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國經營是一個趨勢,更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動態變化過程。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當國內優勢產品產能過剩和資源短缺成為發展的制約因素時,就會產生資本輸出。不走出去,資源就得不到解決,發展就沒有保障。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獲得了進入其他國家市場的權利。早在2000年,我國就確定了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對四類企業進行了重點扶持,包括紡織、輕工、建材等產能富余的長線型企業,化工、石油、鋼鐵等優勢型企業,金融、新能源、新材料等成長型企業,以及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國內資源滿足不了發展需求的企業。其中,有色金屬企業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據統計,整個有色金屬行業在境外投資超過1200億美元,收購和建成的產能超過1000萬噸。
作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最早“走出去”并且開展國際合作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有色集團”),自1983年成立以來,便矢志不渝地堅持國際礦業投資的戰略方向。目前,中國有色集團的“走出去”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3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機構或有投資項目,擁有境外重有色金屬資源量2000萬噸,形成了采選、冶煉、設計、施工、監理、技術服務、國際貿易、物流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產品涉及40余個有色金屬品種,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先發優勢。2014年年底,中國有色集團海外資產總額占集團公司的總資產比重將近40%,海外營業收入占集團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將近20%,擁有各級境外出資企業83家,占全級次出資企業的31%,境外出資企業的中外員工近2萬人,其中外籍員工1.5萬人,占比近80%。通過卓有成效的國際產能合作,中國有色集團向外界展現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了項目所在國家和地區政府、合作方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尊重,為進一步“走出去”營造了良好氛圍。
在全球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走出去”變得越來越容易,但“走出去”之后能不能“站得穩”卻要看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發展理念如何。為打造“中色”品牌,建世界性行業的目標,中國有色集團提出“誠信為本,務實創新,資源報國,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從而使員工、企業、相關利益各方和社會共同贏得發展、贏得和諧、贏得成長。在企業使命上,中國有色集團致力于為社會發展提供綠色、節能、安全、可循環利用的有色金屬產品體系,促進世界和諧,注重開發資源,奉獻社會,保護環境。

中國有色集團用全球的資源服務于全球的經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增強自身實力,適應國際環境,積極倡導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和對社會的貢獻,堅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多贏、共贏。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有色集團這樣的“走出去”必將行得穩、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