來,惡性捕撈嚴重,海洋漁業資源管理模式落后。同時,人類過度開發利用以及不可抗因素時有發生,使得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漁業資源管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對我國漁業資源管理現狀以及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的恢復與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對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對應的管理措施,最后對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管理制度發展建設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漁業資源管理;海洋災害;管理現狀;資源恢復
我國海洋面積299.7萬km2,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國家之一,東鄰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km;適于捕撈水深200 m以內的大陸架漁場面積約150萬km2,其面積遠大于全國的耕地面積。同時,我國也是漁業大國,海洋漁業產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1]。海洋災害是制約漁業資源管理的重要因素,研究海洋災害不僅對海洋生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是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由于近年來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不可抗因素的接連發生使海洋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逐年下降,海洋環境不斷惡化,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海洋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因此,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和方法來解決非常態下的漁業資源恢復問題。筆者對漁業資源管理現狀以及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的恢復與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對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相應管理措施,最后對非常態下漁業資源管理制度發展建設進行了展望。
1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與管理現狀
1.1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概況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km,橫跨37個緯度,從溫帶、亞熱帶到熱帶。生物種類繁多,組成復雜,其中有記載的魚類近2 000多種,蝦蟹類600多種,沿海分布有常見藻類200多種,已知貝類4 000余種,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魚類有150多種。重要的捕撈對象主要有馬鲅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小黃魚等;人工養殖扇貝、牡蠣、鮑等主要養殖品種的幼苗數每年都能達到數百億甚至上千億,貝類種質資源極為豐富[2]。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四大漁場中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該漁場位于東海,靠近長江、錢塘江的出??冢?、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匯合,水質肥沃,餌料豐富,魚群十分密集,并且東海還有“天然魚倉”的美譽。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的利用率程度較低,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海洋漁業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產業之一[3],漁業生產總值占農業的11%,截至2002年我國的水產品出口總量已經達到5 373萬t,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且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國的漁業產業歷史悠久, 水產品產量占世界水產品總產量的1/3,擁有世界1/4的漁船、1/6的捕撈量、近70%的養殖產量。隨著海洋新興產業的逐步發展和壯大,海洋漁業總產值在主要海洋經濟產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海洋漁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爭取國際海洋權益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2漁業資源管理現狀漁業資源管理是指為維護漁業資源的再生產能力和取得最適持續漁獲量而采取的各項措施和方法。維護再生產能力就是維持經濟水生生物基本的生態過程、生命維持系統和遺傳多樣性,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人類對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的最大限度持續利用,使天然水域能為人類長久地提供大量的經濟水產品。由此可見,漁業資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對漁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利用,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來保證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常見的方法主要包括設立禁漁期、禁漁區、水產資源自然保護區,實行采捕規格和網目尺寸的限制,進行人工魚礁的建設和放流增殖等[4]。
隨著漁業資源管理的加強,漁業資源調查和檢測、新資源開發和附加值水產品的深加工技術的迅速發展,合理開發和利用漁業資源,保護漁業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世界各漁業大國的共識。為了實現海洋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適應國際漁業管理新秩序的建立,許多國家對漁業資源管理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辦法,從而為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依據和方法[5]。國際上一般通用的做法有2個:①立法規范,許多國家都對本國的漁業資源管理進行了立法,我國的《漁業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法》也明確規范了漁業資源的管理辦法。②共同行動。漁業資源所涉及的相關利益者都要參加行動,比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對各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做出嚴格規定,使漁業相關利益者對漁業可持續利用引起世界性的關注。
2海洋災害對漁業資源管理的影響
2.1過度捕撈和嚴重污染近年來,過度捕撈嚴重,漁業資源開發管理模式落后。漁業資源自然再生量已無法承受捕撈強度增長,各海區沿岸近海的傳統優質資源相繼出現衰退。人們對海洋索取無度,近海漁業資源面臨枯竭。此外,沿岸和近海漁場污染嚴重已成為“漁業突出問題”,近海漁業資源豐富區已成為污染最嚴重地區之一[6]。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海洋環境污染對漁業資源是一種致命打擊,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逆轉破壞。
