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澤茂,袁軍法,黃 丹,柳 陽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
水生動物醫學領域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顧澤茂,袁軍法,黃 丹,柳 陽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水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水生動物醫學領域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該研究從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規劃與定位、人才培養方案3個方面,對華中農業大學在淡水養殖領域水生動物醫學領域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進行總結,以期推動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建設,促進我國水生動物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水產品從池塘到餐桌的安全保駕護航。
水產養殖;水生動物醫學;本科;人才培養
我國是一個漁業大國,水產品的產量26年來一直雄居世界首位,2014年水產品總量高達6 400萬t,漁業總產值超過2萬億元[1]。漁業已成為我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動力。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水產養殖業替代捕撈業成為我國漁業的主導方向。池塘高密度、工廠化的集約養殖在給人們提供大量水產品的同時,也給水產品食品安全和病害防控提出了新挑戰,特別是對水生動物醫學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目前我國水產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側重于水產養殖的通用型人才,而漁業執業獸醫師、疫病監測等方面的專業化人才嚴重缺乏。2007年我國恢復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成員國地位后,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得到充分重視。農業部批準建立了5個病害防治中心和300個基層工作站,但從中心到基層站,均嚴重缺乏相關專業人才。2011年我國正式實施漁業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制度,但每年報考人數少,通過率不高,嚴重制約了水生動物防疫制度的推進。
在此背景下,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等院校于2007年聯合向教育部提出建設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建議。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獲批水生動物醫學研究生自主設立專業,上海海洋大學獲批水生動物醫學本科專業,大連海洋大學獲批本科專業和研究生自主設立專業。華中農業大學作為淡水水產養殖的人才培養高地,以滿足國家意志與社會需求為本,借鑒獸醫學、作物學等優勢學科的成功經驗,自2007年以來積極探索水生動物醫學領域的人才培養規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筆者擬從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規劃與定位、人才培養方案3個方面,對淡水養殖領域水生動物醫學人才專業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進行總結,以推動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建設,促進我國水生動物醫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人才培養理念是對人才培養的基本看法,不僅涉及人才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層面,也涉及與其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的目標、模式和方法[2]。當下,我國水產業已發生重大變化,產業需求已從過度關注產量、產值和數量,悄然向注重質量、安全和效益的健康養殖方向發展,水產專業應主動調整人才培養理念,培養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務和引領行業的發展。與此相適應,水生動物病害防控理念也從魚病防治向水生動物健康管理過渡。這一轉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研究對象從水產養殖經濟品種外延至所有水生動物,以適應水產養殖、觀賞休閑漁業以及資源增殖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疾病防控現實需求。二是從疾病防治向健康管理轉變。借用我國傳統醫學的“治未病”理念,從側重于病害的藥物防治向通過品種改良、養殖模式優化、環境調控結合藥物防治等綜合手段為健康養殖保駕護航。因此,根據產業需求以及未來水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水生動物醫學的人才培養理念是以培養水生動物健康管理的專門人才為目標,服務于水產健康養殖和環境安全,滿足人類對安全優質水產品的需求。
為適應現階段我國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的需求,在華中農業大學陳昌福教授等多位專家的大力倡導下,農業部于2011年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兩大類,使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從獸醫全科中獨立出來。該制度的實施為培養適應學科和時代發展的創新型水產執業獸醫人才提供了契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水產類專業高校需要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形勢,對相關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才能讓水產醫學專業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務于水產行業。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創建于1970年,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已成為國內外水產科學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和我國水產教育、科研和學術交流中心。華中農業大學也較早關注到水生動物醫學的發展趨勢,并積極探索水生動物醫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將水生動物醫學專業定位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水產養殖、水生動物病害預防與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既能在漁業生產一線及業務主管部門、動植物檢驗檢疫部門等從事水生動物疾病防治、檢驗檢疫、漁藥開發等工作的執業獸醫(漁醫),也能從事管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自提出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構想以來,學校一直致力于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建設,而人才培養體系又是專業建設的關鍵,故以此為抓手,系統開展了水生動物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3.1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與制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中最具法規性的文件,是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設計,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文件[3]。學校在制訂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本著滿足社會經濟、產業發展需要的原則,達到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可描述、可測量、可區分和可評價的“四可”要求,由院內專家制訂草案,邀請國內相關高校專家進行論證。