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穎
新課改進行多年,高中美術教學課程設置基本成型,目的是促進高中生的多樣性發展,課程兼顧美術及相關五個藝術模塊,體現了均衡性和多樣化特征,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
1.教師要努力學習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新課改的理念和思想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實現,因此教學質量的優劣取決于教師水平的高低。課堂教學內容要依賴一定的教學方法,新課改提倡的探究法、合作學習、情境教學法等,為高中美術教學增加活力和新鮮度。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高中美術課程培養了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綜合素養,課堂流淌著人文精神和對美好事物的憧憬。教師必須努力把握時代發展趨勢,主動學習美術專業知識和新式教學理念、方法、技術,完善知識結構和教學體系,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文化修養和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為美術教學帶來清新與活力,吸引更多學生自覺走進藝術殿堂。
2.教師要注重課堂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要素及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的綜合系統規劃、安排和決策,即為教學活動設計總體的、階段的、具體課業的教學過程的藍圖。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學的目標、對象、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待。雖然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可以使得教師較為方便地組織、控制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進程,但是它的弊端是完全由老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由于過于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主體,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與發現,但無視教師的主導或者指導作用。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該主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師首先要鉆研全部教材,教材包括:美術教學大綱、美術課本、美術教學參考書。要對教材全面掌握、弄清結構、深刻理解、難易了然,并分析哪些適合本校,哪些不適合本校,編排是否合理等,以便調整實施。尤其是要注意課堂管理,教師應該設計好一節課的具體時間分配,不要發生課講完下課時間還很長,或者課沒講完就下課這兩種情況。課堂管理師指教師為有效利用時間、創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設性的學習環境及減少問題行為等,而采取的組織教學、設計學習環境、處理課堂行為等一系列活動與措施。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選擇、組合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使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讓學生的興趣得以轉移,在藝術之中找到提升,主要在于對美術教學的實施,不再是以前的寫字涂鴉課,不再是以前欣賞課的故事課。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美術課的用處、趣處、深處,做到有效的美術教育。教師對學生所擔負的責任,更多體現的是促進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喜愛,對于美術作品的認識和看法。
3.重視師生互動
3.1質疑——問答式。這是最普遍也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的問答實現兩者的互動。通常情況下是由教師提出質疑,學生思考并給予回答。在這種互動方式中,往往表現為學生被互動。當然,良性的互動其實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質疑、相互問答構建起來的。
3.2討論——交流式。這是比較常見的互動方法,主要是基于某一教學內容的需要,師生之間交換各自看法、觀點,進而產生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一般而言,包括教師與全體學生的交流,以及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交流。這種互動方法更趨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往往以和善的口吻互通有無。
3.3體驗——探究式。這是新式美術教學課堂較熱衷的互動方法之一,主要表現為師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相互協作,以切身體驗的方式,探究教學內容的本源、尋求問題的答案等。
4.高中美術中生態教學的運用
生態教學指的是學生在自由、愉悅的教育條件下吸取知識的自然成長過程。在現代教育條件下,這樣的發展空間可以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所謂生態教學,是生命個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能自然和諧的生長。例如在水粉課程中,色彩風景的繪畫可以讓學生走近大自然。由于城市的限制、高樓大廈已經讓孩子們遠離大自然的清新空氣,這對學生的美術修養是十分不利的。沒有情感融入的作品,不能成為讓人感動的好作品。對于現在的高中生,一幅水粉風景寫生比臨摹十幅更意義深刻。經過學生的眼睛和頭腦處理后的畫面會彰顯出學生的個人修養和性格,將帶給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驚喜。在當今畫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冉冉升起的繪畫新星,他們的繪畫作品都飽含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高中美術教學的培養中,融入生態教學,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5.善用教學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教學體系中,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教學評價猶如一面鏡子,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而調整教學思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固有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在期末時讓學生畫一幅畫就結束本學期的課程,這種教學評價方式具有顯而易見的弊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情感態度狀況,僅憑一幅畫是難以判斷出學生的真實情況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美術能力。教學評價的方式要不拘一格,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評價其他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促進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評價著名畫家的作品,打破學生的思維框架,讓他們大膽對知名畫家進行點評。如可以讓學生評價凡·高的《向日葵》,有的學生從色彩方面進行評價,有的學生從線條方面進行評價,還有的學生從布局方面進行評價。如此豐富多彩的評價,說明學生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