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地理地理,地之道理也。學習地理可看作是在談“地”說“理”,參悟地之道理。新課標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教學中,我從農村學生生活著手,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現象,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嘗試去解釋、去探究,努力實踐因地制宜思想,通過就地取材方式談“地”說“理”,讓我們的地理學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自制學具談地球之理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運動》是最具規律,最具技巧的部分之一。其中,光照圖的判讀與應用是重要的載體和考查方式。如何把握地球運動規律?如何準確判讀光照圖?除常規講授、畫圖、多媒體等手段外,我認為“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踐”,我和學生們一起就地取材自制學具。
制作原理:光照圖中,光線與晨昏線始終保持垂直關系;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周期性的“回歸運動”;同時,若始終保持同一側視視角,晨昏線相對于地軸也周期性的做著“鐘擺運動”。
學生準備材料、工具:廢舊硬紙板一塊,差不多大的透明塑料薄板一塊,印鈕一枚,圓規、量角器、剪刀、膠水。
制作步驟:
第一步:將硬紙板和透明塑料薄板取等大的圓形。透明塑料板留一處拇指大小的突出邊緣,畫上小紅太陽表示太陽直射點;連接太陽直射點和圓心,表示太陽直射點光線,在光線上加箭頭;然后畫一條與光線垂直的直徑表示晨昏線,標上直角符號;將太陽直射點對面的半圓畫上陰影表示夜半球;最后可均勻畫4條平行于太陽直射點光線的箭頭表示太陽光線組。
第二步:將廢舊硬紙板圓形用白紙覆蓋、美化,畫一條直徑表示赤道,然后用量角器取23.5°、66.5°,畫出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黑色虛線),再畫10°N、40°N兩條代表性緯線(紅線),以備日后學習、理解使用。
第三步:將兩個等大的圓形板重疊,透明板在上,取圓心處用印鈕固定,在硬紙板上太陽直射點一側的南北回歸線邊緣加上障礙物,以防太陽直射點“越界”。
第四步:校準、美化,完成學具制作。
通過自制學具,學生了解光照圖中各種線、面之間的關系,深刻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和晨昏線的“鐘擺運動”之間的密切聯系,提升探索欲與動手能力;學具在手,可隨時隨地研究、分析地球運動,既形象又便利,深入淺出,有利于學生對地球運動知識和規律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學習趣味,提高學習興趣與能力。
二、切身感受自然之理
自然地理是地理學科的精髓。位于農村的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充分利用好身邊資源,對自然地理的學習與理解將更勝一籌。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部分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在晚自習上課之前,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帶到村廣場比賽:放飛孔明燈,看誰能放飛上天。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5個小組放飛成功?;氐浇淌液螅瑢W生們仍情緒不減,分析探究出放飛孔明燈原理: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而冷卻收縮會下沉。如此,學生們理解熱力環流過程就形象、簡單了,更能觸類旁通地促進熱力環流實例:城郊風、山谷風、海陸風等的理解與應用。
我們這里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理論上夏季高溫多雨,但實際感受是每年夏季前后天氣變化較大: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陰雨連綿,7、8月盛夏三伏天炎熱干燥,而后時常又狂風暴雨。以此貼身體會到的情境,引入新課并引導學生理解,在大的氣候背景下,影響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常見的天氣系統》;而后通過分析,學生歸納總結: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陰雨連綿即梅雨,是受江淮準靜止鋒的影響,7、8月伏旱是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狂風暴雨的臺風是熱帶氣旋,利于降溫解暑。如此,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貼近生活,貼近心靈。
三、對“牛”談人文之理
人文地理中,《農業》部分是我們農村孩子稍有優勢的部分。在學習《農業地域類型》之前,我利用假期讓學生們去找尋、了解我們身邊的牛。學生們有的在城鄉結合部的乳品企業農場拍到了黑白相間胖嘟嘟的奶牛,有的在村邊路旁草地上看到了精瘦一些的黃牛,更有幸在一戶人家的稻田里偶遇了正在耕田的水牛……初步了解、分析不同的牛之后,三種重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就化繁為簡了:西歐的乳畜業養殖奶牛,生產乳制品,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主導因素是市場;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飼養肉牛,是西歐乃至全球的牛肉生產和出口基地,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亞洲的水稻種植業,需耕牛或小型機械精耕細作,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機械化和科學水平低。
四、親自見聞環境之理
農村地區理應是受人口壓力、環境破壞較小的地區,但實際環境現狀不容樂觀。我帶領學生在村里、鎮上考察,學生們意識到身邊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農村垃圾亂拋亂扔,固體廢棄物污染既不美觀也不衛生;清澈的河流已然不多,特別是人口集中地區,河流污染非常嚴重,污水觸目驚心;招商引資來的化工企業源源不斷排放著刺鼻的污染氣體……同學們心情都很沉重,認識到污染就在身邊,我們應從自身做起,改善生活習慣,防治污染,刻不容緩。
對于“溫室效應”產生的全球變暖問題,同學們雖有所了解,但感觸也不深。我便就地取材,與學校附近的大棚種植戶聯系,帶領學生參觀溫室大棚,體會反季節蔬菜大棚的溫室效果,提升環境認識,提高環保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