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玉,周堅和,袁浩浩
(廣西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
·招生與就業·
淺析“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推動ICT類大學生創新創業
段淑玉,周堅和,袁浩浩
(廣西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廣西柳州545006)
“大創新”時代,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和新生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必然。雖然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但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前景好、模式靈活、風險小、商品多樣化、資源獲取渠道通暢、門檻低等優勢。本文從政府、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三方面提出一些具體措施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創新時代
1. 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自2014年高校畢業生突破700萬后,2015年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之多。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空缺崗位的數量,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甚至“畢業等于失業”,而大學生創業能有效解決就業難的問題,甚至幫助更多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
2. 實現自我價值和致富夢想,享受人生自由
部分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循規蹈矩,不甘心受一些企事業單位的約束和限制,努力工作并不想只是獲得升職、加薪、領導的贊賞。而自主創業則提供了靈活的才華施展空間,如若成功,可獲得社會的認可、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可觀的物質財富,實現自我價值和致富夢想、享受人生自由。
1. 創業環境不理想
雖然政府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但是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比如政府要求銀行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投資力度和利率優惠,但是因沒有詳細規定銀行如何放貸、利率多高等,絕大多數銀行都不愿意放貸給初創業者;工商行政管理條例中還存在著一些對大學生創業不利的條款;風險投資在國內發展很快,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投資幾乎為零。
2.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缺失
高校是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場所,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歷史較短,只有十幾年時間,創新創業教育學科還未真正確立,高校重視專業教育,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資源和手段都較缺乏。非財經類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大多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并沒有把它當作是一種長期的培養優秀人才的行為,僅僅把創新創業教育定義為課外活動、講座形式的業余教育活動,無完善的課程體系。
3. 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精神
原因在于:第一,應試教育抹殺了許多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尚不是主流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ICT類專業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主要是信息、通信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操作性和技巧性,就業目標明確,因未接觸或過少接觸創新創業方面知識,自然缺乏創新創業精神;第三,創業有風險,創業初期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金錢,創業過程需要創業者堅韌不拔、吃苦耐勞,而現在大學生普遍生于獨生子女家庭,備受父母寵愛,成長環境較為優越,受挫少,承擔風險和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弱,加之中國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穩定仍是大多數大學生和家長追求的目標;第四,傳統行業、傳統的創業模式有較高的門檻,一般大學生尋求不到合適的創業項目,達不到創業要求。
1. 潛在客戶數量龐大,前景光明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統計,截至 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網上商品零售額達到2.8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潛在客戶群以及利好的發展前景,使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具備了基本條件。
本島氣候比較特殊4~11月為雨季、5~10月為旱季,雨季期間早晚溫度與中午溫差較大,差值為20~30℃,旱季溫差較小5~10℃,鑒于上述情況,為了更好地控制焊接質量,雨季施工期間由于環境溫度的變化采用廠家提供的參數不能更好地滿足質量的要求,在此期間需要分時段調整不同焊接電壓來滿足管材與管件所要吸收的熱量,即雨季采用THE-9C焊機焊接更能滿足質量的要求。旱季溫差變化不大,采用HTA-3B單時段單參數熔接,靠自身的溫差補償可滿足焊接質量要求,并且也可以減少人為操作出現的錯誤。
2. 模式靈活,宣傳途徑多樣化
大學生利用互聯網創業有兩種模式,即自建網站或開發APP和使用第三方網上創業平臺。對于前者,ICT類專業學生因其專業優勢,自建網站或APP成為可能,如自建獨具特色的B2C購物網站、創辦論壇或網絡社區、開發手機APP、開發微信公眾號等,自主性強。后者是利用已有的第三方網上創業平臺,如淘寶、微店等提供相關的服務。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條件靈活選擇創業模式。創業初期,可利用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QQ、手機APP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對店鋪、商品進行宣傳,眾多消費者也樂于在這些平臺上將個人的消費體驗“曬”出來,相比傳統的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宣傳方式,該宣傳手段極具個性化且幾乎免費。
3. 投資少,風險小,商品多樣化
利用互聯網創業,不需要租住昂貴的店面,只需要投入辦公用房(個人住房亦可)、電腦等辦公設備,固定資產投入少;網絡創業進入、退出很方便,因此風險小。出售的商品種類不再局限于實物,還包括服務、技術、娛樂、工具等等,商品形式多樣化。大學生可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選擇出售任意種類商品。如ICT類大學生具有開發網站、APP以及微信公眾平臺的能力,可出售專業技術,為個人或企業提供服務;可出售家鄉特產,整合資源,通過“互聯網+農業”的模式,讓消費者與農戶直接溝通,幫助地方百姓出售各種農產品等。
4. 獲取創業相關資料和資源非常便利
互聯網上的信息和各類資源異常豐富,且獲取方便,這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物美價廉”的信息獲取渠道。通過互聯網,創業者可獲取到與創業相關的國家資助政策、成功的創業案例、創業學習資料等;有機會結識對自己創業有幫助的人,找到合適的創業伙伴和創業項目;可在網上與大家探討自己的創業思路,集思廣益;通過眾籌平臺展示創意和想法,有機會獲得創業啟動資金等。
