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路徑探索——以吉首大學為例

2016-03-19 06:29:05雷可君
高教論壇 2016年9期
關鍵詞:電子信息轉型區域

楊 喜,雷可君

(吉首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

·項目論文·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與路徑探索
——以吉首大學為例

楊喜,雷可君

(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專業轉型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外在驅動和內在需求兩個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從專業辦學定位的執行、實踐創新平臺及環境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四個方面的失諧,分析了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并以吉首大學為例,探討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路徑。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電子信息類專業

一、問題的提出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界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近期由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發〔2015〕46號)》明確提出,“制定實施民族地區高校布局規劃、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高校學科專業調整規劃”“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地區設置工科類、應用型本科院校。引導一批民族地區普通本科高校和民族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1]”可見,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被提上議事日程。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涉及高校和學院(系)兩個層面。從學校層面來看,轉型發展意味著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具體校情,在辦學定位、專業布局、教學模式、評價體制等方面做出宏觀的調整與變革,增強學校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而實際上學院(系)則是專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關鍵的推動者和實際的執行者。具體來講,學院(系)直接面對專業辦學,其必須通過對行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領域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結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有效對接區域建設與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目前,許多學者針對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從不同的層面做了一些有意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例如,趙新亮等對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原因與戰略任務進行了研究[2];何家耀等對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從哲學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并對轉型發展的本質、特點和規律進行了闡述[3];張維紅對民族地區地方大學如何順利實現轉型發展進行了理論探討,指出不斷增強學校辦學的適切性是民族地區地方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與重要切入點[4]。同時,在針對具體的院系層面的專業轉型發展方面,一些學者也作了有益的探索。譬如,趙滟對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的檔案學專業的建設與改革進行了分析[5];曾憲權則對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轉型發展路徑進行了探索[6]。

從上述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層面來看,既有涉及學校的宏觀層面,同時也有涉及院系專業辦學的具體操作層面;從上述研究所涉及高校的區位來看,既有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也有非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但結合涉及的層面及高校的區位來看,目前研究成果尚未涉及轉型發展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專業建設與改革問題。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開始提速,這一變化深刻地影響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承擔著為區域信息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的歷史使命,然而其原有的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之下區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之下,如何通過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轉型發展,增強專業辦學的適切性,對接區域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成為擺在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武陵山片區是典型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地理范圍覆蓋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71個縣(市、區),其中絕大部分為少數民族地區。因此,研究該區域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轉型發展問題,對于民族地區高校開展相關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有鑒于此,筆者以武陵山片區為切入點,分析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梳理了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并從學院具體推動專業轉型發展的層面,以吉首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例探討了專業轉型發展的路徑。

二、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性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轉型發展,既有區域信息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外在驅動因素,也有強化專業辦學特色、提升專業辦學質量的內在需求。其兩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推動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

1. 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是區域信息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電子信息產業是當前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促進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動了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信息化進程。例如,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出臺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中就明確指出:“加快該區域現代通信網絡建設。積極建設光纖通信、移動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相結合的現代通信體系”“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推進發展物聯網應用。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普遍服務”、推動“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旅游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社會公共服務信息化。[7]”

扶貧攻堅規劃指明了武陵山片區通信與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與重點。隨著規劃的全面鋪開及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必然伴隨著旺盛的人力資源需求,特別是與之密切相關的高級應用型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這在客觀上要求區域內的地方高校抓住機遇,摒棄原有的慣性發展思維,針對區域信息化建設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規格進行科學分析,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新形勢下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促進地方高校與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

2. 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是強化辦學特色和提升專業辦學內涵的內生需求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由于大多處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其區位劣勢明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電子通信等高新技術產業落后,導致在興辦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過程中,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辦學條件先天不足,其在辦學投入、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平臺與環境建設等方面面臨更艱巨的任務。從調研結果來看,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專業辦學質量不高、特色不鮮明、同質化辦學現象嚴重、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足等問題。

然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區域信息化建設的全面鋪開,以及國家層面民族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協同推進機制的實施,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只有根據現有辦學積累和相對優勢,通過轉型發展,科學合理地進行專業辦學定位,主動而深入地融入區域信息化建設進程,從人才培養到科學研究有效對接區域需求,才能拓展自身專業辦學的發展空間、形成和強化專業辦學特色、增強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從而贏得新的發展機遇。

三、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

通過專業轉型發展,旨在提升專業辦學質量,增強專業辦學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著重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失諧”問題。

