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鉑族金屬資源貧乏國家,隨著鉑族金屬價格跌至多年低點,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海外鉑族金屬資源開發面臨難得機遇,很多中國企業積極布局海外。展望未來,化工、電子等工業領域對鉑族金屬需求前景看好,特別是中國,仍將保持對鉑族金屬旺盛的需求態勢。
在全球經濟相對低迷之時,中國企業抓住機會,走出國門,實施資源多元化和國際化戰略。海外開發鉑族金屬資源,不僅能使企業獲得更多資源權利和利潤,也利于中國對戰略性金屬資源的總體布局。國內多家礦業公司在海外開發方面已經取得良好進展。

2013年4月25日,紫金礦業與澳大利亞NKWE鉑金公司就鉑項目合作事項達成了合作協議,將對南非的鉑族金屬資產展開戰略合作,特別是南非的布什維爾德地區的Garatau項目。紫金礦業方面的采礦強項和NKWE公司選礦技術可以實現強強聯合。NKWE公司在南非擁有多個鉑族金屬礦權,其中Garatau項目擁有的3PGE+Au的資源量為2330萬盎司,品位為4.9克/噸。紫金礦業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江礦業向Nkwe投資2000萬美元,通過合作,紫金礦業有利于實現資源多樣性的戰略決策。2014年3月,紫金礦業第二筆價值1300萬澳元注資到賬,雙方同意進行債轉股,紫金礦業將成為Nkwe最大股東。礦山預計2017年投產。
中國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將參與到津巴布韋鉑生產,兩家合作公司分別為津巴布韋國有企業礦業發展公司(Zimbabwe Mining Development Corp)及歐亞自然資源公司(Eurasian Natural Resources Corp)。礦山生產許可證從英美鉑業公司和因帕拉鉑業公司獲得,計劃盡快進行鉑生產,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吉恩鎳業全資子公司加拿大皇家礦業公司鉑族金屬開采取得重要進展,形成有效礦石供應。根據Mesamax露天礦分采方案,2013年可供應礦石9813噸,含有鉑族金屬1.5噸,預計2014年所采礦石仍可供應1.5噸鉑族金屬。該礦山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努那維克(半島)地區,擁有很好的礦石品位。
中國最大的鎳和鉑族金屬生產商金川集團在鉑族金屬海外戰略上更是不甘落后,2010年該公司就與中非合作發展基金合作,雙方將出資8.77億美元入股南非貴金屬生產商思威鉑業,同時獲得該公司旗下Frischgewaagd-Ledig礦山的開發經營權。這是中國對南非鉑金礦業最大的一筆投資。金川集團將獲得Frischgewaagd-Ledig礦山所生產的全部鉑族金屬。
2014年11月上旬,河北中鉑鉑業有限公司簽約收購加拿大東部鉑業有限公司南非資產。河北中鉑鉑業將收購加拿大東部鉑業在南非的全部礦山及設備資產,收購金額達2.25億美元。受大宗商品市場影響,海外并購低迷,投資規模和交易數量均大幅減少。2014年,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總額約97.72億美元,其中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有9宗,河北中鉑鉑業為其中一個。
河北中鉑鉑業由河北太行基業礦業資源有限公司與河北中洺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主要建設鉑族金屬與鉻鐵礦選礦、鉻鐵渣處理、鉻礦球團以及30噸/年鉑族金屬冶煉項目。此次收購包括南非境內擁有的鉑族金屬與鉻礦資源,包括Spitzkop、Kennedy’s Vale及Mareesburg三個項目,不僅使河北中鉑鉑業有限公司成為我國對國外鉑族金屬與鉻礦資源的最大擁有者,還能夠為項目生產提供穩定、充足的鉻礦資源和鉑族金屬資源,最終發展成我國領先的鉑金和鉻鐵合金生產商。加拿大(南非)東部鉑業公司是全球主要鉑族金屬礦業公司之一,在南非擁有四座礦山,鉻礦儲量兩億噸,鉑族金屬儲量2600噸。2015年11月消息顯示,此次并購可能遭到了股東反對,前途未卜。

表1 中國公司參與海外鉑族金屬資源開發項目
展望未來,近期全球鉑供應短缺的狀況不大可能發生改變。究其原因,首先,鉑礦山生產迫于成本壓力,大量增產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鉑的再生資源回收因為價格疲軟預計僅能保持原有水平。第二,鉑的總體需求狀況在未來幾年預計保持強勁,隨著全球經濟穩步復蘇,歐洲、日本汽車市場觸底反彈,化工、電子等工業領域對鉑族金屬需求前景看好。
中國最大的鉑族金屬生產基地金川集團組建貴金屬廠,準備提高鉑族金屬產量,一些銅冶煉廠對陽極泥中的貴金屬回收越來越重視,因此未來國內供應量將小幅增長。需求方面,中國仍將保持鉑族金屬旺盛的需求態勢。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城鎮化過程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鉑需求量快速上長,主要消費領域為首飾業、汽車工業、石油化工和精密儀器制造業。另外,玻璃及玻纖、電子及醫藥行業鉑需求也得到發展。
由于國內鉑族金屬礦產匱乏及二次資源廢料流失問題,國內鉑鈀供應受限,仍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旺盛需求。作為鉑族金屬資源貧乏國家,隨著鉑族金屬價格跌至多年低點,國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海外鉑族金屬資源開發面臨難得機遇,但同時海外開發也面臨不少困難。因此,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應該做好頂層設計,強化風險意識,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積極了解當地國情民俗,遵守當地法規與政策,走出一條雙贏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