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作用、特點與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機械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和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它是培養創新能力和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及機械學科的飛速發展,要求機械專業人才不但機械基礎理論知識扎實,而且實踐能力要強,并具有較強的工程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所以在高校對機械類專業進行創新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對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高校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作用與特點
1.實踐教學的作用
通過實踐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深刻認識所學的課程內容,能夠了解和使用工程中相關工具、機械設備,熟悉實驗內容、技術要領和基本方法,如金相組織觀察、材料力學性能、動平衡實驗等。再如通過生產實習,可使學生了解生產和工藝過程,熟悉生產環境,掌握機械加工的基本技能、機械設計與制造的方法、機械結構設計與創新方法、機械制圖的技能與方法及編寫技術文件方法和技能等。
2.實踐教學的特點
實踐教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工藝性和工程性兩方面。機械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涉及很多復雜的工藝設備和高新技術,這要求學生能夠很快地適應這些工藝和技術,如模具設計和制造方面加工類型包括:模具成形表面的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和專門加工、光整加工、典型零件加工工藝分析等,同時涉及大量的工藝生產設備,如注塑成型機、各種刨床和銑床、各種鍛壓設備等。在工藝性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制定每道工序所涉及的熱處理方法和工序的順序等。在工程性方面,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工程應用能力。即要求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要有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并且要有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工程應用能力是機械類專業的大學生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而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2 構建高校機械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的現狀
(1)目前高校的實驗大多數是依附于理論課程而開設的,與理論教學同步,在授課計劃范圍內完成,通常有驗證型、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實驗的過程往往是學生仿照教師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來進行。因此教學實驗的核心主要是實驗教師,教師在前面操作而學生在旁觀摩,學生按教師預先設定好的實驗步驟進行,被動地接受實驗方案,喪失了主動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的結果,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目前校內實習通常受到學生的認識程度、實習時間、實習的地點及經費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是走馬觀花,敷衍了事,未能充分進行分析、學習和動手操作,這就限制了與實際接軌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另外實驗報告抄襲的現象難以禁止,缺乏完善的管理約束機制。
(3)校外實習受生產單位的實際因素影響,企業大都不愿讓學生進入生產車間,更不愿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有些實習崗位專業不對口,甚至是流水作業從充當簡單操作工,實踐教學缺乏穩定的指導和有效的監控,實踐教學效果很難保證。
(4)課程設計是學生自己動手根據已經學過的課程進行零部件甚至系統的設計,但是通常由于學生的實戰經驗很少,許多情況下參考上一屆或者前幾屆學生的資料,這從某種程度
上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難以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機械類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調查研究、查閱文獻、機械設計、
初步科研和創新等五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適應教學、科研、生產的規范化管理,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的高校畢業設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題目陳舊、設計內容脫離工程實際;不了解項目研究的總體過程;缺乏完整的工程概念等。
2.高校機械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設計
高校機械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實驗環節、校內實習環節、校外實習環節及設計能力培養環節等各種教學活動。
(1)為了改變其被動性和盲目性,實驗部分分兩步走。一是先由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實驗內容的理論知識,并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對要進行的實驗進行虛擬演示,使學
生對實驗內容做到提前了解,對實驗目的做到提前掌握。二是在實驗室首先學生要先了解實驗操作規程和實驗注意事項,然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目標,獨立自主、有創造性進行實驗過程的設計與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數據記錄與分析,撰寫實驗報告。例如發動機拆裝實驗中汽油機化油器式燃料供給系零件構造觀察與檢查調整實驗,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實驗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油箱、汽油濾清器、輸油泵、化油器的構造及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進行虛擬實驗演示,讓學生先了解汽油機化油器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已掌握內容可觀察汽油機供給系的組成及燃油供給路線、汽油機油箱的構造,分析其結構特點、拆裝膜片式輸油泵,分析其構造特點及工作原理、拆裝單腔及雙腔化油器等方面的實驗內容。
(2)校內實習環節在提高學生認識的基礎上,由原來的走馬觀花的參觀變為與學生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動手操作實習。筆者所在學校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同時也為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安排了能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習環節,如和機械設計相關的減速器拆裝實習,汽車和摩托車發動機拆裝實習等,通過工具的使用、實物觀察、工作原理分析,使學生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立足把學生培養成能動腦、會實踐、懂設計、精操作,有系統概念和工程意識的應用型人才,同時為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及最后的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并且學校在機械專業實訓教學中輔以相應的各種實踐競賽,將較好的實訓作品予以集中展出。機械設計創新大賽、二維與三維CAD繪圖競賽、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競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大賽以及慧魚大賽,對取得較好名次的學生給予表彰,并將較好的作品集中展示。這種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效果很好。
(3)校外實習環節由原來單一到企業參觀實習改為校企對接,建立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并由企業負責培訓,這樣學生不僅了解機器的一些工作原理、測量工具的使用,還加強了數控技術、軟件編程、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等專業能力的培養,并在技術工人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參與加工生產過程,這樣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將來學生的就業打下基礎。
(4)設計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兩種方式來實現。學校將課程設計與大學生校內科研立項相結合,主要是讓學生用和課程設計相關的內容進行科研立項,這樣既
有課題的來源依據,又有項目的經費保障。既避免了學生之間的內容重復,又提高了課程設計的質量。這種改革極大地活躍了機械類專業學生的第二課堂,鍛煉了學生觀察、思考、自學、動手操作和創新等綜合能力。機械專業的畢業設計則和指導教師的課題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中去,發揮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既避免了選題的重復性,又可使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
3 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高校機械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僅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而且決定著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后會能否解決復雜的工程實際問題或者前沿的科學研究課題。從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改革的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謝世坤, 易榮喜,等.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類專業多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J]. 新余高專學報 ,2009,(6):98-100.
[2] 李呈英 . 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初探 [J].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2):34-36.
[3]李堯,王少愚.機械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及其擴展[J].職業與教育,2008,(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