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張慕云,葛獅
(湖南商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互聯網+”時代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
周新民,張慕云,葛獅
(湖南商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大學生是最具創業活力的群體,如何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創業研究的重點。以財經類院校大學生為例,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問題,分別從大學生創業構思、創業管理,創業風險防范三個方面,提出了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為“互聯網+”時代財經類院校創新教育與創業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參考。
互聯網+;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創業能力;創業管理
“互聯網+”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推動了經濟社會的變革。一直以來,互聯網經濟產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已經逐漸成為世界一級的經濟交流平臺,并且為大學生構建了相應的就業創業平臺,使得我國大學生創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目前,創業能力培養已成為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關鍵。本文針對財經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分別從大學生創業構思能力、創業管理能力、創業風險規避能力展開研究,為“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創業構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現并滿足人們未滿足的市場需求的過程。對財經類大學生來說,如何進行創業構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1 從社會環境的變化發現創業機會
每一個行業的存在和發展狀況,都與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社會環境的每一次變化,在給一些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商機。一個創業型企業的誕生,是創業者自身構思能力與社會創業環境要素整合的結果。因此,在產業結構、科技、政府政策、經濟信息服務、價值觀與生活形態的變化等方面,創業者都應密切關注,從中找到自己的創業項目。財經類大學生可以通過積極參與社會經濟領域的創新活動,有意識地從中發現創業機會,與有經驗人士交流合作,從而培養企業家精神和市場競爭意識,努力提高創新意識,鍛煉創業能力。
1.2 從自身優勢發現創業機會
分析自身優勢和特長主要考慮以下因素:自己所學專業和自己最熟悉的行業、擁有的可支配資源優勢,如自然資源、區位資源、文化資源、技術資源等。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區位,比較容易掌握行業發展的趨勢及其關鍵技術,對本行業和專業領域里的從業者也比較熟悉,這構成創業的優勢條件。創業機會主要是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較為持久的有利于創業的商業機會,創業者據此可以為市場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并同時使創業者自身獲益。相比理工類院校,財經類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適應能力強,掌握了一定的經濟、管理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在創業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3 從現實生活存在的問題發現創業機會
首先,可從商品的缺陷和消費者的不滿、抱怨發現創業機會。任何商品都可能存在不足和缺陷,分析商品的缺陷和消費者對現有商品的不滿、抱怨,從解決人們苦惱和困擾的問題角度出發,就可能從中發現創業機會。其次,可從市場需求缺口發現創業機會。所謂市場需求是指某種商品的市場流通供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市場空白部分。在我們的生活領域中,就存在許多可供開發的市場需求。如今,互聯網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中,改變了傳統的衣食住行游購娛狀態,也為大學生創造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利用“互聯網+業務”的模式,發現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就有了實施創業并獲得成功的前提。表1列出了5家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在各自領域解決人們的難題,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適。因此,創業的關鍵就在于能不能發現潛在的市場需求,并將滿意與愉悅及時送給消費者[2]。

表1 大學生部分創業成功案例
2.1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的寫作
創業計劃書因其涉及的行業和領域的不同,在具體細節上會有差異,但任何一份成功的創業計劃,都應該從創業者的角度、投資者的角度和市場的角度來考慮計劃書的基本內容。
從創業者角度看,通過創業計劃書的寫作,可以使創業者對新創企業從技術到資金、從組織到管理、從營銷到公司策略、從產品到銷售等問題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對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包括資金、政策壞境、投資環境、市場風險等做好事前的應對預案。這可以迫使創業者實事求是地考慮以下問題:項目實施能帶來什么影響,可行性如何,服務對象是誰,產品和服務怎樣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怎樣處于不敗之地等。
從投資者角度看,創業項目能不能給他們帶來預期收益,創業計劃書應對風險和經營戰略是不是切實可行,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創業項目應對市場風險的措施能否奏效,能不能自由退出市場等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
從市場角度看,需充分考慮市場有多大,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潛在的消費者有多少,潛在的競爭對手力量有多大,替代品和潛在進入者構成多大威脅,怎么培育產品和服務的目標市場等問題[3]。
2.2 大學生創業的市場營銷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創業群體,既缺乏資金又缺乏社會關系,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創業的市場營銷。
首先,掌握開發客戶的技巧。開發潛在客戶,贏得潛在的投資者青睞,把握一個總體原則,即要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適當的地點,用適當的語言推銷自己;搜集潛在客戶的詳細資料,對客戶的作息、上班時間、業余愛好、一些直接聯系人,都要有準確的把握。
