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雅文
?
論共同犯罪
饒雅文
摘要: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個疑難而復雜的問題,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態對刑事審判具有重要意義。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我國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定,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我國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論以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認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統一。因此在共同犯罪中我們應當將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考慮進去,將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情況來看,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四類。
關鍵詞:共同犯罪;形態;特征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一個疑難而復雜的問題,研究犯罪的共同形態對刑事審判具有重要意義。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取決于我國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定,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從該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論以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認為共同犯罪是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的統一。大部分學者認為,只有在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之間才能構成共同犯罪。所謂共同必須是: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2、各共犯人主觀上彼此溝通、互相聯絡,都認識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實施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同實施犯罪。但是同時我國刑法也規定了幾種不能構成共同犯罪的形式:1、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成立共犯;2、同時犯不成立共犯;3、間接正犯不成立共犯;4、故意犯與過失犯的某些行為彼此聯絡或聯系,不成立共犯;5、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的犯罪行為;6、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構成共同犯罪;7、事先無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不構成共同犯罪;8、所謂“片面共犯”不是真正的共犯;9、法人犯罪不是共同犯罪,法人犯罪是法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實施的犯罪,因此它不是共同犯罪,法人內部直接參與犯罪實施的人也不成立共同犯罪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共同犯罪的關系,而是作為法人有機整體內部的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簡單說就是法人實施犯罪時的內部結構。如果是法人共同犯罪必須具備以下兩種情況:1、兩個或兩個以上法;2、一個或一個以上法人與一個或一個以上自然人共同故意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的形式,也即共同犯罪的結構是指各共犯人的故意犯罪行為之間相互聯系,相會作用的方式。共同犯罪的形式不同起身會危害性就不同。我國刑法只規定了構成共同犯罪的一般條件和犯罪集團,在理論上,則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標準將共同犯罪劃分為多種形式。1、犯罪能否由一個人能夠單獨實施形成為標準進行劃分,分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刑法分則規定的一人能夠單獨實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時,就是任意共同犯罪;刑法分則明文規定必須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的犯罪,就是必要的共同犯罪。2、以共同犯罪形成的時間為標準,可以分為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各共犯人已經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就實行犯罪進行了策劃或商議的,就是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在剛著手實行或者實行犯罪的過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則是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3、以共同犯罪行為的分工為標準劃分,可以分為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行犯罪時,就是簡單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犯罪存在實行、組織、教唆、幫助等分工時,就是復雜共同犯罪。4、以有無組織形式為標準來劃分,可以分為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團共同犯罪[3]人共同故意犯罪;一般共同犯罪是指沒有組織的共同犯罪,二人即可構成,沒有組織、沒有首要分子,不存眾人隨時參與狀態的共同犯罪或是由首要分子組織、策劃、指揮眾人所實施的共同犯罪;特殊共同犯罪是指集團犯罪,即三人以上有組織實施的共同犯罪,實施犯罪的組織稱為犯罪集團,犯罪集團是指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由許多人都將單位犯罪誤認為共同犯罪,我們往往將其混淆,通常情況下,單位犯罪意志是經單位組織決策機構成員共同決策后形成的整體意志,這種共同形成的單位整體意志又由該單位組織內部一個或數個自然人的行為轉化為單位的犯罪行為。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評判,單位犯罪是以共同犯罪形態出現的,這也是立法對單位犯罪往往規定追究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司法實踐中,單位犯罪不僅僅以其典型形式出現,在有些單位犯罪案件中,尤其是承包企業單位犯罪案件中,其單位意志與行為往往是由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單獨完成。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顯然不符合共同犯罪的犯罪特征,因而不能認為成立共同犯罪。單位犯罪既可以是單獨犯罪形態出現,也可以共同犯罪形態出現。 單位共同犯罪的形態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單位共同犯罪。單位共同犯罪是指在單位犯罪情況下,由同一單位組織中的自然人構成的共同犯罪。這一形態的單位共同犯罪,以單位個數來講,單位是單獨犯罪,而以自然人個數來講,單位組織中的自然人則構成一般意義上的共同犯罪。二是共同單位犯罪。共同單位犯罪是指兩個以上單位構成的共同犯罪。以共同犯罪的一般標準來衡量,這是典型得單位犯罪的共同犯罪形態。在這一單位犯罪共同犯罪形態中,單位之間形成共同犯罪,單個單位中的自然人可以單獨犯罪,也可以共同犯罪。并且,當單個單位以共同犯罪形式出現并與另一單位構成共同單位犯罪的情況下,便形成共同犯罪的競合。三是單位與自然人的共同犯罪。單位與自然人的共同犯罪是指一個或數個單位與該單位以外的一個或數個自然人之間形成的單位犯罪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態。在這一特殊形態的共同犯罪中,單位內部的自然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單位以外得自然人也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并且這兩個共同犯罪結合形成單位與自然人共同犯罪這一單位犯罪共同犯罪的特殊形態。
