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楊洋靈芝,鄢佳節
(長沙理工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交通規劃人才培養轉型與升級研究
王佳,楊洋靈芝,鄢佳節
(長沙理工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交通大數據的創新應用成為交通規劃領域熱點問題。針對當前交通規劃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析當前培養體系存在的缺陷和困境,結合交通大數據發展前景,從知識體系、師資隊伍、教學形式、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養轉型與升級策略。
大數據;互聯網+;交通規劃;人才培養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城市出行條件是目前許多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大數據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的“互聯網+交通”成為改善這一城市弊病的有效手段,它正在逐步引領整個交通系統的升級發展。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來,交通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創新服務為交通規劃與管理領域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然而,針對這種發展趨勢,交通規劃的方法與手段也悄然變化,但是高校、科研院所在交通規劃人才的培養方面明顯滯后[1-3]。本文以交通規劃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通過分析當前培養體系的缺陷和困境,結合交通大數據的應用和展望,提出大數據背景下的交通規劃人才培養轉型與升級思路和策略。
1.1 人才自身缺乏基礎
交通規劃強調多學科交叉與融合,主要研究交通運輸系統規劃決策與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注重理論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重點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正是由于人才培養的目標高,因此,在本科階段并無交通規劃專業。直到研究生階段才設置交通規劃與管理專業,主要由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儲備人才。這些交通專業的學生雖然在本科階段積累了一定的規劃理論知識,但往往在計算機水平、信息處理、數學模型技術等方面基礎薄弱。相反,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又缺乏交通規劃的理論基礎[4]。所以,對這種交叉學科而言,學生專業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培養難度大。隨著大數據環境下交通規劃技術的轉型,這類人才培養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難度將進一步提升。
1.2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交通規劃人才培養目標較高,自然也提升了師資力量的標準。理想的師資是不僅僅具備傳統交通規劃的專業技術,同時還具備與交通大數據相關的采集、處理、分析、發布等能力,是典型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但是在現實中,交通規劃專業的大部分教師、工程師缺乏有效處理交通大數據的能力。年長者大多不愿意踏入這片新興的技術領域,年輕的大多剛畢業,即便是掌握了一定的大數據應用技術,又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歷[5]。加之,大數據技術更新快速,導致交通規劃專業的師資水平很難及時提升,師資力量更顯薄弱。
1.3 基礎理論與技術陳舊
傳統的交通規劃理論基礎是統計學及交通模型等,以“四階段”方法為代表的交通模型是通過抽樣2%~5%的城市居民出行大調查作為規劃基礎,樣本數據的隨機性、代表性和時效性存在固有缺陷,影響模型可靠性,傳統技術和手段已明顯落后。大數據技術為交通規劃技術的革新帶來了新的手段,例如手機、GPS等新的數據采集方法,可獲取大樣本、甚至全樣本的城市居民出行數據,有助于對交通需求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6-7]。這對傳統的規劃理論基礎是一次全面的挑戰。
此外,傳統方法的弊端還體現在:傳統規劃往往帶有精英規劃的色彩,很多情況下由政府領導和專家的價值觀和理念主導規劃方案,交通規劃人員在某些情況下僅僅起到的是公眾利益代言人作用[8]。在有些場合,規劃即便是進行公示,但公眾參與度低,規劃的個人主義崇拜現象仍普遍存在。在大數據時代,廣泛、開放和多元協同的公眾參與規劃使得交通規劃公眾參與成為可能,將顛覆傳統交通規劃方法。
1.4 課程體系更新滯后
課程體系更新滯后主要體現在課本對交通大數據相關新技術的知識內容更新緩慢。以交通調查為例,它是整個交通規劃的基礎。目前,該課程的內容還是建立在傳統調查技術的基礎上,大多以實地踏勘、訪談、調查問卷人工調查為主。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手機信令采集、網絡抓取、GIS居民出行調查技術等新方法、新技術還沒有及時融入到教材中。關于交通規劃的理論基礎,在大數據時代僅靠“四階段”是無法應對決策支持需求的,將流量分析以外的判斷全推給“經驗”,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為交通規劃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是目前課程體系的悲哀。在交通分析往往局限于“交通量”預測,沒用擴展到“空間活力”“可轉移流量分析”等方面,沒有及時將GIS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可視化技術納入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所以現有的課程體系明顯滯后于實際應用。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目前交通規劃人才的培養在人才自身、師資力量、理論與技術、課程體系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急需對人才進行轉型與升級并提出針對性的培養策略。
2.1 完善知識結構,提升人才技術水平