5.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創業門檻降低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已寫入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政府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創業啟動資金、稅收、工商登記等方面將會陸續出臺相應便利及優惠政策。借助“互聯網+”優勢,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完美融合,ICT類專業大學生可憑借其專業優勢、對互聯網的了解及有效利用、對新生事物的超強接受能力等,進入傳統行業較以往變得簡單。
1. 政府方面
(1)為大學生創業專門立法,加強法律的操作性和實用性。我國現有的《就業促進法》是針對就業的促進型立法,提出應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相關職能部門要簡化程序,鼓勵開展職業培訓等。但憲法和基本法律的規定是宏觀層面的,操作性不強,具體實現依賴于行政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等。“互聯網+”新形勢下,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民眾創業熱情高漲,政府應為大學生創業專門立法,明確各級政府以及各部門的具體職責,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2)加強監督,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通過“互聯網+政務”推進政務電子化建設進程,實現政務公開透明化,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監督創業政策的執行情況,對創業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糾正和處罰違規使用創業政策,確保創業優惠政策真正為創業者所用。
(3)創造良好寬松的創業環境。自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創業環境和輿論導向都有了明顯好轉。為打造寬松的創業環境,政府要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不同的財稅政策,從稅收、貸款、工商管理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推出有針對性的創業項目、融資方案等。政府應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倡聯合審批,甚至提供“綠色通道”,成立專門的辦事機構專門負責創業者的各種問題,投訴與咨詢反饋通道順暢。為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需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宣傳創業成功案例,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有利于大學生創業者自信心的建立和創業熱情的保持,更有利于他們進行項目融資、尋找合適的項目合伙人。
2. 高校方面
(1)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引導及指導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教育的結果。學校方面,應開設豐富的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如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企業運作、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創新創業思維訓練、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解析等課程;院系方面,應將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體系,使創業教育不再只是可有可無的任選課程,而是必修通識課程,有理論課程亦有實踐訓練課程。尤其是針對ICT類大學生,應著重結合其專業優勢開設相關課程,如互聯網創業、互聯網營銷、互聯網+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分析等。高校可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將課程資源的受益面推廣到更深層次,讓更多大學生創業者受益。
(2)鼓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提供實踐交流場地。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成立相關專業部門,一方面激勵高校教師在科研和教學雙重任務之下付出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參賽,另一方面激發大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熱情,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各類企業舉辦的創新創意創業比賽項目等。比賽如若獲獎,學生除獲得榮譽、創業獎金之外,很可能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在比賽過程中,大學生獲得了近乎真實的創業體驗,為今后真正創業積累實踐經驗。同時,學校應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活動專用場地,如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室、大學生創業與科技園區、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中心等。
(3)加強校企合作,校企聯合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大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有實際的創業經驗,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在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顯得力不從心。通過校企合作可解決這方面問題。首先,學校可與企業進行持續性的項目合作,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學校提供人才和場地,企業提供項目和指導老師,高校教師與企業人才聯合對參與項目的大學生進行指導;其次,聘請企業高管或企業家為客座教授,進校開設課程或做講座,傳授實際的創業經驗,開拓學生的視野;最后,針對高年級學生,企業可提供實習機會和就業機會。針對ICT類大學生,參與真實的項目開發,有利于更新專業知識,了解市場行情,認清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以廣西科技大學軟件學院為例,采取“3+1”的培養模式,前三年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進行著項目實訓,實訓老師由企業技術開發人員擔任,以企業真實項目的開發為授課內容,通過實訓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開發水平和創新能力;第四年,學生離開學校,到各個實訓基地(企業)進行項目綜合實訓,亦以真實項目作為實訓內容。通過學生的反饋以及就業情況來看,“3+1”的培養模式是成功的。
(4)加強校政聯系,協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應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如勞動保障局、人才服務中心、工商管理部門、稅務部門、民政部門、衛生管理部門等,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為大學生講授創業涉及的手續辦理流程、管理條例、優惠政策等,使大學生明確創業流程和各項規章制度。
3. 大學生創業者方面
