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勇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 201209)
?
·學校治理·
學生評價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教學評價探討
常小勇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201209)
從教師、管理者和學生的視角出發,對高校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進行分析,作為教師希望在評價中獲得有利于改進今后教學的有價值的信息;作為管理者希望在評價中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及其對今后教學管理工作的決策所產生的影響和價值;作為評價參與主體的學生希望在評價中能獲得的信息及其動力機制。從而提出構建開放式的教學評價體系,以適應當前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
教學評價;學生評價;應用型本科
教學評價是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通過系統地收集教學過程中的資料,參照適宜的衡量標準,對教學客體做出價值判斷,以便協助教育教學參與者與決策者在多種可行的途徑中擇優而行的動態過程。
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通常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及教師自評等幾個方面。其中學生評價所涉及的范圍最為廣泛,收集的數據量最大,得出的評價結果受到高校管理部門的重視,有些高校將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獎罰、職稱晉升等重要的參考數據。有研究指出,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評價工作,相對于專家評價、督導評價,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來自學生的教學評價數據將為教師教學、課程設置提供很有價值的反饋。
教學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學校采用什么指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偏向何種教學過程。因此,大學教學改革的全面開展與教學評價的改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改革教學評價的指標,就是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的教改方向。如教學評價關注教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知識的廣度,教師就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識的傳授上;如教學評價關注教師的課堂互動,教師教學的關注點就會轉移到如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上。
盡管應用型本科高校普遍采用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方法,但在實行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教學評價的作用沒發揮好
教學評價對學校教學改革所能提供的數據和給教師教學提供的教學建議比較少,評價結果更多用于教師獎罰與職稱晉升,使教師關注的是教學評價的結果所產生的影響,而不關注評價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問題與隱藏在數據背后的意義,有時還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這一方面由于學生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欠缺、或夾雜著個人的感情因素,導致收集來的評教數據不夠真實可信,以及學生評教的分數高度接近,教師的得分普遍很高,無法反映教師之間的差異,而后期又缺乏科學的數據處理,教師對評價的數據持不信任態度。另一方面由于評價的結果沒有對學生公開,學生僅參與評價而不知結果,久而久之,對評價失去興趣,僅僅是一項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已,對評價本身的意義不再關注。
(二)教學評價指標設計不完善
目前常見的指標主要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關注了教師教的過程,卻忽略了學生學的過程,忽略了課堂教學之外的有效教學的組成部分如作業、輔導、考試、網上教學等。課堂教學評價的指標沒有根據課程的性質作適當的區分,模糊了不同性質、類型學科課程的不同要求。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課,理工類課程與人文類課程等不同性質課程之間的區別,即共性多,個性少,缺乏有針對性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標準。
(三)教學評價指標可測性不強
部分教學評價指標的含義模糊,學生不容易作出準確的判斷,很多指標內容太過抽象,超越了學生評教的能力范圍,更適合同行專家評價,而不便于學生理解,如要求學生評價教師教學安排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是否前沿等問題。
(四)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特點沒有體現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與學術型本科高校的教學不同,在教學中更側重于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而不是過多的關注于學習思辨能力和學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強調學以致用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的主要特點,而現實中大部分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忽視了應用型的特點,多采用與學術型本科相類似的評價指標體系,導致評價的價值偏失。
在分析大學生參與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時,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視角來分析:一是教師的視角,二是學生的視角,三是管理者的視角。在學生參與教學評價中,應改變將教學評價作為終結性評價的做法,將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引入到教學評價中,將教學評價的信息及時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反饋,以便于教師對后面的教學過程進行調整,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將教師的專業發展融入到學生評價中,促進教師的提高、發展和完善。對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而言,評價關注的重點不應在知識傳授的如何,而是課堂教學的過程如何,是否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是否能提高學校的實踐能力。
(一)教師的視角
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評價,在許多教師看來是給老師戴了一個緊箍咒,教師在上課時要討好學生,不敢嚴格要求學生,惟恐得罪學生。這既反映了教師沒有正確看待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評價,也反映出學生對教師教學評價功能的單一性,即教師從中得到的是一個終結性的評價結果,對于改進教學所提供的信息比較少。這一點從許多高校的評價指標中可以看出來。
如果換個角度,讓評價指標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技巧、教學組織和教學結果,教學評價就會引起教師更多的關注。如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得到學生認可,課堂教學形式是否受學生歡迎,學生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有何建設性的意見等。
(二)學生的視角
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學生為什么要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許多學生可能會說這是學校要求的。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是因為評價的指標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些過于專業化,學生無法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判斷評價,如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內容正確性等問題。二是學生對評價教師教學缺乏積極性,不知評價為何用,也有個別學生故意給教師打低分的現象。
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考慮學生的理解與判斷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客觀地打分,讓學生理解評價的意義,給教師教學一個客觀的反饋,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管理者的視角
從學校的教學管理者視角來看,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對教師進行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些學校甚至將其與教師的獎懲掛鉤,這樣一來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意義就有簡單處理之嫌。作為教學管理者,其實還可以從學生的評價數據中進行更多的分析,得出更有價值的建議,進而用于改進教學管理工作。如利用評價數據為教師培訓提供數據支持。學校每年都會安排教師進行培訓,培訓教師的什么專業技能呢?從學生評價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些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掌握不夠,哪些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不成功,哪些教師在課堂組織上有所欠缺,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師培訓,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一些教師在教學改革中引入新的技術與手段,這些新的教學形式是否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呢,也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中得到相關的啟發,為類似的教學改革是否有必要進行推廣提供決策支持數據。
