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英
摘 要:各種語言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主動地進行語言教學和文化認知要素的有機融合。英文電影將英美文化生活細節逐一呈現,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技巧及掌控能力。筆者對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電影欣賞單元進行精細化布置,及時督促學生結合自身已有語言文化基礎,進行英美文化要素的挖掘對比,為日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做足功課。
關鍵詞:英美文化;途徑;電影欣賞
1.電影欣賞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必要性
以往高校英語教學模式過于簡單,特別是在英美文化的解讀中比較狹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受到全面限制。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會日漸消弭,嚴重情況下更可能滋生焦慮緊張情緒,影響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
(1)設置較為開放直觀的語言交流環境。學習任何語言都必須了解其文化背景,由此看來,借助電影了解英美文化,對于提升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質量意義非凡。
(2)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致。傳統的英語課堂不能及時激出學生的感知興趣, 而在課堂上進行枯燥的講解,這也令學生掌握英美文化知識的意愿遭到沉重打擊。而英文電影作為一類視頻資料,畫面生動且內容充實,大部分語言都比較貼近生活,可以使學生在研究語言、文化關系的同時獲得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
(3)輔導學生牢固掌握語言文化知識。筆者結合以往實踐經驗發現,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依靠聽覺記憶的內容占15%,依靠視覺記憶的內容為26%。而依靠電影欣賞環節則能夠同時達到以上兩種功效,確保學生語言文化知識掌握程度維持在65%以上。因為電影將文本、音樂、圖像等素材有機融合,學生自然地運用各類感官去獲取關鍵信息,因此可在第一時間體驗語言信號的刺激效果。事實證明,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通過電影獲取的知識會比通過書籍獲取的更為深刻牢靠。
2.新時代下利用電影觀賞課程強化英美文化滲透效果的策略解析
主要就是借助電影欣賞這個平臺,引導學生主動區分中西方文化差異,同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并搞好課后復習工作,從而真正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1)人物對白方面。筆者通過觀察好萊塢電影中的人物對白形式發現:其中富含大量文化信息,如諺語、俚語等,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強化其口語表達能力作用很大。
(2)人物行為方面。電影中各類角色的行為模式都清晰地映射出英美國家獨有的文化特征。在美國父母和兒女之間可以直呼姓名且維持好朋友關系,這和我國長幼有別的等級界限有著本質性差別。正如《老友記》中錢德母親在脫口秀中講述其為兒子買第一個安全套的場景和《刮痧》中許大同打自己兒子以表示對外國老板的尊重卻無人領情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現象,這令學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英美文化對于獨立平等地位的關注理念。
(3)社會價值觀方面。社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興盛的核心要素,更是今后英美文化教育中較深層次的技術指導型內容。長期以來,美國一直高舉自由、平等、誠實的文化旗幟。如在電影《阿甘正傳》中,主角作為一切美德的化身,一切行為模式都體現出美國人勇于追求夢想和彰顯個人價值地位的理念。此類深受美國人認同和喜愛的形象正是該影片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而“水門事件”中因竊聽丑聞下臺的尼克松總統正是因為一開始就掩蓋真相,并欺騙他的顧問、公眾、國會甚至自己的家庭而導致眾叛親離,不得不中途下臺。在《老友記》中,朋友之間的坦誠相待、直言不諱,也充分反映了他們的誠實守信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英語電影內容豐富,情景真實且比較貼近生活,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努力掌握西方國家獨有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提高自身口語表達技能水平,完全可以視為一類很好的英語課程講解材料。因此,相關指導教師有必要自覺加大對多媒體技術操作的訓練強度,選取富含英美文化元素的電影作品提供給學生觀賞交流,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邢 穎.英文電影教學與文化教育的滲透[J].電影文學,2010, (14):159-160.
[2]王 力,趙金川,羅翠麗.英文原版電影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12):197-198.
[3]周莉芬.對高職院校英文原版電影賞析教學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24(2):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