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亮
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中,國企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既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更可能制造出更多的新問題
2015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出臺了近十個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是綱領性文件。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這個定位決定了深化國企改革必須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大道方可致遠,蹄疾又須步穩。所謂大道致遠就是要研究國企發展的規律,可持續地健康發展;蹄疾步穩就是要在頂層設計的大道指引下加快步伐扎實工作。深化國企改革需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行得正。
要站得高。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的系統工程。“全面”是指各個方面的改革,既具有主動性更要注意系統性;“深化”是要找出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據此,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推進國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國企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看得遠。中國共產黨從1927年提出國有企業概念,1930年正式建立并領導國有企業走過了80多年的歷程,有足夠的經驗和教訓供我們總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絕好契機就在于引領全球走出經濟危機,為人類社會開創一個嶄新的紀元,國企必須有勇氣承擔起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按照企業經營發展的規律、埋頭苦干,當下的困難和問題都不足以羈絆前進的步伐。
要想得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要對國有企業有制度自信。深化國企改革必須深入研究國企發展的規律,對國企存在的問題之深層次原因進行研究、遵循規律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問題。總結80多年的經驗教訓,國企的制度就在于“黨政工”民主共治。政治上,堅持黨的正確領導,這是根本原則;經營管理上,堅持經理負責制,這是核心要義;方法上,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這是基本方針。黨政工民主共治合力推進,這是國企取得成功的基本規律。始終堅持國企發展的規律的前提是文化問題,必須樹立實現人的社會價值的現代企業理念,投資人、經理人和勞動者都能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戮力同心、群策群力。
要行得正。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持頂層設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2015年12月18-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在新時代的發展,其內涵要求是:主體有道德、市場有法治、政府有作為。這是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或概念抽象化市場的本質區別。堅持既定的方向才會不為一時的困難而動搖決心。頂層設計必須做好國企功能分類,管牢國家控股的、放開市場的,痛下決心進行國有經濟戰略結構調整。國企也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要求解決根本性的問題,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中,國企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既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更可能制造出更多的新問題。全面深化改革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心正才能行得正。深化國企改革必須上下統一思想、深入研究規律、營造人本文化,同心同德才能奮力前行,蹄疾步穩大道致遠。
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群工作研究處處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