從以上多視角分析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學生參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對于教師改進教學、教學管理部門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決策提供很好的幫助,對學生的學習也可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那么這樣一個教學評價系統如何實現呢,如何讓教師、學生、管理者都關注教學評價,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數據呢?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要從教學評價的數據中獲得高可信度的數據,首先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學校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體現學習者中心的理念,制定的過程要讓本校的教師充分參與討論,形成共識。
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所培養的學生應用能力不強,不能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社會需求存在差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充分的激發出來。應用型高校應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來制定一套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關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方面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關注教師的教,重點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這些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過程要與教師和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讓教師充分認識和理解教學評價的重要性。指標體系形成的過程中,對學生和教師發放調查問卷,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指標。在對指標的權重確定時,運用模糊數學權重確定法或專家調查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二)體現應用型開放式的學生評價體系
目前各高校廣泛采用的網上評價指標體系,通過10項或更多項的評價項目選擇,部分高校還提供了主觀性評價的資料收集,但這種評價系統還是過于封閉,已經不能滿足細分化的教師評價要求,而應采用更加開放式的教學評價系統。如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學,教師課程問卷分為10個適用于所有教師和課程的基本問題,以及若干個由教師、院、系、部等提供的適用不同課程和教師的個性問題。再如新西蘭的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成立的教學發展中心為教師的教學評價提供服務,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關注問題來選擇對課程教學進行評價的指標,也就是說每門課程的評價問卷是由任課教師自己決定的,這樣的評價數據對于任課教師評價自己的教學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開放式的學生評價系統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一是有一定數量的統一評價指標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二是系統提供針對不同類型課程,如理論課、實驗課、實訓課等不同類型的課程,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甚至是針對特定具體課程的評價指標,如針對體育課、大學英語課等量大面廣、有相應課程教學特點的課程設計相應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這些數量眾多,評價視角各異的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一個指標庫,教師可根據自己教學課程的特點和自己所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指標由學生進行評價。三是開放性的教學評價,又可分為兩個模塊,一個模塊是學生寫給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針對該教師的教學評價,一個是寫給任課教師的,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建議。四是教師自己設計問題,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某個方面的教學改革,而評價指標庫中的指標無法反映,他就可以自己設計更加具體的指標讓學生來評價,這些評價結果將對教師今后的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教師也更加關注這樣的評價數據。
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教學評價系統可以滿足多方面的要求。就學校管理者而言,可以獲得關于該教師的教學評價上的一致性指標數據,同時還可就教師教學評價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對于專業學院來講,可以獲得教師專業教學中的評價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對教師而言,可以獲得自己開展教學改革后,學生是否認可的數據,為今后繼續開展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
(三)科學處理學生的評價數據
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數據進行統計學意義上的處理,使評價的數據更能客觀地反映教師教學的結果。為此,一方面對評價數據的有效性進行判斷。為避免將學生隨意打分的數據計入總分,在設計問卷時應設計至少一對相互對照的評價指標,如學生在這一對評價指標中打分不一致,可以判斷學生在打分的過程中隨意性過大,沒有認真填寫,數據可視為無效數據。另一方面對數據的離散程度進行分析。對離散程度過大的課程進行個性化分析,對于個別偏離度較大的數據做無效化處理。
(四)多維度的評價數據分析
在學生評教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對獲得的數據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為教學管理決策提供服務,為教師培訓提供數據支持。
將教師按年齡進行分組,分析不同年齡組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開展教師培訓,如青年教師在課程組織、課堂互動方面可能會存在共性的問題,如學生評價數據支持這一觀點,則可在對青年教師和新入職的教師培訓中加大師生溝通技巧方面的培訓。再如可能會存在年齡偏大組的教師在某些新教學技術的應用中存在共性的問題,如獲得的數據支持這一假設,也可以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在實踐課教學中,學生對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也為學校的實踐教學師資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將使得我們的教學改革、師資培訓更加有的放矢。
此外,也可以將評價的數據與學生本門課程的考試成績進行關聯后分析,更加客觀地幫助教師分析自己的教學效果。如對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對課程評價的數據進行分析,如果成績差的學生給教師的評分很高,而考試成績高的學生反而給教師較低的評價,則可能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不高,忽視了成績較好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可以從數據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照顧到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問題。
(責任編輯:黃白)
Discussion on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rom the View of Student Evaluation
CHANG Xiao-yong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from students i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teacher,administrator and student . As teachers,they hope to obtain th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As administrators,they hope to know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they can obtain ,and how the information can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and what i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As student which is main participant to the evaluation of teching ,they hope to know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they can obtain ,an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to paticipate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se,an open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is construc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student evaluation;applied undergraduate
G645
A
1671-9719(2016)7-0094-03
常小勇(1974-),男,河南許昌人,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
2016-04-03
2016-04-23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教學評價研究”(B1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