(1)夯實專業基礎,拓展創新創業知識面,找準自己的位置。大學生創業者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人生閱歷,人脈關系簡單,但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其具備的優勢之一。“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事更容易成功”,鑒于此,大學生尤其是ICT類專業大學生創業,首先得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使自己在互聯網創業中更有自信,更具優勢。同時,應積極擴展創新創業知識面,利用大學課堂、圖書館、媒體資訊、社交網絡平臺等渠道,學習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獲取創業成功案例和創業最新資訊等。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下,自主創業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需在不斷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互聯網“+”哪些方面最順應當前形勢和最適合個人發展。
(2)多實踐,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和創業伙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也是積累經驗的最基本方式。大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創業技巧,但只有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做到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有效利用寒暑假進企業實習或進行低成本創業實踐(如校園代理),積極參與各類創新創業項目或大賽,在實踐過程中多思考、多總結,冷靜分析個人優勢劣勢,在今后的生活學習實踐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缺點。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可能尋找到合適的創業項目以及志同道合的創業合作伙伴。
(3)培養個人創業品質。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2011年公布的《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顯示,影響創業的主觀因素按被提及的比例從高到低有:市場意識、創新精神、責任感、合作意識、個人性格、知行統一、興趣愛好等,決定創業成敗的主要內在因素按被提及的比例從高到低有:執行能力、市場調查能力、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個人膽識、自立自信自強、豐富的知識等。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針對報告中提及的這些影響創業成敗的主觀因素和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實踐,逐漸培養出優秀的創業品質,提高創業成功率。
自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概念,“大創新”時代已經
到來。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以及新生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作為整個社會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大學生必將成為大眾創業浪潮中的弄潮兒。雖然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仍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但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前景好,模式靈活,風險小,商品多樣化,資源獲取渠道通暢,門檻低等優勢。為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專門立法以保障大學生創業者權益,加強監督確保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通過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不同的財稅政策打造寬松的創業環境,利用各種媒體宣傳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高校應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出臺激勵政策激勵高校教師與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項目或大賽,加強校企合作,校企聯合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加強校政聯系,協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本身應夯實專業基礎,積極參與各類有關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擴展知識面,積累實踐經驗,準確定位自己,在生活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培養優秀的創業品質,提高創業成功率。
(責任編輯:王金明)
Analysis on How to Promote ICT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 in “Internet +” Environment
DUAN Shu-yu,ZHOU Jian-he,YUAN Hao-h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
In the innovation era,as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ly rigorou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self-consciousnes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is inevitable. Althoug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the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arket prospect,flexible business mode,low risk,diversification of goods,easy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easy to startup. In this paper,it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from government,college and college students three aspects.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innovation era
G642.0
A
1671-9719(2016)5-0115-03
段淑玉(1986-),女,廣西桂林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圖像處理。
2016-02-19
2016-03-10
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以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的ICT類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實踐研究”(2015JGA274);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創優計劃本科教學項目“創新創業改革示范專業”;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構建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2015JGB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