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金晶
(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我國中學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并不樂觀,出現了學校關注不夠、師資短缺、學生認識不足等困境。針對這些困境,應加強觀念,提高意識;培養師資,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尊重個性發展,幫助學生增加對自己興趣、能力、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讓他們對各個專業、各種職業有更為客觀的了解,對未來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困境;對策
中學階段是人類生活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人的情感與意志、個性與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面對未知的社會時,青少年渴望變換的社會角色往往具有盲目性,因此,學校對青少年的生涯規劃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指導學生樹立清晰的目標與理想,幫助他們培養成功道路上必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就顯得極其重要。相對于國外的職業生涯輔導,我國的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且關注的重點多放在大學,而忽視了中學階段的生涯規劃指導,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職業指導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根據實際情況,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專業[1]。在中學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增加對自己興趣、能力、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增進學生的自我認知;也能讓他們對各個專業、各種職業有更為客觀的了解;還能幫助他們綜合社會、家庭和個人的需求,做出對未來最合適的選擇[2]。
職業生涯規劃能讓學生在尋找夢想并為之奮斗的過程中,明確人生的目標和使命,激發自己內在的潛力,不斷地激勵自己,完善自己,給人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1.1 提高自我認知,激發學習動機
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個性、價值觀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夠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認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積極看待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人生道路,面臨選擇時做到不盲目、不迷惑。認識自我從了解興趣做起,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且進一步轉化為內在動力,從而激勵和推進人們進行某種活動。大多數學生是在外在動機的驅使下維持學習的,如為了回報父母和進行更高層次的教育等,但是一旦失去壓力,外在動機就很容易削弱。比如進入大學后輕松的學習環境導致自制力減退和網絡成癮等現象[3]。因此,只有把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學生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十足的干勁,才會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奮斗。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且適合的專業,幫助他們開發個性潛能,建立自信,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1.2 增加對社會的了解,達到自我實現
中學階段的學生活動范圍大多局限在學校,對職業生活缺乏真實的體驗。由于社會經驗的缺失,青少年對社會的認知只能通過網絡媒體或者別人的主觀認識進行構建,無法通過可靠的途徑和渠道來了解整個社會的變化,從而導致他們對當前社會的經濟形勢、就業形勢以及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解程度的缺乏[4]。因此,青少年在面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容易出現生涯設計不合理、職業理想不實際等現象。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正確認識職業,在實踐中學習,了解社會的新趨勢,為職業生涯設計做好準備。
生涯規劃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自我實現,也就是充分開發個人潛能,利用個人的能力和優勢,讓每個個體都能到達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最大限度地發掘潛能,完成人生目標、實現自我價值。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教師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并給予充分的尊重和寬容,發掘學生身上的特點和優勢,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予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充分挖掘和發揮自我潛能,最終達到自我實現[5]。
中學階段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青少年會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挖掘自己的能力,生涯規劃教育可引導中學生對未來進行規劃,幫助學生實現人生理想。然而,目前在中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卻有諸多困難,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學校管理制度滯后
相較于國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來說,我國的起步較晚并且發展相對緩慢,除了一些發達地區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得較好之外,其他城市絕大部分中學還沒有相關課程。雖然近年來生涯規劃逐漸受到較多關注,但大多集中在高校的生涯規劃指導,而中學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仍然十分缺乏,教育行政部門對此也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詳細具體的指導要求,缺少相應的教育方針,從而導致生涯規劃教育被忽視。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更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面對中考和高考壓力,學校都是盡可能地多安排文化科目課時,以確保學校的升學率。即使有的學校會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課時也是少之又少,且在臨近大考時還會被別的科目占用課時,學校的不重視讓生涯規劃教育很難順利地開展下去[6]。此外,很多家長、學生和教師都還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2.2 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
目前中學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存在一個很大的阻礙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專職教師人數偏少。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專業教師或者專家的指導下才能進行,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學校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通常是由學科教師或其他行政人員兼職進行,他們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知識,不能全面系統地對生涯教育進行了解,因此,難以有效開展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學生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導以及充分的發展。二是教師專業水平偏低。有的學校即使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學教師,但真正達到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人生規劃、實現人生理想的卻少之又少。中學階段因為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學生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方面沒有全面的了解,而非專業的教師無法依據人生發展的知識來指導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因此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只能聽取他人的建議,非專業教師一般都是根據個人的主觀認識來指導學生填寫志愿,沒有結合學生的獨特性,從而無法幫助學生選擇真正適合他的人生之路。
2.3 學生自我認識不夠全面