(一)辦學定位的執行與行業及區域信息化建設及經濟轉型發展需求之間失諧

專業辦學定位體現了學校和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對辦學行為、學生發展和專業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2]。經過調查發現,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以往的辦學過程中,大都能夠將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辦學,定位于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囿于條件的限制,這些專業大都按照慣性思維發展,不能積極主動地根據行業發展的變化趨勢,以及區域內信息化建設對電子信息類人才需求的規格,及時調整專業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體系設置陳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強,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之間出現矛盾,與專業辦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初衷漸行漸遠,辦學定位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管理會計需要對財務基礎信息收集,并進行再加工,結合當下醫院政策環境信息,及時發現并反饋醫院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幫助管理層實施管理控制建言獻策,因此,具有完整知識結構和較強學習能力的財務人員可以更好地適應管理會計工作的要求。而現階段,醫院財會人員在學歷、職稱和專業素質能力上都與管理會計要求有一定差距,且由于醫院人事制度改革效果尚不能顯現,醫院在崗人員對新的財務管理知識未表現出積極態度,所以醫院面對核算向管理轉型時,強化財務人員梯隊迫在眉睫。

(二)實踐創新平臺及環境建設與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之間失諧

具備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和運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最顯著特征。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則以良好的實踐創新軟硬件平臺及環境建設的保障為前提,加之電子、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實驗設備的淘汰與更新周期縮短,這無疑使得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辦學投入較大。然而正如前面所言,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普遍基礎差、底子薄、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在實驗室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短板。在這種情形之下,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在客觀上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與區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預期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師資隊伍建設與地方高校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之間失諧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為區域發展培養電子信息類應用型人才,其既不能單純著眼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也不能著眼于傳統高校學術型人才的培養。而應瞄準區域信息化建設與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培養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定位對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兩方面的挑戰:其一,師資隊伍結構亟需調整。由于慣性的發展思維,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既懂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無法滿足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要;其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任務重。在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不斷涌現,這必然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而在民族地區地方高校中,高水平教師的成長和引進都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

(四)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與服務區域信息化建設及經濟轉型發展需求之間失諧

在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定位不準的問題,其特征在于罔顧自身定位及條件,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上盲目瞄準高精尖,發展思路上“重科學輕技術”、重論文的產出而不重成果的轉化,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不能緊緊圍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而布局。這樣最終導致服務社會的能力大打折扣,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無特色,不能為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使得專業辦學核心競爭力缺乏,直接影響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四、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索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專業的轉型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立足區域發展需求進行頂層設計并從整體上進行推動。吉首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實施服務武陵山片區特色專業群建設項目為契機,對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轉型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擬對此進行闡述。

學院在進一步明確“服務于武陵山片區信息化建設與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求”的專業辦學定位的基礎上,通過對武陵山片區信息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專題分析,確定了“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學院邀請領域專家、相關企業、用人單位共同參與討論,明確電子信息類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所需要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要素,并將其作為構建課程體系及實踐環節的依據。教學計劃按照“3+1”的模式進行組織:前三年主要完成課程學習,這一階段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良好的專業實踐技能及人文素養;最后一年進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實踐和培訓,這一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增強就業能力為目的。

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遵循“大類培養、多方向分流、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的原則。其中,通過按大類培養的方式起到“厚基礎、寬口徑”的作用,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課程群和教學團隊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多方向分流”是指基于自身辦學積累和優勢,通過充分考慮行業及區域發展需求,設置“無線通信技術與網絡”“嵌入式與物聯網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及應用”等多個方向,學生在結合專業興趣愛好的同時,自主選擇方向模塊,這一環節主要起到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及初步就業能力的作用。“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是指在大學四年中不間斷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增大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加大“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比重、通過系統級實驗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及就業能力。

(二)抓關鍵節點逐步推進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校企合作共建實踐育人環境

在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過程中需要著力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及工程素養的培養,以對接區域信息化建設與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客觀上要求以良好的實踐實訓平臺與環境作為前提。學院在專業轉型建設過程中主要采取了“抓關鍵節點建設、抓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來推動平臺與環境的建設。

由于經費投入的不足,學院通過明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亟需突破的薄弱環節,有重點分批次地推進實驗室建設。考慮到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對現代電子、通信技術的工程觀、系統觀和整體觀比較欠缺,學院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地方財政資金,新建了電子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創新基地、3G移動通信綜合實訓中心,在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提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學院有意識地引入虛擬仿真實驗室的建設,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實驗室建設的壓力;并進一步組織力量探索基于Internet及移動終端的遠程仿真實驗技術,以適用“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需求。

此外,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學院通過分析區域信息化產業對人才的訴求,特別是對《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及《數字湖南建設綱要》等進行專題研究,在結合自身專業辦學積累的基礎上,確定將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在工業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作為校企合作育人過程中重點的培養方向。基于這一原則,有針對性地遴選了一批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主要涵蓋“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與網絡優化”“嵌入式與物聯網技術及其應用”“工業4.0及信息技術”“Android手機應用開發”等四個方向。通過校企合作育人的培養模式,學生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就業能力大大增強,培養的學生得到區域內外用人單位的好評。