同時,為使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更科學、準確,培養的人才與行業結合更緊密,邀請了行業內的多家大型企業主要負責人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行業論證會,最終制訂了水生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3.2課程體系建設著名的教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指出課程體系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關系到怎樣組成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4]。在水生動物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上,根據社會和行業需求,以人才培養方案為線索,構建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實驗教育、拓展教育及實踐教學環節,實行學分制,科學分配各個環節學分比例,實現高素養、寬口徑、重基礎、強專業、重實踐的課程培養體系,凸顯人才培養特色。在課程體系設置時,借鑒醫學類以及動物醫學類課程,以水生動物類執業獸醫師培養為主線,強化其基礎與專業要求,設置病原生物學、組織病理學、水產動物免疫學、診斷學、流行病學、水產藥理學、水產藥物學、水產品安全等基礎和專業課程,突出健康管理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體系設計時,既考慮到現實的社會需求,也注重未來的發展趨勢,設計一些課程,如設施漁業、休閑漁業、“互聯網+”等,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3.3師資隊伍的優化與建設師強則教強,高校教師隊伍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建設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需要,通過引進特色優質人才、穩定骨干隊伍、培養青年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建設了一支思想素質優、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的優秀教學團隊。自2007年以來,學校先后引進水生病毒學、細菌學、寄生蟲學、免疫學專業人才10人。目前,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水生動物醫學方向已形成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教學科研梯隊,水生動物醫學專職教師規模達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青年教師7人,實驗技術人員2人。其中16人具有海外經歷,2人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資助,3人獲得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資助。
3.4課程規劃與教材建設根據行業發展需求,遵循促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三方面協調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整編課程教材,實行課程統一規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課程設置時,以大生物學科的視角,開設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課程,在優化水產養殖專業傳統課程體系的同時,加強疾病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現代生命科學課程的建設,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現有教材基礎上,圍繞課程體系建設,整合全國行業力量,將教師科研成果和行業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精選和凝練,整編教學教材。目前已出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4部,改編或新編實驗指導8部。
3.5實踐教學建設與管理大學實踐教學是以學科專業為平臺,以課程實踐教學為主體、專業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為兩翼構成的邏輯體系[5],具體而言,分為實驗教學與實習教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實習教學是將理論聯系生產與實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水生動物醫學是實驗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實踐教學顯得尤其重要。華中農業大學形成了以課程實驗教學為主體,輔以專業實習、暑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等集中實習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中融入創新、開放、協作的理念,通過在課程實驗教學中設置綜合性設計實驗、設置暑期創新性實驗、建立本科生開放實驗室、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等,加強科學思維訓練和創新意識培養。近5年來,在學校水生動物醫學領域共開出暑期創新性實驗6項,指導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40項,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0余項。共有5人的本科畢業論文被評為省級和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教育部首批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于2013年正式發布,盡管多所國內農業院校已開展探索與實踐[6],但與水產養殖等傳統專業已發展超過20年相比較,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仍存在許多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大學本科教育寬口徑的培養理念與水生動物醫學的專業化培養的矛盾。另外一個較為突出的矛盾是不同高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協調。各農業高校各有所長,同時也各有所短,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缺乏標準化,多門課程也缺乏國家級規劃教材。然而,在國家意志和社會需求的強烈驅動下,隨著一批農業高校教師的努力創新,我國水生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必將逐步完善,培養的人才將切實提升我國水產養殖病害臨床防控水平,保障健康優質的水產動物蛋白供給。
[1]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2]龔怡祖,殷祥文.試論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建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68-78.
[3]張紹杰.踐行開放性、融合型、多元觀的外語人才培養理念[J].現代外語,2015,38(1):131-136.
[4]劉道玉.論大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5]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6]曹海鵬,譚洪新,何珊.水生動物醫學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127-128.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GU Ze-mao,YUAN Jun-fa,HUANG Dan et al
(College of Fisheri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specialty,the reform measures and effect for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in HZAU were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cept,strategic planning goals,and the scheme of talent training,which may help to escort for the security of aquatic products from the pond to the table.
Aquaculture;Aquatic animal medicine;Undergraduate;Talent training
顧澤茂(1976- ),男,湖北漢川人,教授,博士,從事水生動物醫學研究。
2016-07-15
S-01
A
0517-6611(2016)25-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