2.2海洋事故頻發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油氣消費量急劇增長,使我國石油供應短缺的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石油需求的巨大缺口,迫使我國不斷加大對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由于海洋油氣資源比陸地豐富,近年來對海洋油氣的開采規模不斷擴大,所帶來的海洋污染也日益嚴重。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發生特大輸油管線爆炸事故,導致大量原油泄漏并引發大火。此次事故溢油量1 500余t,溢油隨著風向和潮流漂移擴散,影響海域范圍達400 km2。此次溢油事件不僅對海洋漁業、旅游業和海洋食品加工業造成直接損失,也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7]。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人類對新能源的利用技術越來越成熟,海洋開發活動不斷擴大,海洋災害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3自然災害破壞力度大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海洋災害源于海洋的自然災害,是由于海洋自然環境或者氣象條件變異或劇烈變化導致在海洋或海岸發生的災害。近幾年,我國沿海赤潮持續發生,對漁業資源造成了極大損害。根據《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可知,影響我國近海的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災害、海上強風(包括臺風)災害、海嘯災害、赤潮災害等,其中以臺風造成的損失最為巨大。例如,2015年10月8日22號臺風“彩虹”使廣東省湛江市漁業直接損失達23.69億元,其中養殖業損失19.98億元,損失產量10.52萬t;漁船損失0.89億元,沉沒210艘,損壞1 478艘;漁港基礎設施損失2.09億元,損壞碼頭1 685 m、護岸堤受損15 295 m。一旦發生臺風,伴隨著暴雨洪災,摧毀堤壩,沖垮魚塘, 損壞網箱,對漁業資源有著非常大的沖擊。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的大地震,是自1975年以來日本檢測到的最大級別地震,地震引發海嘯和核漏油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慘重,全國水產業受災超過1.2億日元,2.5萬只漁船受損,沿海城市均受到巨大影響[8]。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的變化異常,使海洋生態環境也遭受較大的變化。因此,亟需加強災后漁業資源的風險管理,加快建立漁業資源風險管理體系,制定積極的改善和修復措施,將風險影響降到最低。
2.4漁業資源管理措施不足縱觀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漁業資源管理措施,大多針對常態下漁業資源管理解決辦法,制定嚴格的捕撈制度,限制漁網和捕魚期等,都是針對日常的漁業資源管理。隨著近年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對漁業產業的需求也隨之增大,海洋生物的捕獲量遠遠超過了海洋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的數量,出現了過度捕撈的現象,漁業資源日益枯竭,打破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使海洋系統逐漸退化。加上人類不斷勘探海洋石油的開發,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爆破,對漁業資源的損害比較嚴重,從而大大增加了突發性事故的可能性[9]。我國的漁業資源管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漁業法規不夠完善,相關預警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從目前海洋的污染情況來看,海洋生態系統十分脆弱,要實現漁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對海洋環境常態和非常態下的環境保護。
3對策
3.1加強風險評估全球經濟的發展,海上船舶航行密度加大,油輪往來頻繁,石油勘探與開發加劇。大量事實證明,我國海洋溢油事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致使海洋石油污染愈演愈烈,因此加強對海洋溢油事故的應對工作迫在眉睫。在海洋油氣開采之前,要根據油田開發建設項目的工程規模和開發方式,結合所在海域的環境功能要求,對油田開發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的環境評價[10],或者借鑒國外環境資源評估方法對環境損失進行科學評估,將油氣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聯系與合作加強,使環境評價、規劃和管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與此同時,要加強海洋油氣開發企業的管理,制定完善的開發經營計劃,從源頭上防止海洋石油污染。日本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漁業國家之一,為使漁業受到各種意外事件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最小,日本將漁業保險視為國家方案的組成部分,通過補償成本,從而使漁民在遭受重大損失后能繼續生存[11]。建立起漁業合作運營和管理的互助保險機制,中央政府通過財政補貼,保障整個系統的有效運行。
3.2建立御災系統應當建立系統的、專業的海洋災害預警系統,在災害發生前,預先提出各種控制措施,當災害發生后,有充分的準備和措施應對。對漁業資源的管理和調整成立專業的部門來推進工作的實施,引進專業型人才,發展遠洋船隊,建立一個完善的災害救援系統和高效的救援隊伍。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在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將損害降到最低。加強海洋巡邏力度和電力設施設備的安全檢查,加大對海洋的監管力度。在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高新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海洋應急管理中,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實時監測赤潮和海洋污染等海洋災害監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也根據各國不同的實際情況建立了相應的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系統[12]。
3.3加大資金投入為了降低海洋災害漁業資源管理的影響程度,我國正逐步加大海洋災害防御的資金投資力度和海洋減災工作經費保障力度,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完善防災減災項目建設經費中央和地方分級投入機制,加大中央和地方海域使用金對事業的支持力度。許多省市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資金投入方案,例如舟山市出臺了《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災害預警報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將投入資金1.02億元建設海洋災害預警報體系。廣東省各級海洋主管部門投入資金3.54億元用于海域和海岸帶生態修復,修復效果顯著[13]。同時,也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鼓勵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個人積極參與,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個人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機制。因為海洋災害應急救助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政府,因此國家應設立海洋災害應急救助專項基金[14]。該基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由中央財政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手段撥付。