(三)發揮大學生創新性項目和學科競賽在創新性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征。為此,學院啟動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行動”,形成了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一方面積極鼓勵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團隊,鼓勵教師指導學生承擔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吉首大學本科生專項科研項目,以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學院通過實施“一專業一競賽”的計劃,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長有選擇性地參加相關專業學科競賽,重點引導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電子設計競賽、 “博創杯”嵌入式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等學科專業競賽,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上述計劃的實施,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行動初顯成效。近年來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多次主持國家和省級創新性計劃項目,在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中也屢次獲獎。參與這些活動的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帶動了考研率、就業率及就業層次的提升。還有一些學生畢業后利用所學知識,在互聯網領域成功實現自主創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高水平師資隊伍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水平師資隊伍和“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高素質電子信息類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重要保證。學院加快專業轉型急需的高層次學科專業帶頭人和教學骨干的引進與培養力度,通過建設現已培養省級青年骨干教師兩名、校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和團隊負責人各一名,在專業轉型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學院通過引進、培養、人才共享等多種方式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初步形成了一支專兼聘相結合、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與此同時,學院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評優選好等方面向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傾斜,形成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五)創新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管理方法,增強科學研究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

在科研管理工作過程中,學院在“優勢、特色、團隊”三個關鍵詞上做好文章。其一,“抓相對優勢促發展”。例如,學院在無線通信技術及智能信號處理的研究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因此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學院將有限資源向其傾斜,盡量創造良好條件來培育相關種子項目。通過這一舉措,學院在該方向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立項。其二,“抓特色促發展”。由于歷史和客觀原因,高水平人才引進相當困難,信息學科建設與發展相對滯后。在這種情況下學院從科研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培養特色項目,并充分利用好我校能夠申報地區基金的政策優勢來保障項目申報的成功。近兩年我院教師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數字化處理、地方文物的數字化保護及處理、地方性疾病的數字化診斷等方面均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其三,“抓團隊建設促發展”。學院通過集中優勢力量,積極抓學科團隊建設。通過團隊帶頭人的引領,以武陵山片區的信息化及經濟轉型發展為背景,凝練和明確研究方向,發掘新的項目生長點。例如,學院“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結合區域內企業的需求,在基于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的LED智能化照明控制的研究方面,獲得2015年湖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這也是我校信息類學科首次獲得該類計劃項目的資助。

通過管理上的創新,學院開創了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學科建設內涵得以增強,對我院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形成了有效的支撐,同時也提升了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服務于區域信息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能力。

五、結語

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以武陵山片區的信息化與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為切入點,從外在驅動和內在需求兩個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從辦學定位的執行、實踐創新平臺及環境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四個方面分析了電子信息類專業轉型發展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并以吉首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建設為例,探討了民族地區地方高校專業轉型發展的路徑。總之,民族地區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轉型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而絕非單個項目的簡單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立足區域發展實際需求和自身辦學積累,明確專業辦學定位,并從人才培養模式、規格與目標、課程體系設計、實踐平臺與環境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等方面進行整體改革和協調推進。

(責任編輯:梁京章)

[1]國務院. 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發〔2015〕46號)[EB/OL]. [2015-08-25].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8/17/content_10097.htm.

[2]趙新亮, 張彥通.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動力機制與戰略[J]. 高校教育管理, 2015,9(2): 38-42.

[3]何家耀, 黃家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哲學思考[J]. 廣西社會科學, 2015(5): 216-220.

[4]張維紅. 民族地區地方大學轉型發展的理論思考與案例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5(1): 21-26.

[5]趙滟.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的檔案學專業建設[J]. 中國成人教育, 2014(21): 186-187.

[6]曾憲權. 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轉型發展路徑探索[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35(9): 42-44.

[7]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EB/OL]. [2015-05-10]. http://www.doc88.com/p-9562601294355.html.

Problems and Path Explo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Xi, LEI Ke-j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China)

The major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 From two aspects of external drive and internal need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Majors. Then, the key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s: the executing of the major-running orien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level teaching staff and the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team, a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nally, in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th of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minority areas is discussed.

ethnic region;local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majors

G420

A

1671-9719(2016)9-0013-05

楊喜(1978-),男,湖南湘陰人,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技術。

2016-06-12

2016-06-3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認知Massive MIMO 系統中多天線頻譜感知理論和算法的研究”(61362018);湖南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電子信息類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模式與管理機制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4〕247號);吉首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JSUJGB17);吉首大學服務武陵山片區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教通2012〔52〕號)。

猜你喜歡
電子信息轉型區域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電子信息與物理系簡介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針對電子信息隱藏技術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4:49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灃芝轉型記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電測與儀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日韩在线影院| AV熟女乱| 国产成人精品18|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1区| 久久国产毛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欧美啪啪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综合婷婷|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欧美成人区|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免费|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高清国产|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播放a|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劲爆第一页|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二区|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人人射|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91网在线| www.av男人.com| 2020极品精品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99视频在线免费|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1精品网站|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午夜a视频|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韩午夜伦|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9999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v欧美|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