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梅
商丘師范學院(商丘 476000)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析
——以美術專業教學為例
張顏梅
商丘師范學院(商丘 476000)
當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正在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實現“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十分必要。美術專業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雙創”時代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難題。本文以美術專業為例,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點,以期提高美術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效。
美術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
我國高校自1998年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已逐漸從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化教育,為緩解就業壓力,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來帶動就業。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只有2%-3%,浙江地區成功率稍偏高也只有4%,與歐美國家的大學生創業20%的成功率有較大差距[1]。“藝考熱”使得龐大的美術專業大學生群體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美術專業大學生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據麥克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美術學專業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紅牌”專業,由于就業率低、收入不高和就業滿意度低,已經成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高等教育的轉型發展,提高美術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能力,改革教學方法,加大實踐教學環節,以市場為導向,理論聯系實際,跳出書本的局限,結合美術專業特點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不同的專業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不同的需求,相對而言,理工類專業對“雙創”教育的需求因受到技術環境條件的影響,較之社科類專業處于較低狀態,而與市場聯系較為緊密的財經類專業對“雙創”教育的需求較高。美術專業對“雙創”教育也有較高的需求。
1.1 美術專業適合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
美術專業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情況一般比較優越,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優勢。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美術專業學生也獲得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而美術專業涵蓋的美術學、繪畫、藝術設計、繪畫、雕塑、動畫等專業都屬于文化產業范疇。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之際,美術作為文化創新的一個亮點,擔負著文化藝術創新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它的創新水平關乎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關乎著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美術專業具有實用性特征,通過藝術表現手段,應用在商業上,為商業應用提供服務,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廣告、網絡營銷以及網絡策劃都離不開美術,美術專業學生在本專業領域進行創新創業時,創業初期不需要較多資金投入投入、風險不高,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項目運作的方式,轉化為藝術產品,滿足客戶的功能化、個性化需求,具有其他專業不可比擬的優勢。
1.2 美術專業學生需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高校對美術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進行創新創業的必要條
件。這就決定了美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立足于本專業特點,將專業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不能將兩者割裂分離,引導學生其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既要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的長處,又要加強培養塑造創新創業心理品質、增強創新創業能力、傳授創新創業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專業技能教育,使專業教學為創新創業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能基礎,積極探索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能發揮專業優勢進行創新創業。
1.3 美術專業學生迫切需要提高創新創業素質
近年來,隨著媒體對創新創業的宣傳,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已不再陌生。美術專業與市場聯系緊密,實用性強,部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萌生了創新創業意識。據筆者的抽樣調查,美術專業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高于其他專業學生,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比例高達40%。但很多學生在創業實踐中,他們簡單的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如何辦企業、如何做老板,如何推銷產品、開拓市場,由于創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僅有滿腔熱情卻不知從何處著手進行創業的學生大有人在。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困難與支持的調查中,其中沒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創新創業技能不足、創新創業知識缺乏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盡管一些高校創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區等實踐基地,但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受益,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少,資源缺乏,實踐不足,指導幫扶不到位,實戰操作演練,匱乏,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廣度不夠,各專業之間的進展不平衡。
美術專業課程設置應面向市場和社會的需求,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為出發點,尤其是在就業環境相對嚴峻的背景下,專業教育必須做到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2.1 創新課程體系,提升專業技能
