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飛
體育課程有別于文化課程,它主要是以身體訓練為主,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和體制的影響,體育課程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這也就是體育課為什么一直成為“副科”的原因。其實,體育課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修課程,對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有其獨特的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只有立足學生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喜歡體育課程,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并能主動鍛煉,才能讓體育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一、轉變觀念,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教學觀念是制約教學行為的直接因素,在應試觀念的束縛下,體育課變得可有可無,也容易出現“擠、占、挪”的現象。因此,要在體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首先還得轉變教學觀念,要能真正樹立學生發展意識,轉變教師的角色,把體育課堂還給學生。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要讓學生從不喜歡到開始喜歡,學生才能在課堂中主動參與運動,為體育課堂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轉變觀念的過程中,一是要能正確看待體育課程對學生終身發展的作用。雖然體育課程沒有被納入小升初考試,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體育課程的價值。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體育課程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訓練,也可掌握相應的體育運動知識,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如籃球運動中,學生需要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交流、懂得和同伴配合,這也就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還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在活動上下功夫。如隊列隊形的教學較為枯燥,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隊列隊形站法后,以游戲(如穿過小樹林)方式進行訓練。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難度。如原地踏步時擺臂的角度對學生就較為困難,教學中只要求學生做到擺臂時能夠做到雙臂自然擺動、動作協調即可。同時,在評價上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要多關注學生運動過程中的表現,給予激勵性評價,這樣更利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二、革新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單調,多是給學生示范講解,然后讓全體學生進行集體訓練,甚至也有“牧羊式”的教學現象存在,課堂中讓學生自由活動,學生一開始較為喜歡,但久而久之對體育課也就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還得從教學模式上構思,轉變以往的模式,提倡合作參與的模式。
要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首先在運動方式上要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以準備環節為例,如果單純的就是讓學生做準備活動、慢跑,學生自然會感覺枯燥無趣,如果結合教學內容而以自選活動(如一分鐘投籃的準備環節中,小組學生除做準備活動外,可自選運球跑、慢跑、跳繩等活動進行)方式進行,這樣學生的參與興趣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也就會主動參與。尤其是要發揮好小組長的作用,讓其組織并帶領好小組成員做好準備。
其次,在基本環節,要擺脫“講解、示范、集體訓練”的模式,而采用活動、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談論和交流。如立定跳遠中對“一擺二蹲三起跳”中的“一擺”的學習,可在示范時追問學生為什么要擺動手臂,引導學生嘗試比較不擺動手臂和擺動手臂的效果,在對比中感受擺臂的作用,由此促進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在練習環節,也要注重擺脫集體訓練的模式,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訓練。如快速跑接力小組訓練后,再引導小組學生之間展開比賽,學生的興趣就較為濃厚,參與度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養習慣,滲透終身體育意識
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把小學體育只看作是小學階段的一個科目,而沒有將其納入到學生終身發展的大格局中,于是,終身體育的意識也就難以得到滲透。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更關注的是當前所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對學生的運動習慣培養不足。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實質上是要從學生終身發展角度來審視體育教學,因此,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尤為重要。
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首先還得優化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體育運動知識,以此作為體育運動的基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體育運動知識的強化教學,還要注重補充體育健康知識,要注重以室內課、討論課等多種形式,以案例、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真正能認知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活動中,并在體育運動中能根據一定的運動方法展開鍛煉,保護自身安全。
其次,要注重把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滲透終身體育意識。就學校活動而言,除了進行班級內小組的各類比賽,還可組織班級間展開比賽活動,也可在全校進行體育運動會,要借助活動來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外,要發揮好教師和家長的帶頭作用,多組織學生進行戶外運動,如晨練、爬山等,真正能把體育運動當作是增強自身體質,發展自我的一種手段,才能讓體育課程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如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哪怕教師教得再好,講得再妙,體育課也只是教師的獨角戲。只有讓學生喜歡體育課,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在運動中掌握一定的運動知識,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形成一定的運動習慣,不僅在課堂中能主動參與運動,在課后也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這樣的體育課才會是富有生機活力的課,這樣的體育課也才能真正讓學生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