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妮
摘 要:傳統課堂存在有三大誤區:一是傳統觀念上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吃東西、睡覺等不良行為是外部環境變化導致學生素質低下所致;二是教師在課堂的主要任務僅是傳授傳統知識;三是教學目標單一性。本文提出建議:一是提高教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二是提高教學水平,按教學對象的興趣和需要轉變教學內容;三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知、情、意等目標。
關鍵詞:高校課堂;有效;組織與管理
大學課堂組織與管理指大學教師課堂掌控的科學與藝術,它區別于學校行政管理與組織,是每一位大學教師的必修課和必備的教學能力之一。
一、高校課堂認識的誤區
1.不良行為的界定
有學者對大學生課堂的不良行為做了統計,表現為玩手機、吃東西、睡覺、講小話等。這些不良行為和表現的影響:一是使人認為師道尊嚴受損;二是學生形象受損,即誤認為學生素質每況愈下,一屆不如一屆。這樣的心理暗示一定程度影響教師的授課情緒,不利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甚至影響師生關系,“教”與“學”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2.教師在課堂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傳統知識
在今天的大學課堂里,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也是上述不良行為存在的原因之一。這就促使我們反思這個問題:作為教師,課堂上到底該講授什么?怎么講?有學者提出建議:教學內容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點和實際需要為切入點來組織。
3.教學目標的單一性
教師授課理念只停留在知識傳授上,變成中學“滿堂灌”的延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實際上,人類進入21世紀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早已不局限于課堂,并且在短短的課堂一節課(或總課時)中,教師不可能把一門課程的所有知識都有效傳授。因此,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在課堂的任務不局限于教授知識的多少,而是通過多種授課形式實現知、情、意等目標。
二、高校課堂有效組織與管理的建議
1.建立恰當的課堂規范
(1)課前經過與學生討論,達成共識,建立起恰當的課堂規范。即可以將以上所述的課堂表現納入不良行為的范疇,并適當懲罰。
(2)教師在課堂紀律管理上還需要注意建立積極和互信的師生關系。
(3)及時促成學生的成功體驗,強化教師行為給予學生的正面引導作用。
(4)教給學生處理自身問題行為的技巧。
(5)應忽視一些紀律問題,在學生的無意識錯誤上不要糾纏不清。
2.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大學教師的基本功
即使時代變遷,大學仍然是學問傳授的重要場所,師道尊嚴仍是師生心中的基準。但是由于大學功能的多樣化,新時代也對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大學教師,可以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提升教學轉化能力,根據學生興趣點和需要轉化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和方式,改進教學方法。
(2)了解學科前沿動態,改變一本教材“教”和“學”到老的認識。大學教師要想站穩講臺,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
(3)培養和提高自身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擁有好奇心和好學心,才可以源源不斷地引導和啟發學生,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3.打破傳統的傳授知識的單一性
(1)組織與啟發。
(2)理想的大學課堂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單一的知識傳授,大學教師應該重新認識教書育人的意義。通過大學課堂,學生應該掌握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點,并通過反思、反饋、內化達到知識、情感、意志、技能、思維多維度的提升。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已經為中等教育領域所詬病,但卻還是延伸到了大學課堂。大學教師可以借鑒“慕課”的“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應有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亞玲.關注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0,(20):41-43.
[2]李茂森,孫亞玲.論有效教學中目標的性質及其價值——讀《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9(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