美術專業大學生要適應高校的轉型發展,提高就業和創新創業能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就應當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制定完備的人才培養計劃,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專業技能,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美術專業行業的需求。據筆者在美術學、雕塑、繪畫、藝術設計專業的調查顯示,56.12%的大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方向應與專業相關,33.15%的大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與專業沒有關系,10.73%的大學生不清楚是否相關。專業優勢是藝術專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時的一種主動方向。專業教育是藝術專業大[2]。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優秀的專業水平是藝術專業大學生創業的根本,也是他們創新創業的核心優勢。作為藝術專業大學生專業的學習,需要連貫性和實踐性。但目前傳統的授課模式是分年級和班級進行階段式培養,課程設置之間貌似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沒有很好的銜接。學生只學到理論知識,沒有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因此,藝術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創新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專業結構授課模式,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探索藝術專業工作室制。工作室制一般以導師、專家為負責人,帶領一個團隊,利用學校以及社會的各種資源,進行科研實踐和教學,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有實踐環節的鍛煉,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育人,在體驗中成長,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與社會零距離接觸,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鍛煉他們的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為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完善師資結構,提升教育實效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將無從談起。當前,很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是“兩張皮”,如何把“兩張皮”擰成“一股繩”,把兩者有效融合起來,提升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水平,也是當前美術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為此,要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改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將創新創業教育學術化、知識化,缺乏對創新創業操作過程的實際經驗指導的教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現有專業教師以全職、兼職、兼課等形式從事創新創業實踐,鼓勵專業教師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成就一批創業者兼學者;聘請知名創業成功者、企業家和優秀校友等,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并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打造一批校內校外、專職兼職、理論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隊伍。同時要充分發揮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作用,按照不同年級,結合專業特點,精心設計全程化職業生涯輔導實施方案,開展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指導。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教師以及專業課教師要加強交流與溝通,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學教輔工作,不斷探索課堂教學、專業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的有效方法。
2.3 通過項目引進,探尋融合教育結合點
藝術需要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墨守成規的教學理念會封殺學生的思維能力,禁錮學生個性,不利于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學校固有的教學機制讓很多大學生失去了參與社會實踐意識,造成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強,對社會認識不足,天真地以為在課堂上學到理論知識比實踐能力更重要,卻沒有想到畢業后將面臨的社會考驗。因此,如何加強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切實提高藝術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就社會實踐性較強的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專業課程的講授不但要講授專業技能,還要講創新創業需要的素質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環節要模擬設計項目的運作流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將項目分階段去完成任務,去經歷完成一個項目的各個環節,通過完成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逼近真實的市場環境中應用所學。模擬后,通過引進藝術設計項目,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新創業過程,通過市場調研、文案策劃、溝通交流、實踐操作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創業素質。
2.4 利用“雁陣效應”,形成良性互動
雁陣效應是指雁群在天空中飛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并定時交換左右位置[3]。科學研究表明,這種編陣飛行的大雁,靠著頭雁領隊,團結協作,既省力又能飛得遠,從而使單個相對弱小的大雁能夠借助群體優勢完成南北飛行的遷移。在目前藝術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可以充分仿效和借鑒“雁陣效應”的優勢,來實現創新人才的群體培養和成長進步。
(1)重視“領頭雁”的作用。
這也是“雁陣效應”教育的核心。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那些專業強,情商高,組織、溝通、管理能力強、具有風險精神的同學,把他們樹為“先進典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他人的學習積極性。在布置具體實踐任務時,任命這些“先進典型”為小組負責人,帶領本組成員完成任務。這樣,有了“領頭雁”的帶領作用,既提高了學習和實踐效率,也給實踐能力弱的同學提供了你追我趕的榜樣,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2)培養“領頭雁”骨干成員。
領頭雁不是固定和僵化不變的,在團隊中,僅僅強調“領頭雁”的作用是不夠的。“領頭雁”的力量固然強大,但作為個體的人其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過多過雜過重的任務會使“領頭雁”不堪重負,不利于整個“雁陣”團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實時地調整“領頭雁”角色人選。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團隊中,由于個體的差異,一部分表現優異的同學脫穎而出先行成為“領頭雁”,但并不代表其他同學就弱,不優異,不突出。可以培養一批骨干成員,輪流負擔“領頭雁”的重任,讓每個同學不定期的擔任負責人,帶領團隊穩步前進。再次,加強對弱者的扶助。在雁陣中,骨干強壯、體力充沛的大雁會位于隊列的前方,通過控制飛行節奏來保持隊伍的飛行隊列,而體力較差的大雁會居于隊伍的后列。
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由于個體間的差異,同一個團隊中會產生類似的分化現象。一部分綜合素質突出的同學脫穎而出,讓他們擔當負責人,承擔一定的職責,發揮其聰明才智,而對接受能力相對落后的同學,也要加強扶助。只有兼顧了雙方面的問題,才稱得上是一個好的“雁陣”團隊。
在“雙創”時代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如何實現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難題。本文以美術專業為例,積極探索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點,通過實施:創新課程體系,提升專業技能;完善師資結構,提升教育實效;通過項目引進,探尋融合教育結合點;利用“雁陣效應”,形成良性互動等四個切實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美術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效。
[1]張倩,鄔麗群.基于協同培養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07):30.
[2]劉崢.藝術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調査與分析[J].北方美術.2014,(2):89.
[3]朱昌平,趙勝永,朱陳松,韓慶邦.借鑒“雁陣效應”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0):81.
(責任編輯:興安)
G640
A
1003-3319(2016)03-00073-03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4.0073
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16B880018);商丘師范學院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2015GGJS14)和教學改革項目(2015jgxm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