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旦旦
在公司初具規模后,如何在這些創始人和元老間分賬實在是一件頭疼的事情。頭疼之處就在于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情感糾葛
風險投資家彼得·茲伯曼曾說:“對一個年輕公司來講,最艱難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分賬,這個分賬主要是指在公司的多個創始人和元老之間分配利益。”而且,當聯合創始人涉世未深或者友情與利益糾葛在一起的時候,情況就尤為復雜。他表示,給每個合伙人增加利益的權重,很容易摻雜私心。所以,千萬不能拍腦袋決定,而是要花時間經過縝密的思考和反復權衡。最好是,參考有經驗人士的意見。
雖然這件事情比較難以把握,但是只要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妥當,那么隨著公司的進一步成長,再遇到類似的艱難的決策問題。你也就能老練地處理了。
茲伯曼是斯坦福商學院的講師,同時在加利福尼亞的帕洛阿爾托創辦了帕洛阿爾托風險投資公司。在公司早期,他擔任董事,后來,公司上市。他在接受采訪期間,分享了自己關于元老分賬的的建議和經驗。
保留一部分股份
在缺乏經驗的團隊里,創始人鬧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他們經常為了頭銜和角色的分配而爭吵,其根本上涉及的是股權的分配。有的人覺得自己能當銷售副總裁,結果他的能力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強,也就是說,他不適合坐在這個位子上。然后問題就來了。有另外一個創始人,有能力當這個副總裁。那么,之前那個沒有能力的應該跟這位干將同薪同酬嗎?股權分配上也應該一樣嗎?
鬧掰的另一個原因是,每個創始人為公司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盡相同。茲伯曼說:“通常,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全身心投入公司的起步建設中。而當公司發展到另一個階段,有的創始人就會認為,再拼命工作,也不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好處。于是,他(她)就開始犯懶了。”
隨著公司的成長,諸多的這類事情會接踵而來。所以,茲伯曼建議盡早計劃,未雨綢繆。
“我們的建議是保留部分股份,不要把所有的股份都分配出去。比如說,可以把75%的股份分配給三個合作伙伴,剩下的25%留著后面再分配,我們稱之為“公平之股”。根據每個人對公司的情感、時間、精力的付出,25%的股份足以糾正其中存在的任何不公平之處。因為有的創始人表現不佳,有的則風生水起,這25%的股權就是一個區分度。
如果創始人不采納保留股份的建議,那么他們可以將股權直接分為不均等的幾份,比如說20%、20%、35%。創始人要思考每一個職位以及每個職位上的人能給公司帶來的價值。不均等的股權分配,通常是對以下幾種人的補償:經常給公司出謀劃策、薪酬較低、諸如CEO和CTO之類的關鍵人物。
何時是正確節點
有一個問題一直盤旋在企業家的腦子里:在風投進來之前,是否需要把股權分割的方案確定下來?茲伯曼稱:”當然不需要,你不需要把一切都提前想得很清楚。”
但是,創始人必須給投資者一個充分的延遲理由。如果“你只是不想面對問題,所以就干脆不做決定”,那么風投就不會考慮投資你了。雖然說,提前分配股權的話,會有會計和稅務問題,但隨著公司日益壯大,分股權這件事也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
從理論上講,獨立董事是解決爭端的利器,但由于各種各樣的現實原因,茲伯曼還是建議,把創始人團隊聚集在一起,好好商量。“在建立公司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問題纏著你,而元老分賬這件事只是其中之一。所以,不妨把這件事當成考驗和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
創始人自評有益
他進一步表示,“我認為,迄今為止,我們所見過的最明智的舉動,就是創始人互相評估對方的表現以及對公司的貢獻。而且,這種評估是系統性的,遵循道法的。這就能降低元老鬧掰的概率,而且也應該定期做自我評價。創始人是很擅長評估別人的,但什么時候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別人的要求一樣嚴格,整個公司就大有可為了。如果這種評估和自我評估能以恰當的方式進行,那么就能創造出一個良好、有序的信息流動圈。”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和獵頭公司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了公司應該把多少股權分配出去,每個職位分多少,以及每個創始人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拿多少比例。所以,我們并不缺乏相關的信息。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把這筆賬算得明明白白。
來源:《現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