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讓獨董完全站在偏中小投資者一側,其實只是理論設計,未必有現實可行性,但是要求獨董盡量保持中立,站在上市管理層、控股股東和中小投資者中間的立場,要求并不過分
清理黨政干部在外兼職,引發了上市公司一波獨董辭職潮,這不是新消息。2013年退休高管擔任上市公司獨董領取報酬,曾經引起社會關注,而中央規定退休三年后才能擔任,而且不應領取報酬。2014年10月,中央再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這一波獨董辭職潮蔓延至今。
這件事有點意外,因為獨立董事本身一般并不會被認為是某種就業行為,獨董是一種稀缺的角色,通常只在上市公司才配置,全國目前不足萬人。但是,當個別高校領導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獨董而年收入高達120多萬元時,這種情況就明顯變性了。當獨董的收入超過了一個干部的工作收入,這顯然是不正常的。當然,這是一個特例,但是簡單翻查一下現在上市公司獨董的任職情況,據上證報數據統計,2013年共有6497位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領取薪酬,薪酬總額約4.25億元,獨董平均薪酬約6.54萬元。獨董薪酬差別比較大,最高年收入可達百萬元。其中來自高校的學者占了獨董名額將近40%,擁有專業背景的會計師和律師占了20%,而擁有政府或相關協會背景的人物,也占了20%的比例。
看這組數據,除了第三種人比例太高之外,似乎其他也還算正常。而事實并非如此。獨董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核心重要環節,這個角色承載的責任無比重大。簡單地講,所有非控制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民在上市公司的權益,需要獨立董事去監督和保障。他們身上肩負的是中小股東的信托責任。從公司治理角度講,獨立董事的要義在于“獨立”二字,而“董事”則賦予了他們無比強大的否決權。獨立是立場問題,首先獨董應該擺正自己的立場,他們應該站在中小股東一邊,嚴格避免和公司管理層、控股股東糾纏不清,在利益上拉拉扯扯。在上市公司所有重大和關聯交易的審議中,秉持公正獨立立場,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出獨立判斷,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不被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侵犯。所以,第二要義在于高度的“專業性”,因為企業經營涉及很多專業問題,如會計、法律、技術、戰略等,有專長的獨立董事能夠給出正確、合適的建議,幫助企業做好科學的經營規劃。簡而言之,獨董的角色是:維護中小股東權益,輔助公司做好科學決策。
然而,中國上市公司的獨董實際上被冠以“簽字董事”、“花瓶董事”的標簽,如果涉及黨政官員(包括剛退休人員)擔任獨董,還會出現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我們從獨董的投票情況可以看出,從2011年-2013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會數萬次的投票表決中,獨董投出反對票次數總計47次(不含四次先反對后棄權),棄權票次數94次。據深圳證券交易所2013年8月份發布的《2012年深市上市公司治理情況報告》,2012年,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沒有出現獨立董事投反對票、棄權票和質疑的情況。主板公司也僅有一家公司的獨立董事投了反對票;另外一家主板公司的獨立董事對公司的兩個議案投了棄權票。這種極低的反對票和棄權票率,與股民頻繁公開質疑上市公司的決策和動機情況是不符的,間接證明了獨董并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
坊間的看法,獨立董事一職,份屬名人,因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獨董的名字經常可以在公開媒體看到,這是一種榮銜。另外,獨立董事大多由專業人士擔任,所以經濟、管理和會計學教授往往是必備之選,還有部分是律師和投行專家。至于黨政官員,可能有人并不反對,因為這些人的權力能為上市公司獲取利益,間接有利于全體股東。至于是否要求獨董站在中小股東立場上維護權益,也許大多數人沒有這樣考慮過。這與對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監管現狀有關,導致中國數量最大的小股東——散戶已經不再關注企業經營的基本面,而是以博取股價波動帶來的收益為股票投資的主要甚至唯一目的。獨董制度直至目前來看,仍是無效制度設計,沒有起到其基本作用。這也是未成熟的資本市場的一個主要特征。但是,正如成熟市場給我們的啟示,獨董終將適當歸位,更好地履行其基本責任。讓獨董完全站在偏中小投資者一側,其實只是理論設計,未必有現實可行性;但是要求獨董盡量保持中立,站在上市管理層、控股股東和中小投資者中間的立場,要求并不過分。隨著監管機構職能轉型,我們期望能夠加強對獨立董事履職盡責情況的監督。對于實質上損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獨董,要進行懲戒甚至追究其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