在大數據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創造性的交通規劃人才,要深刻意識到目前與交通規劃密切相關的一些學科正在發生變化。例如經濟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等。因此,在傳承傳統交通規劃理論的基礎上,應該及時更新相對陳舊的課程,將新的城市規劃學、經濟地理學引入到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具體而言,在計算機編程方面,現本科階段通常學習VB、C語言,建議根據專業需要及時增強MATLAB、R等語言的學習。在繪圖及圖形表達方面,除了學習AutoCAD、Photoshop外,建議研究生階段要增加BIM等三維圖形繪制技術,增加Tableau等數據可視化課程。在數據管理和分析方面,可將MIS課程更替為ArcGIS課程,讓學生在管理數據的同時,了解數據與空間的相互關系,這對完善交通規劃的知識結構是一個重要補充,也是全面提升個人自身技術水平的重要措施。
2.2 重視教師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交通規劃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在大數據時代,這種交叉學科的融合更具明顯。該學科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必須加強師資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與其他專業的合作,尤其是計算機相關、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等專業的合作,可邀請這些專業教師為交通規劃專業人才授課,開展專業之間的技術交流會,實現交通規劃與計算機應用、城市規劃、地理信息技術等方向的融會貫通;二是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可嘗試讓教師、科研人員深入到互聯網企業(百度地圖、谷歌地圖等)、手機信令等大數據數據分析企業(電信、移動集團附屬的數據分析公司等)、運輸企業(公交、出租汽車公司),增強教師對大數據的認識,提升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三是打破學歷等條條框框的限制,大膽引進具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實踐人才,充實教師配備。
2.3 豐富教學形式,轉變交通規劃思路
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講授或念書的課堂形式,積極引入研討式教學。以當今交通熱點問題為依托,通過研討式教學,從交通規劃和大數據的角度,集中討論諸如城市交通擁堵、公交優先、出租汽車改革等熱點問題,讓教學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
同時,要逐步改變傳統的交通規劃思路。傳統的建立在小樣本基礎上的交通規劃“四階段”已不能很好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需求,要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規劃支持技術,通過系統化的數據和集成應用極大減少規劃人員的數據收集工作量;通過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非精確計算技術提升規劃編制水平;通過增強地理空間的分析,加深對居民、車輛出行的精細化認識;通過建立廣泛、開放和多元協同的公眾參與規劃平臺,降低傳統精英規劃中個人主義色彩濃厚的弊端。
2.4 積極嘗試新技術,提高專業應用水平
交通數據的獲取是交通規劃的基礎,直接決定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傳統數據獲取方式包括調查統計、遙感測繪等,此類方式存在數據獲取難度大、獲取數量小等缺點。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數據獲取技術不斷改進和升級,開發了一系列數據應用平臺,例如可視化統計年鑒數據庫、面向移動端的現場調研工具等。因此,交通規劃人才應主動學習這種新技術,以更好應用于交通規劃的全過程。
同時,新興的數據獲取方式不斷涌現,包括互聯網抓取數據、眾包數據、公眾參與數據、交通傳感數據和智慧設施數據等。這類新興數據大部分是建立在公共開放平臺上,詳見表1。所以,交通規劃人才應及時接受這些新事物,盡可能發揮數據的應用價值,這樣才能使編制的規劃更加迎合時代發展需要。

表1 數據獲取與現有新興技術應用對應表
未來的交通是尊重人的交通,交通規劃自然會更人性化,必將更加重視大數據在規劃中的應用。交通規劃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知識體系、師資隊伍、教學形式、新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學生、社會多方參與和努力,才能培養出滿足新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1] Caceres N, Wideberg J P, Benitez F G. Review of Traffic Date Estimations Extracted from Cellular Networks[J]. 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2008,2(3):179-192.
[2] Tettamanti T, Demeter H, Varga I. Route Choice Estimation Based on Cellular Signaling Data[J]. Acta Polytechnica Hungarica,2012,9(4):207-220.
[3] 段征宇.大數據時代的交通數據分析人才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07-209.
[4] 谷鳳瑞.交通大數據發展的挑戰及建議[J].科技視界,2016(8):252-253.
[5] 李忠建.基于應用人才培養的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8):73-74.
[6] 戴繼鋒.新時期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挑戰和應對思考[J].綜合運輸,2015(7):42-49.
[7] 冉斌.手機數據在交通調查和交通規劃中的應用[J].城市交通,2013(1):72-81.
[8] 張海天,熊證,項華妹.GIS技術在交通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4(14):135-137.
(責任校對 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15
201608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08041);湖南省交通科技項目(201440)
王佳(1980-),男,湖南益陽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綜合運輸研究。
G64
A
1674-5884(2016)12-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