在處罰犯罪單位的同時,對該單位內部共同犯罪的自然人,應根據刑法關于共同犯罪處罰的一般原則,在區分主、從犯等基礎上分別予以處罰;對共同單位犯罪,應根據該單位在共同單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予以不同的處罰;對于單位與自然人構成的特殊形態的共同犯罪,由于我國現行刑法對單位與自然人規定了不同的定罪量刑標準,因而應根據現行立法的有關規定分別予以定罪處罰。對單位與自然人構成的共同犯罪,由于立法規定的不同,因而應根據不同的起刑點分別予以認定,及不能將單位的定罪量刑標準適用于自然人犯罪,也不能將自然人犯罪得起刑點運用到單位犯罪的構成上。對于同一案件中自然人構成犯罪,而單位尚不夠定罪標準的,則不能認定為單位與自然人構成共同犯罪,而只追究犯罪自然人的刑事責任。因此我國應當將單位犯罪列入共同犯罪的序列,單位犯罪不僅具備了共同犯罪的所有要件,這樣講個有利于我們研究共同犯罪,使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宗旨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上述傳統共同犯罪理論,適用于紛繁復雜的司法實踐,卻不無疏漏欠缺之處,亟需補充、完善。試舉一例,如汝陽縣劉店鄉劉某因懷疑本村路中正將其妻子騙走,便多次到路中正的哥哥路寬、路須家要人,路家人非常惱怒,當劉某又一次到路家要人時,路寬、路須及路寬妻梁紅、路中會用木棍、斧子等將劉某胳膊、腿打傷后逃跑。劉某爬出路家大門后,路中正妻朱某剛好路過此地,就從地上拾起一根木棍,朝劉某身上亂打數十下后離開。這時,路占強(路寬兒子)在家里昕說了此事,拿一把尖刀、一根鐵棍趕來,在見劉某到混身是傷的情況下,用鐵棍朝劉某身上打后,又用尖刀將劉的手腕割傷后逃走。劉某的傷經鑒定為重傷,六級傷殘。該案經查證,路寬等人同路占強及朱某事先沒有預謀,其犯罪行為也沒有同時發生。后參加的人對先前的人的傷害行為是明知的,但先前的人對后參加的人的傷害行為卻不明知。劉某的傷卻是幾個人共同造成的。按照現有的共同犯罪理論分析本案,顯然無法解決。
筆者以為,刑法理論不是孤立的,脫離實際的,是應當為刑事司法實踐服務的,刑法理論應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創新,對類似上述案例的研究有利于解決各種司法實踐問題。述上案例即是刑法理論界爭議較大的片面共同犯罪。 所謂片面共同犯罪,是指單方面具有與他人共同參與犯罪的的故意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一方行為人明知他人正在實行犯罪,而他人并不知情,那么單方面與他人有共同參與犯罪的故意,能否成為共同犯罪呢?目前在我國刑法學界,對片面共同犯罪是否存在,有著較大的爭議存在。即有持肯定意見的存在,也有持否定意見的存在。如我國刑法學界的權威高銘暄教授就持否定意見。持否定意見學者的主要理由是:
(一)成立共同犯罪要求符合同一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行為人是兩人以上,而在片面犯罪的場合,片面的共同犯罪人可以是一人,這樣也就談不上共同犯罪。
(二)成立共同犯罪,各行為人之間必須有犯罪的共同故意。犯罪的共同故意要求共同犯罪人之間有共同的犯意聯系,這種聯系是雙向的主觀意思的聯絡。而在片面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一方行為人知道自己參與另一方行為人作案,而另一方行為人對此并不明知。
(三)如果承認片面共同犯罪,對片面共同犯罪人的主從犯認定將會出現混亂。
筆者認為,片面共犯完全符合我國刑法典關于共同犯罪的明文規定,而且由于片面共犯的行為完全具備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第一,從犯罪的主觀方面看,片面共犯人對他人的犯罪行為是明知的,他認識到自己是與他人共同實施犯罪,他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將導致的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將共同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在主觀上是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故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 第二,從犯罪的客觀方面來看,片面共犯人不僅自己實施了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且將自己的危害行為與他人的危害行為融為一體,共同作用于某種犯罪對象,導致了危害社會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與最終發生的危害結果之間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關系,即行為的致果性是共同的,雖然就共同犯罪而言,其他犯罪人并不知情也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進行了犯罪,但是依據片面共犯人的行為來講,則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應當屬于共同犯罪,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片面共犯摒棄于共同犯罪的大門之外。
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共同犯罪理論,就必須肯定片面共犯學說,唯有如此,才能使現行共同犯罪理論臻于完善,更具可操作性。作為共同犯罪特殊形態的片面共犯,其特點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即:第一點,主觀聯絡的單向性。就犯意的聯絡方式來看,片面共犯的犯罪意圖聯絡是單方向的,即一部分人在知曉他人實施犯罪的情況,也暗中參與、幫助其完成犯罪行為,而另一部分人仍按自己方式完成犯罪行為,而對別人的參與渾然不知。這種行為人之間僅具有單方面認識的片面共同故意,并非沒有主觀犯意的聯絡,而只是主觀聯絡方式的特殊性。第二點,主觀上的直接故意性。具體來說,只能是由直接故意構成,片面共犯是單方面地參與并實施的犯罪,其目的是積極地促成犯罪行為得逞。 第三點,客觀行為上的協同利用性。片面共犯是協同利用其他實行犯進行犯罪達到自己的犯罪目的。
第四點,從共同犯罪人的類型來看,具有多樣性。我國刑法把共同犯罪分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片面共犯人包括以上四種類型共犯人的特征。
通過對上述對片面共犯問題的簡要論述,無疑有助于我們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共同犯罪的犯罪構成,了解共同犯罪形態的完整結構,從而理解他內部諸要素的結合方式,進一步認識共同犯罪中各個主體之間以及他們侵害客體犯罪活動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的諸要素之間相對穩定、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從而作出罰當其罪的判決。
參考文獻:
[1]何秉松主編:《刑罰教科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六版48-49頁。
[2]龔培華、肖中華主編:《刑法疑難爭議問題與司法對策》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77-79頁。
[3]趙秉志主編:《2004國家司法考試應試指導》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61-63頁。
[4]曾憲義主編:《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法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55-56頁。
[5]陳光中主編:《律師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刑事法學導》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92-92頁。

作者簡介:饒雅文(1988.02—),女,漢族,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人,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中圖分類號:DF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