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這說明伴隨信息時代,我們的工作生活等各種方式又即將發生進一步新的變化。同時,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促使企業傳統的營銷理念、模式、制度等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信息化背景下的迫切需要。本文通過案例導入說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從而指出我國企業現階段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和企業管理方式創新的方向,推動企業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企業管理方式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升級,微信微博等社交方式使人們的社會生活受到了深刻的影響。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這說明互聯網在各個方面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不得不說,互聯網對企業管理也產生了最為深遠和直接的影響。這也說明,在經濟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必須通過不斷的管理創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足之地,實現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如今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全面確立,在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同行業市場,更有國際市場,所以,企業怎樣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獲得一席之地,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改革自身獲得新發展,這將是一個新任務。
一、X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案例研究
X公司專門經營天然植物類美容化妝品,至今已發展了數萬名會員。發展越好,越想提高效率、實現多方共同協作,使公司更加壯大。
經過商討,X公司制定了一套IT方案,自此,經IT方案可時刻交流各地區銷售情況,在經ERP系統等分析顧客群體和類型,了解消費者需求,以適應消費者,這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
除此之外,該方案平臺記錄了公司文化、宗旨、開設顧客交流區等信息。企業負責人說:“自從IT方案實施后,公司能減少一部分培訓成本,要求新進員工自己去平臺學習公司的基本文化和制度”。他還說:“現在就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我們還將對平臺進行新的開發和管理,如訂單管理等等。”
其次我認為,一個公司員工信息化素質和意識的高低將有助于公司未來信息化進一步的發展,IT解決方案平臺只是X公司信息化推進企業管理的第一步。
由此可見,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優越性、必然性,它能促使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也由此可透露出,我國企業現階段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企業管理方式現狀到底怎么樣呢?
二、我國大多數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從七十年代開始起步,后期進入快速不斷發展時期。那么其現狀是怎樣的呢?
1.建設意識
隨著體制轉變,企業越來越重視信息化發展,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從總體上看,人們對信息化的認識雖逐漸提高,但重視程度上各個企業卻大不一樣。
不斷變化的市場使企業不得不向信息化轉變,信息技術的高效率使企業建設信息化水平的積極性日益提高。許多大中型企業都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其重點任務。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更應該在管理方式上尋求創新,獲得發展。
2.應用深度上
總體看來,各行業信息化水平因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技術應用多的行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程高的地區、企業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信息化水平相對較高;反之相對較低。
3.相關軟件市場建設滯后、信息化建設成本較高
現階段,企業相關管理軟件價格較高,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在安裝后要隨著市場情況變化等原因對其進行調整,當然這些都需要企業支付一定的維護、更新等費用,而一些小型企業卻難以支付。其次,因為大多數管理軟件為通用版,軟件開發者為企業量身定做的能力還較弱,所以,軟件開發人才和應用人才、技術人才的缺乏也是軟件市場建設呈現出相對滯后狀態的原因之一。
4.企業管理觀念滯后
目前來看,我國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滯后,企業的風險意識、品牌創新意識、商品保護意識等都較為薄弱,一些企業管理者習慣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方法,如重領導政績、不注重員工的精神教育、輕企業名氣而不實際作為、輕長遠規劃等等,這些都與信息化時代和“互聯網+”時代要求不符。如果企業不及時創新方式將對其生存發展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
5.公司職員參與意識較差
不得不說,一些員工認為自己不是編內職員或者是合同工的心態,在工作中得過且過,不注重自身技術的提高,不愿意參加更高層次的培訓,隨時跳槽的準備。另外,企業也忽視了對員工的工作前教育和團隊合作意識教育,致使職工的勞動紀律和技術素質明顯不高。正所謂人才是第一競爭,在信息技術不斷升級、全球信息化發達的今天,缺乏高素質高技術的職工也成為制約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企業高層決策者的因素
如今,很多高層領導者的決策能力低于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普通管理不一樣,它要求領導要時刻走在發展和創新的第一線,發現市場生機,發展新的管理理念,交流新的信息技術,革新舊的管理方法。作為優秀的管理者,其思想決策、管理能力等必須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帶領整個企業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實現企業又快又好的發展。
通過以上幾點探討,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創新策略。
三、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如何對管理工作進行創新
1.外部環境的支持
首先,國家應支持和構建起科學、合理、完善的企業信息化的法律制度,維護企業網絡安全秩序,保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安全。其次,企業應努力與國際信息化接軌,學習借鑒其優秀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在外部環境得到更進一步的熏陶和支持。
2.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信息化時代離不開人才,更離不開高素質、高技術的管理人才,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在經濟浪潮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要注重培養管理人才,創建忠心、和諧、吸引高素質、高標準的信息化管理團隊,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創新管理方式。
3.創新企業管理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靈活多變的市場需要更多能適應社會的管理模式,企業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所以企業要不斷創新和改變管理模式。如“柔性管理”,在和諧社會的今天來說,它有利于和諧企業內部人與人、人與市場環境、人與管理團隊的發展,不僅能協調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更能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企業為家,這對創新企業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4.創新探索內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業各種生產管理活動有序、安全開展的必要前提。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制定相應的員工行為規范制度,當然要創新以除舊布新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和發展,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程度和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制度與之配合。盡量避免傳統的如領導說什么都是對的等情況,多傾聽和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逐步提高其參與意識。
其次,要大膽創新,逐步發現,適應和滿足信息化背景下市場變化對企業的要求,促使企業高效率、低成本、快發展奪得發展生機。
總之,在信息化背景下做到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管理制度上的創新,不僅可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還能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制度,降低企業管理成本,促使企業更好、更快、更穩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時代到來的今天,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企業想要發展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企業應該抓住互聯網這一關鍵,更好應用信息化背景,革新自身的管理方式,不斷創新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肖彬,郭穎.兩化融合背景下企業管理創新的理論框架研究(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100081).
[2]常桂英.淺談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北方經濟,2008(06).
[3]賈婷.淺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施策略及深遠意義.科技信息,2009(9).
[4]虞翔,.經濟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的財務信息管理模式變革分析[J].現代商業,2012.
[5]徐增裕.淺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企業管理創新經營管理.2012(04).
[6]鄒來龍,楊曉晨.企業集團信息化建設基本政策研究[J].電力信息化,2005,3(8).
作者簡介:楊麗萍(1990.01- ),女,漢族,籍貫:湖北省利川市,學歷:本科畢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政府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