青少年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時期,這一階段的心理矛盾會使他們面臨許多心理危機。首先,青少年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導致自我認知不足,這些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不清楚,無法將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在面對職業抉擇時往往比較迷茫。其次,有些學生不愿意面對自己的缺點,他們雖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但當直面自己的缺點時往往采取逃避的方法,遇到矛盾性和批判性的問題時,容易出現抵觸心理。例如在樹立目標時,由于不愿面對自己的缺點而設立一個跟自己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遙不可及的目標,最后幾乎也很難實現。這些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時難免不會出現好高騖遠的現象,無法做出客觀、正確的選擇。最后,青少年對生涯規劃教育的價值認識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包括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一些學生由于對學習任務的重要性理解有偏差,無法適應學習和生活,樹立積極的態度,探索學習的潛力,最后導致學習興趣和動機的缺乏。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職業規劃不重要,一味地關注學業成績,認為只要能考到高分就夠了,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
針對以上所歸納的幾點關于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的困境,提出幾點建議,可為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意見。
3.1 加強觀念,提高意識
學校應該摒棄應試教育的辦學方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積極設立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指導小組,對招聘高校、教學科研、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進行系統開發,指導中學職業生涯規劃和教育[7]。學校應建立以校領導為組長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組,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制定科學的指導規劃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規劃教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學??筛鶕W生的特點和需要,從初一年級起開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重視課程資源的積累,加強學科滲透,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制定生涯規劃。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主動利用家長、校友及其他社會力量等資源,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建立學生生涯規劃體驗基地,充分利用校外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博物館、科技館、高校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增加學生的實際體驗。為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涯規劃指導,學??梢钥茖W地利用測評結果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加強學生個別咨詢,建設專門的咨詢場所,完善學生表達和咨詢的途徑和方法。
3.2 培養師資,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為確保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性,學校必須配備專業的生涯規劃導師,并逐步建立專職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參與、相互指導團隊合作的專業隊伍。為了順利有效地開展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保障生涯規劃教育擁有可進行專業指導的教師,學校應該充分開發本校的教師資源,加強對校內師資隊伍的培訓,讓學校教師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意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和培訓中來。從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著手,可以組織教師到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進修學習,提高教師對生涯規劃教育的認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與有經驗的專職教師進行交流,也可在專職教師的帶領下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以提高實踐能力。除了培養在校的教師,學校還可聘請專業的心理教師,專職教師對生涯規劃的知識有整體系統的了解,能夠給予學生更加有效且綜合的指導,能最大力度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3.3 積極引導學生,尊重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都不一樣,教育工作者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而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定義學生的好壞,要積極探索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完成生涯規劃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激發學生的積極體驗,樹立自信。無論學生的成績如何,教師都應給予積極的關注,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潛力,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信地迎接未來的挑戰。二是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增強心理彈性。在面對未知的道路時,不成熟的青少年總會感到迷惑和彷徨,有時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有的即使做出了選擇,樹立了目標,但是不知道要通過何種方式才能實現。而生涯規劃教育除了對學生的學業規劃進行指導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在對未來的人生之路進行選擇時,即使遇到了困難也要敢于迎難而上,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培養了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態度。注重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能夠讓學生面對未來的困難和挫折時堅強勇敢地走下去,充滿信心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8]。
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學生通過生涯規劃進一步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能促進發展,完善自己。因此,在中學階段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青少年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恰當的引導,將會對青少年一生的發展產生積極長遠的影響。
[1] 梁斌.中學生心理輔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 占麗娟.高中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建議[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13):11-13.
[3] 昝曉英.淺析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9):36-37.
[4] 郭蓮花.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4(12):92-95.
[5] 俞國良.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J].教育研究,2008(10):63-67.
[6] 蔡琪.中學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觀察,2014,6(16):59-61.
[7] 梁梅.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困境及突圍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23):28-29.
[8] 王曉怡.積極心理學對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4):34-35.
(責任校對 龍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6
20161007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DBA110183)
金晶(1992-),女,湖南汨羅人,碩士生,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G444
A
1674-5884(2016)12-0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