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祿清
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弘揚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創造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盡管我國一直比較注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中學生思想道德現狀令人擔憂
(一)中學生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中學生犯罪率逐漸上升,出現了低齡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的特征。初中生徐某和另外一個團伙“約架”,竟然非法購買槍支;17歲的小新為了偷錢上網,竟殘忍地砍死了祖母。這樣駭人聽聞的案例發生在本應天真無邪的中學生身上,給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敲響了警鐘。
(二)厭學、不學的學生越來越多。
據對部分學生抽查,有近30%的學生不愛學習,甚至不學習。他們一整天在學校無精打采,或雙休日全天泡在網吧,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甚至有逃學、曠課現象。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讀不讀書是自己的事情,與老師、父母無關。
(三)極不規范的日常行為。
近年來,中學生的日常行為極不規范,特別是近幾年出現的“富二、三代”。在校園里,經常聽到學生胡侃,留長發、染發、穿耳者屢見不鮮。還有學生把從影視上學到的不良行為和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帶進校園,嚴重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缺失。
部分中學生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奉獻;只知道愛幼,不懂得敬老;只知道愛己,不懂得愛國。還有極少數學生美丑不分、善惡不清,正氣不足、邪氣有余。
造成上述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缺乏家庭管教的責任,有社會風氣的影響,也有網絡腐朽文化及不良影視音像制品的腐蝕,等等。長此以往,思想道德教育形勢將會十分嚴峻。
二、如何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加強學校教育,提升德育質量。
學校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祖國下一代的崇高使命。
1.加強領導,堅持德育為先。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從觀念上轉變,以德育為首加強學校德育工作。要加強德育工作的領導,成立德育領導小組,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要改變評價體系,不能只重視教學質量一方面的評估,要切實重視德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德育工作考核。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對人的培養,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必須體現以“德”育人,創造良好的學校育人環境。
2.發揮班主任的“引領”作用。班主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軍,班級的日常管理,學生的思想教育與班主任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及時開展班級活動,促進學生各方面均衡發展,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班主任要加強對“留守子女”、“單親子女、孤兒”的教育,深入開展“留守子女”幫扶活動。同時,要求班主任老師在開學初制訂德育工作計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嚴格按計劃實施。
3.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中學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基本國情、民族團結、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科學精神和情感態度教育。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要結合學科特點進行藝術熏陶,培養團結協作,激發中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4.學校要以活動為載體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動之中,積極開展有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體育、藝術等校園文化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觀看革命傳統影視作品,參觀革命教育基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和“學雷鋒”等教育活動。努力組織和開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益的校外活動,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科技活動、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學校應制訂措施,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德育計劃,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促進家庭教育,抓好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源頭,也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在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和學校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1.轉變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重視做人教育。按照時代的要求和當今社會的需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目標,那就是要培養“四有”新人,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千方百計阻止家長的不良行為、觀念傳播給孩子,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掃清障礙。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凈化家庭環境,使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2.轉變學生家長的評價和教育方式,德育智育并重。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智力的開發,知識的掌握,因此學習成績便成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除了學習外,其他的一概不讓做,由家長包辦代替。有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人成才,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或學習落后,輕則不問青紅皂白指責、訓斥,重則拳腳相加,暴力管教。這樣對于叛逆心強的孩子不但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反而會激化矛盾,產生不良后果。
3.家長要懂得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有言傳身教的作用。有的家長向孩子灌輸損人利己的思想,存在整人害人的行為,使孩子上行下效。有的家長生活作風低級庸俗,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嚴重,甚至有違法犯罪活動,使孩子耳濡目染。此外,一些家長放縱孩子,溺愛、護短,使孩子形成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氣。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是培養中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場所。家長要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三)重視社會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對社會環境的綜合性治理。文化、公安、工商行政部門要加強娛樂場所、電子游戲廳、網吧等場所的管理,防止不良文化侵蝕中學生。信息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的監管;大興文明節儉的之風;尊師重教,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
1.全社會共同重視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對中學生來講,現在的社會教育,很大程度上以網絡為載體,以傳媒為介質。正確的引導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形成和價值取向尤為重要。青少年都在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來自媒體、網絡的影響和教育,媒體、網絡都在有意無意地對青少年發揮著社會教育功能。因此,無論法制還是道德角度,都需要全社會弘揚正氣,抵制負面影響。
根據中學生網絡使用的特點,科學系統地開發適合中學生的社會教育網絡產品,積極傳遞網絡“正能量”,主流的媒體和網站既要尊重傳媒的特征,又要注意青少年與成人生理、社會心理的不同,對極端社會現象和單純追求刺激的承受力不同,正確把握輿論宣傳導向。網絡監管部門要依法監管,繼續大力整治暴力、色情等違法有害信息,把網絡、媒體文化對中學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2.切實增強中學生社會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引導中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直、善良、誠實、友愛等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尊重法律法規,樹立法治意識。建議針對中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尋找可行的路徑和載體,幫助他們理解國家體制,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旗幟鮮明地在青少年中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等主題教育活動。
總之,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這關系到實施素質教育,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始終都不能放松。我們要針對當前中學生的現狀積極探索和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