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曉艷
?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優化建議
文/呂曉艷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國家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產數量較多且分布很廣。因此我們應重視對其的管理,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去維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現狀和如何對其進行優化展開討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優化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職責的基礎,努力改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國家財政管理的重要舉措。在我國,國有固定資產管理采用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三級管理模式。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強調全范圍的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但是由于各地區發展情況不同所采取的模式也會有區分。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提供公共服務、促進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政策的指示,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分為三級。1.財政部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綜合管理。2.行政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對其所屬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進行資產監督管理。3.行政事業單位,其主要是對本單位占有和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具體化管理。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主要就是涉及資產配置、資產使用、資產處置和其他的相關工作。
(一)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認識不足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一般被認為是非經營類資產,然而大多數人更傾向于支持經營類資產,在他們看來那樣更可以帶來直接效益。正是這樣錯誤的認識使得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的管理越來越不受重視,陷入了管理危機。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財政改革,但是由于人們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誤解使得國有資產的改革遠不及國企改革。人們普遍認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只是用于行政事業的發展,例如行政辦公地區的建設和辦公用品的添置,并沒有給其他群體帶來好處,所以人們對其的管理也是處于放松狀態,最終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基本處于閑置。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環節都出現資產流失問題

1.資產配置環節流失。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配置方面缺乏嚴謹的管理制度和科學性。通常情況下資產配置都是由少數人決定,缺少商議,并且大多是臨時購置,因此很多時候一次使用以后就不用了,這樣就容易造成資產閑置。而且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不經常對庫存量進清算,部分有私心的工作人員將其挪為私用,這也是行政事業單為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原因。
2.資產使用不合理。由于在資產配置方面缺乏科學性,經常造成資產閑置,因此資產使用效率非常低。更嚴重的是,有些單位工作人員在使用過程中任意毀壞公共資產,這使得資產的使用期大大縮短,給單位造成損失。
3.資產處置環節流失。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一直不予重視,而在資產處置環節更是漏洞百出。許多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認識不清,低估國有資產的價值,而有些工作人員在進行資產處置的時候不經允許私自變賣或是占為己有。這都使資產處置環節更加混亂,使得國有資產流失。
(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不合格
會計人員在財政管理方面有著極大的作用,而大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都缺乏合理健全的財政制度,會計工作職責不明確,在資金核算與記錄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
1.資金入賬不及時。行政事業單位有時需要進行資產配置和處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資金出入記錄做好,但是會計人員總是不能將該入賬的及時入賬,而入賬后的檢查也總是不及時。很多情況下,會計人員是半年或是一年進行一次入賬,有的會計人員甚至多年都不曾將一些資金入賬,使得部分資金出入不明。還有一些無償調入的國有資產不入賬,無法證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2.銷賬不及時。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已經老舊損壞的設施應該進行上報處理的卻不進行申報,使其長期處于掛賬狀態,還有部分已經拆除的舊的辦公屋和設備不辦理銷賬手續,這樣長期下來使得資金出入混亂,而且賬面信息不真實。
3.部分資金項目缺乏資金使用憑據不能入賬。單位部分新建辦公屋和引進設備因為資金來源不明,無法進行核實而不能計入賬簿,而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在以后進行資金合適的時候會給單位帶來麻煩。
(四)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一直存在不足,而管理人員與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也沒有進行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制度方面沒有明確國有資產由誰進行管理、如何管理和如何進行監督,使得工作人員對于自身職責不明白,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旦在資產管理方面出現問題,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就會互相推諉的現象,使得財政問題進一步惡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財政管理必須有機結合,才能使國有資產的管理制度更加趨于完善。
(一)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進行有關國有資產的課程培訓,原有的單位工作人員都是以前的老工作人員,他們對于國有資產的了解不夠,造成管理方面的不足。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定期開辦精品課程對老員工進行知識更新,分享一些國外的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經驗,另外在招聘時可以提高門檻,對招聘的員工的職能提高重視。
(二)形成新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根據國家對于國有資產管理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對自身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
1.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建立與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統一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各級政府管理監督國有資產的使用和占有,使得各級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監督氛圍。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也應該進行分級管理,使得國有資產的使用更加嚴謹。
2.要使新建立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在滿足公共財政管理的情況下進行自身的國有資產管理,將二者有機的與單位財政管理進行結合,形成一個有序的市場環境,這也有利于對固有資產的管理。
(三)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采購制度
在許多國家實行集中采購制度,他們認為行政單位的采購是國家經濟支出的核心。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對于采購制度的重視,從而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采購制度,加強對其的調控。為了與國際接軌,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也要積極與國際相靠近,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采購要使其更加透明化,以此來體現國家行政的廉潔,強化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另外使單位的資金支出與實際的采購物品相匹配,加強資金支出后的核實制度,采購的物品必須是上級審批后才購買的,避免私人隨意調動資金。
(四)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評估體系
在執行目標前,單位要制定相應的目標計劃,將預期目標與所需資金結合,進而制定相應的執行計劃。在計劃執行階段要定期進行檢查,一般是一月進行一次,對檢查出來的錯誤進行及時改正,提出有效的調整戰略。在目標實現以后認真分析整個目標實行過程中的優秀與待加強部分,并對相關優秀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通過績效評估體系也可以促進員工的工作欲望。
(五)加強單位監督體制
行政事業單位要對自身的資金支出有明確的記錄,所以行政事業單位要制定相應的財政制度,嚴格把控資金的支出,定期對賬務記錄進行核實,定期盤點資產,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切實改變重購置、輕管理的現狀。這些工作的進行都需要一個嚴格的監督體系,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監督小組,組內人員可以是來自不同部門,這樣在監督時就不會出現包庇現象,組內人員也可以相互監督,避免資金來往出現問題。從而為國有資產的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能落后。在堅持國家三級管理的基礎上,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建立完善的財政體系和績效評估體系,加強職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提高整體的發展意識,最終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鳳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08-03-20.
[2]鄭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03-20.
(作者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