3.4完善法律體系在應對海洋漁業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制定完善的防治海洋污染法律法規體系是防災管理的切實保障。依法治理和保護海洋環境至關重要,健全的法律體系是防災行為的依據,是防災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保障。在遭受損害和恢復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規范和調整人們的行為,依法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減小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因素對漁業資源的影響。由于漁業在農業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和韓國政府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漁業保險的法律和法規。其中,日本的法規最為完善,包括中央和地方制定的漁業保險法律6部,相關法律4部[15]。
4展望
海洋漁業資源是海洋資源的重要組成之一,為人類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海洋災害也是我國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由于海洋災害多頻發于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的地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對非常態海洋漁業資源進行有效的科學管理,首先從觀念上重視非常態漁業資源安全問題。多年來,各級政府及漁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常態漁業資源安全生產問題,但對于非常態資源保護問題的重視不夠,在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無法可依、管理不合理等現象。從長遠來看,非常態漁業資源安全管理問題是比日常漁業生產安全問題更復雜、涉及面更廣、影響更深遠、后果更嚴重的問題。針對非常態漁業資源健康發展科學管理,避免漁業資源急劇衰退問題,各級政府應當未雨綢繆,推進漁區綜合保障體制建設,重視非常態漁業資源科學管理與開發,勢在必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災害風險管理模式仍以災后補救為主,如何采用有效的綜合手段,構建科學的應急系統,提高海洋的防災減災能力已成為目前迫切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馮有良.海洋災害影響我國近海海洋資源開發的測度與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2] 韓立民,姜秉國.國內外漁業資源管理制度研究進展[J].中國漁業經濟,2010(2):170-176.
[3] 王國華.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的漁業復興政策及效果淺析[J].河北漁業,2012(10):61-64.
[4] 葉曉凌,羅劍朝.補貼政策對漁業互助合作保險發展的影響分析:基于浙江的數據[J].保險研究,2011(12):70-75.
[5] 楊紅,杭君.上海海域溢油生態環境風險區劃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5(1):106-113.
[6] 鄭慧.風暴潮災害風險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7] 范之安.中國海洋漁業風險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
[8] 孫云潭.中國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
[9] 孫云潭,于會娟.我國海洋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概述[J].中國漁業經濟,2010(1):47-52.
[10] 許國棟.我國海洋災害應急管理實現機制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2014(4):624-630.
[11] 高夢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災害應對主體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12] 曾慶麗.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中政府責任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13] 劉明.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生態經濟,2013(9):172-175.
[14] 曲風風.我國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機制建設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15] 王利國.我國海洋災害應急管理政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Effects of Ocean Disaster on the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IANG Miao, GAO Jin-wei, JIA Xu-ying, ZHOU Wen-li*et al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 of Tianjin, College of Fisheries Scienc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AbstractAt present, marine ecosystem is destroyed and the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facing new problems due to malignant fishing, the backward management pattern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and the occasionally happening of force majeure factors. In this research, we reviewed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fishery resources, th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under abnormal state. Problems in the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was elaborated under abnormal state.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were forecasted under abnormal state.
Key words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Marine disaster; Management status; Resource recovery
基金項目國家星火計劃重大項目(2013GA610002);天津農學院科學研究發展基金計劃項目(2014N11);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作者簡介江淼(1989- ),女,山東荷澤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漁業資源保護與環境修復。*通訊作者,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水域生態學和微藻資源化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5
中圖分類號S 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