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將多數的股東意思推定為公司意思的“資本多數決”原則,只是人們在很難找出更為公平合理、富有效率的其他選擇方式之前的一個權宜之計。該原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簡單地剝奪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同時將大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演變為純粹的持股比例之爭
近來,有關上市公司亞太實業第一大股東、北京大市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市投資)因“長期不能提名董事和參與上市公司決策”,而要求推遲或取消原定于2015年12月31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按照原定計劃,此次臨時股東大會將補選公司董事、獨立董事和非職工監事。
依常理,既然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是最高決策權力機構,那么,公司股東就應當通過股東大會會議來決定公司的重要事項,包括提名、選舉公司的董事、獨立董事以及非職工監事等事項。全體股東均有權通過行使表決權的方式,維護其自身的投資利益。但相對中小股東而言,無論是股東的自益權還是共益權,大股東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也不至于淪落到通過“叫停”股東大會的方式來進行“維權”。并且,通過“叫停”股東大會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止公司股東大會的召開,只能使公司決策與治理陷入僵局,或者說公示治理失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市投資不惜用阻止股東大會召開的方式來進行“維權”呢?
從相關新聞報道來看,大市投資之所以試圖阻止股東大會召開的表面理由有兩個。
其一,大市投資的實際控制人萬恒星光(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恒星光)、星光浩華(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光浩華)沒有行使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權利,沒有參與過上市公司決策或提名過董事。坦率地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上市公司股權的分散,大股東已經毋須持有上市公司的絕對多數股份,即可實現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其主要做法就是通過提名并選任董事來控制董事會,進而控制上市公司。這實際上就是繞開作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的股東大會,而通過掌控董事會,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即所謂“董事會中心主義”。顯而易見,大市投資之所以要“叫停”臨時股東大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市公司召集、召開的股東會、臨時股東大會早已演變成為上市公司與對手大股東的表演道具與舞臺,任何參與表演的動作,都無法為其帶來實際收益,目前能做的就是 “拆臺”。唯有拆了亞太實業“傀儡股東會”的臺,大市投資才有可能找回原本屬于自己的利益和機會。
其二,大市投資認為此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事項中“存在違法違規事實和應予延遲召開的理由”。這些理由主要是指:就亞太實業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大市投資、蘭州亞太、太華投資為公司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9.97%、8.49%和6.81%。蘭州亞太和太華投資合計僅持有上市公司約15%的股權份額,但卻長期占據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全部九個董事席位;擬于此次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擬提名四名非獨立董事,兩名獨立董事、兩名監事。傳統上,上市公司應當秉持所謂投資者權益與風險承擔相對應的“資本多數決”原則。但實際上,將多數的股東意思推定為公司意思的“資本多數決”原則,只是人們在很難找出更為公平合理、富有效率的其他選擇方式之前的一個權宜之計。該原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簡單地剝奪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同時將大股東之間的相互制衡演變為純粹的持股比例之爭。
令人感到困惑的并不止這些,此間還有一段大市投資原控股股東魏某、趙某將其所持大市投資股權“一女二嫁”的奇葩故事:先賣予萬恒星光、星光浩華,后又賣給蘭州亞太。
據稱,2009年4月2日,蘭州亞太就與當時大市投資的控股股東魏某、趙某簽訂協議,收購了大市投資的100%股權。4月17日,蘭州亞太與魏某、趙某分別披露了詳式、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但并未辦理證章交接以及股權變更登記手續。而在這一“姻緣”之前,魏某、趙某已經將大市投資的股權轉讓“許配”給了萬恒星光和星光浩華。為此,萬恒星光訴至北京西城法院。2010年9月3日法院判決確認大市投資99%股權歸萬恒星光所有,1%股權歸星光浩華所有。但蘭州亞太一直以沒有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為由,拒絕承認萬恒星光為大市投資控股股東的地位。依照法理,未完成股權轉移登記,便不能認定股權已經發生有效移轉。直至2015年4月28日、11月9日,其才依照北京西城法院判決分別辦理了強制過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據此于2015年12月15日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并予以網上公示,才使得大市投資的股東正式變更為萬恒星光、星光浩華。換句話講,在2009年4月至2015年12月長達六年多的時間里,大市投資的股權歸屬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但問題是,無論大市投資的實際控股股東是誰,都不應該影響其與蘭州亞太均為亞太實業大股東的地位問題,進而影響亞太實業的日常運作。
造成如此混亂關系的另一層原因,還有2012年3月萬恒星光與蘭州亞太之間簽訂的一份“將大市投資享有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權益轉交(委托)蘭州亞太行使”的“戰略合作協議”。按照萬恒星光的解釋:這是因為大市投資面臨破產清算風險和巨額債務,無奈之下將股東權益轉交蘭州亞太代持,授予其權益,讓其幫助解決問題。然而,萬恒星光的如此行為顯然不是為自己的對手雪中送炭。
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大股東矛盾的公開化必將加劇公司內耗,對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相對于大市投資與蘭州亞太等大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亞太實業的中小股東們則呈現出對公司經營事務的一種消極態度。而在大股東爭執不斷背景下的冷漠股東們,將不再關心誰的意見更符合公司長遠發展,也不再關心治理亂局下暗藏的草率與風險,公司將在內部監督制衡的混亂與失靈中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