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本文在理清檔案文化的概念以及其歷史脈絡發展的基礎上,指出了發展檔案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檔案文化發展建設所遇到的困難。最后,筆者針對檔案文化建設的困難,提出了幾條建議。
關鍵詞:檔案文化;作用;問題;建議
所謂的檔案文化就是某一歷史時期某一特定群體的檔案意識,以及在這種意識指導下的有關檔案的行為方式和物化成果的總和。檔案作為記錄古代優秀文化的載體,它是人類進入社會生活之后才出現的一種歷史記憶,從其基本功能來看,首先它使人類記憶有了社會屬性,其次它對歷史進程、社會發展起著見證與促進作用。檔案文化并不是一個部門或一種職業的文化,檔案文化應是社會文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社會文化休戚相關。
在當前文化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新形勢下,檔案工作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起著重要作用:
1 檔案在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重要作用
檔案真實記錄了人類文化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把人類一切文明成果通過檔案以文字、圖表、聲像、實物、電子數據等多種形式保存下來,檔案在繼承、保持中國文化統一性和完整性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文化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2 檔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
文化是檔案的一種基本屬性,檔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通過檔案這個媒介向人們傳達出一種歷史文化信息。
3 檔案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源
檔案真實記錄展現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作為一種社會歷史文化財富,是科學研究、文化教育、藝術創作等社會活動的寶貴資料和生動素材。
我國檔案事業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過重大作用,應該是一種獨立的文化現象,而長期以來,檔案的文化功能得不到很好的詮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檔案文化建設流于表面
文化生態的根基在于精神文化的建設,人們對檔案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造成檔案文化建設的方向不明確;
(二)檔案文化定位不夠清晰
長期以來,受到社會轉型和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檔案部門工作目標開始顯得越來越不明晰。在謀求新的定位過程中,由于文化基礎的薄弱,又急于得到社會的廣泛認,一直在討論轉變的問題。從為經濟建設服務到服務民生、社會化服務,一路走來,提出過諸如專業戶檔案、旅游檔案、信用檔案、民生檔案、幸福檔案等等應景的服務目標,使檔案工作變成一種短期的功利行為,失去了對檔案工作的長遠目標的思考能力。
4 如何進行檔案文化建設
如何進行檔案文化建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隊伍建設
切實把檔案文化建設擺在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和完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協調指導,檔案館具體落實,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協同參與。
(二)加強檔案的社會影響與群眾關注度
社會對檔案的需求具有客觀性,是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所決定的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利用者所需要的檔案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要站在社會總需求的高度,把握公民個人、機關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各種需求,主要面對文化領域與社會公眾,打響檔案文化品牌,形成檔案文化體系。
(三)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檔案員個人的文化素養
檔案文化開發利用的主題是檔案工作者,檔案員的文化水平決定了收集的材料的水平。對于一些珍貴的檔案材料,如果不懂得發現其中的歷史價值也不懂得保護和利用的話,那么再珍貴的檔案也是宛然。一方面要 針對傳統的管理模式向新的信息開發資源方面進行培訓管理;另外一方面檔案員既要加強學習,又要靜下心來,潛心工作,刻苦鉆研,準確把握檔案工作規律,學有所用。
(四)加強檔案開發利用
檔案開發利用工作要以服務和滿足社會需求為生存與發展的條件,其實質在于提供檔案信息為社會實踐服務。我們要對檔案資源進行篩選、整合,從多角度,多方面對資源進行檢索與利用,形成檔案在信息系統中的文化分布脈絡,服務檔案文化建設。
5 真正把檔案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一)收集材料為文化建設提供檔案
一是收集全面性。除接收常規應進館檔案外,不斷加大傳統文化、民間藝術、風土人情等信息的檔案收集力度。形成社會征集網路。建立著名人物、重大活動、發展成就檔案等專題收集、定向報送機制,廣泛征集社會民間文書、革命史料、聲像和口述檔案。二是時代性。關注新領域,注意新發展,適應新變化,主動為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提供服務。從當前的社會熱點入手,要做到全面改革深化到哪里,我們的文化服務就帶哪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什么檔案,檔案部門就提供什么樣的檔案。
(二)進行檔案編研,打造精品檔案
當前,文化建設不足、形式單一,編研成果少,感覺總是老面孔沒有新鮮貨。要做好規劃,充分發揮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團體等在檔案文化研究和成果開發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建設一批檔案文化研究基地,廣泛開展各類檔案文化理論研討和學術交流活動。通過檔案部門自身編研力量的整合和提高檔案編研成果開發社會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提升檔案文化成果的質量和效益。
(三)檔案文獻遺產保護
深入開展館藏重點檔案文化資源清查登記工作,實行開展檔案文獻遺產評選,加快建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推進檔案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搶救保護,用積極的文字記錄辦法,用照相,錄音辦法記錄檔案。對于留存在正史、地方志和野史中的歷史文化 ,對于具體承載著歷史的、流失的諸多文化和文化遺存,都是我們搶救保護的對象。
(四)我們要抓大介入力度
一是要與有關的部門相互聯系。相互合作共同開發一些與本地區傳統文化有關的文化產品,共同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二要爭取調動各方面力量。組織全系統的干部職工深入投入檔案工作的第一線,積極推進活動深入發展。三是將檔案工作于傳統文化開發、利用、旅游等結合起來。把檔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人文景觀、旅游景點。
(五)加強檔案信息化宣傳途徑
一是改變檔案傳統的工作方式。全面開展數字檔案化建設和數字檔案文化資源整合,不斷夯實檔案文化建設的信息化支持。積極推進網絡、收集、數字電視等新興傳播載體和檔案文化的有機結合,以博物館、圖書館 、藝術畫廊等文化機構為依托,鼓勵各級檔案部門開設檔案文化網站、微博、媒體專欄等,隨時把檔案工作文化信息向群眾宣傳,以便于資源共享,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更高效的檔案文化信息共享服務。
二是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結合社會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充分挖掘檔案歷史資源,提煉民族精神,搞好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實踐等宣傳教育基地,增強檔案文化的公共輻射力;三是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參與到活動當中來。
(六)建立文化陣地和載體
檔案文化建設需要檔案工作者通過活動載體的創設,有目的、有計劃地推動建立一批檔案文化陣地和載體,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建設好各級檔案館、多媒體報告廳,閱覽室、陳列室;充分運用館藏檔案,精心布展、不斷更新、面向公眾開放;結合重大事件、重大紀念日,在廣場、公園、城市綜合展館等公共場所舉行重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明麗.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碩士學位論文.2007(4).
[2]周藝.積極發揮檔案文化建設主體作用.浙江檔案.2012(7).
[3]熊正德、郭榮鳳.國家文化軟實力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11(9).
[4]李蕊.中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中國經貿導刊.2010(24).
作者簡介
侯菲菲(1980-),漢,拱墅區人民檢察院,本科,研究方向:檔案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