其次,差異與無差異營銷相結合。差異營銷就是為不同的市場設計、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結構的多元化,無差異性市場營銷適用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對于一個新創企業,在初期可采用集中性市場營銷或無差異營銷戰略,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可以選擇兩個或更多的細分市場進行差異性營銷。
最后,樹立正確的營銷觀。財經類大學生要做好創業的市場營銷,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營銷觀念本身要正確可行。一些新創企業,由于一時間難以找到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往往會在市場上尋求成功的經驗,但一些創業者不顧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特點,盲目跟隨別人的步伐,不對自己產品或服務進行市場細分,難以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品牌[4]。一個新品牌,要在商場和消費者心里留下印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盲目跟風會誤導消費者,會將產品定義為某個知名品牌的變種,久而久之,品牌將無法打開市場。
2.3 大學生創業的財務管理
作為最初創業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的含義。即明確企業資金來源與去向,各類成本結構以及營運、理財、投資、利潤水平等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狀況。其次,要有效監控管理財務工作。監控和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制度,一旦企業有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在作業制度和財務制度方面要監控和管理就有章可循。最后,要合理分配利潤。利潤分配關系到企業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企業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創業初期,規章立法,企業在動蕩中尋找短暫的平衡點,有利于股東的團結、合作。同時,注意合伙人之間人際關系的培養。一般來說,成功的合伙企業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合伙人之間相互熟悉,建立了較好的信任關系;二是合伙人能力、優勢互補,在企業貢獻股權和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不會做破壞公司利益的事情[5]。
創業者是產品的創造者,但產品服務的有效性不由創業者本人決定,而是決定于消費者是否為其買單[6]。因此,產品功能的制造者不是功能的決定者,實際市場效果與創業者預期效果必然有所出入。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過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業者沒有理清大學生創業的風險,沒有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來有效規避創業風險。對于財經類大學生,要提高大學生規避風險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做好項目調研。要深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行業者通常情況下會遇到的共同情況,深入對照總體市場情況,尋找自身獨特的優勢。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市場信息及時確定目標或調整經營項目,在對市場進行充分把握后,借助“互聯網+”進行創業。其次,要擴大融資渠道。大學生創業融資的途徑和渠道多樣,可以從個人自有資金、私人關系借貸融資,政府資金支持、間接融資、所有權融資和租賃融資等方面努力,還可廣泛利用金融租賃、風險投資、政策性貸款等新渠道[7]。最后,要加強創業資源整合。從經驗的角度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大大降低創業的現金成本需求,提高創業活動的效率。就創業者而言,效用最明顯的是職業資源。充分利用職業資源,從職業資源入手創業,具有資本的價值意義。
“互聯網+”時代為財經類大學生創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環境,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在創業構思、創業管理方面擁有一定優勢,但因其信心不足,實踐經驗較少,導致其在風險規避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建議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正確把握國家的方針政策,結合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業風險防范能力,積極參與“互聯網+”創業與挑戰,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1] 鐘云華.新生代海歸創業難的歸因與對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52-60.
[2] 丁明磊,楊芳,王云峰.試析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5):1-7.
[3] 黃勝,周勁波,丁振闊.國際創業能力的形成、演變及其對績效的影響[J].科學學研究,2015(1):106-117.
[4] 周志民.品牌關系型態之本土化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2):69-75.
[5] 買憶媛,楊陽,葉竹馨.轉型經濟體制下創業團隊的先前經驗、無力感與適應能力[J].管理學報,2015(7):1028-1037.
[6] 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7] 呂鐵,余劍.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踐創新、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2(5):18-26.
(責任校對 王小飛)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18
20160808
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湘教通[2016]283號-458);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XJK016BGD038, XJK011BGD041);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6]400號-497);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201011ZZ27)
周新民(1977-),男,湖南新邵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創新與知識管理研究。
G642
A
1674-5884(2016)12-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