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摘 要:心理學專業大學生應該具備敏銳的心理洞察力和較強的心理輔導實踐能力。鑒于此,必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講授多、學生參與少,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教學實例不足,課后跟進不足等問題。通過引入合作學習理論,合理設計學生小組課堂報告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理論素養和心理洞察力增強,心理輔導技巧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專業認同感和人際交往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也反思了課堂報告教學模式在應用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課堂報告;心理學;課程教學;應用
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堅實心理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學校、企事業單位、公安司法、社區服務機構等部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教師及相應工作的專門人才。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教學活動中做到既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又能有效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是當前高校心理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引入課堂報告教學模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自主設計課前案例分享報告和課堂專題報告方案,對培養學生理論思維和訓練實務操作技能進行了深入探索。結果表明,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訓練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知行合一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專業認同感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學效果良好且持久。
1 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心理學專業源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學科體系,其專業理論和實踐模式有著鮮明的西方特點。引入我國課程體系后,雖然許多專家進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探索,但課程設計仍遵循一些普遍準則,如強調專家知識系統,偏重技術理性,忽視本土實際社會脈絡、價值理念和實踐,輕視本土實際需求。課程傳授以儲存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往往扮演專業專家的權威角色自上而下傳授知識,學生只須被動接收,師生之間長期缺乏教學相長的雙向良性對話和互動過程。學生綜合能力受到壓抑,難以養成改變社會的想象力和挑戰權威的勇氣。
具體來講,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有:一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十分不夠。課堂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配合少量的提問及討論等方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極其有限,缺乏主動學習和探究精神,大多數學生僅僅把通過考試作為學習目的。二是以單純記憶理論知識為主,側重介紹西方經典理論,本土化經驗分享少,容易培養高分低能學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洞察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難以在教學中融入理論前沿和研究成果的推介。心理學研究新成果層出不窮,而這些新發現和新成果無法及時反映在教科書中,無法與當下社會問題和時代變遷接軌,不能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過程中,如何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科新進展,把握當事人生活背景,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 課堂報告教學模式的引入和教師主導控制點
針對上述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理論,讓學生以隨機方式組成小組,小組規模一般控制在5-6人,民主推薦出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各類學習活動。每門課程教學基本由學生課前案例分享報告、教師核心內容講授、學生專題課堂報告三部分組成,輔之以課堂討論、提問等形式。學生課前案例分享報告的內容與教師講授的核心內容相對應,由小組負責搜集相關領域的經典案例或小組成員自身遇到的類似問題,并集體進行深入討論,再輪流指定個人做分享報告。學生專題課堂報告內容一般為專業流派理論,小組長就資料查找與整理、PPT制作、上臺報告等任務進行組內分工,每項任務執行過程中需組織一次集中討論。
在課堂報告教學模式推行過程中,教師必須切實發揮好主導作用,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控制點:
第一,對課堂報告教學模式的解讀和演示要準確、詳盡。教師必須事先詳細講解課堂報告教學模式的形式與要求,可以通過演示往屆學生的報告視頻讓本屆學生有具體體驗,但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對課堂專題報告內容的甄選,教師要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權衡整門課程教學的設計與要求,擇選出難易適宜的內容交與學生報告。如果有學生針對報告內容提出異議,教師務必要以平和的心態,與學生平等交流溝通,認真聽取學生意見,慎重下結論。
第二,對小組籌備過程要實行有效的全程監控。從小組長對任務的分解、查閱資料的方向、全組討論,到PPT制作,再到做報告學生的操練,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小組方案和記錄、建立QQ群、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實行有效的全程監控,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第三,要在學生正式課堂報告前仔細審閱報告內容并給予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檢查學生的報告方案,存在問題的報告要求學生重做。對合格的報告,教師可以依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就報告的理論前瞻性、案例與理論的契合度、PPT的設計等進行具體輔導,提出完善建議。可以引導各組先安排表達技巧豐富、駕馭資料能力強的學生先進行課堂報告,以便其他學生觀摩學習。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能力較弱又不夠自信的學生,課后單獨給予理論與演講技巧的輔導,保證這部分學生鍛煉的機會。
第四,要帶領學生進行及時點評反饋,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和成就感。課堂報告時要營造熱烈的氣氛,鼓勵學生激情而投入的演講,充分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每名學生報告完成后都要鼓掌激勵,其他同學及時簡要點評,指出優勢與不足,也可以提出疑問和困惑供大家討論。教師要使用頭腦風暴法,對任何一種見解都不予評價,只需要把握好時間,在結束時適當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并對做報告的學生進行較全面的評價和綜合表現反饋。
3 課堂報告教學模式的效果
筆者用近7年的時間,不遺余力地對課堂報告教學模式進行了實施推廣,通過查詢小組記錄、學生自評報告、個案訪談等方式,發現課堂報告教學模式效果非常顯著。不僅具有及時效果,也具有可持續性的長期效果。短期內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課堂學習氛圍濃厚、熱烈,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人際關系變得更和諧。后續課程學習乃至畢業論文寫作,甚至實習、工作和研究生階段學習都體現出這種教學效果的長期效應,畢業后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甚至也在自己的教學中實施推行課堂報告教學模式,學生綜合實務能力增強的效果顯著。主要體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切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學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課堂報告教學模式將教師的部分授課內容轉化為學生的任務,與傳統教學中教師集中講授、學生被動接受模式相比,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完成報告必須查閱大量相關的參考資料,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資料收集和內化能力的訓練過程。與簡單閱讀教材相比,這更貼近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的學習形式,因此這種以報告主題為中心的資料收集、閱讀、篩選、整理、歸納、編輯、總結等步驟的學習模式能夠最大程度訓練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素養。面對全班同學報告,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驗,往往最初的報告效果不盡如人意,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分析點評,后面的學生通過吸取他人經驗并總結教訓,不斷聯系提高報告的能力。經過精心準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學生,其自信心勢必會大大提高,即使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也能在遺憾之余更加堅定繼續努力改進的信心,這在促進學生專業素質提高的同時刺激了學生自我的成長。此外,學生們因隨機分組的方式,打破了原來較僵化的以室友或好友為中心的學習圈,人際交往圈得以自然擴大,再加之密切合作的磨練,同學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二是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課堂報告往往要求學生較全面深入了解某理論,也需要他們查閱該理論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等教材以外的知識,而從參考文獻和資料上得到的知識點一般較為繁雜和凌亂,學生們必須對這些理論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總結,評價理論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領悟理論如何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在報告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借鑒,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利于提高自己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通過對已經教授的六屆學生在后續課程學習、畢業論文創作和實習的觀察,學生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均有明顯進步,在實習中的表現好評率較高。
三是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對心理學專業而言,講授理論課無論怎樣強調擺脫自身經驗的束縛,養成多元文化理解力是如何重要,都遠不如實際案例的生動體驗效果好。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無論是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還是PPT的制作,都需要學生親力親為,一絲不茍地完成所有任務。上臺報告更是鍛煉學生口才、儀態、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學生在一次次磨礪中成長迅速。
四是有效加速了心理學專業在我國的本土化進程。不論是課前案例分享報告還是課堂專題報告,學生所選取的案例大多是國內經典案例或者是其周遭發生的案例,甚至學生本身就是案例主角,這樣學生能夠把自身的本土經驗融入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理論體系,從而發現西方理論的優勢與不足,深入解釋中國經驗之道,找到兩者的有機結合點,并嘗試本土化的改造。
4 課堂報告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課堂報告教學模式雖然在提高教學效果上有許多優勢,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和改進。如教學班的規模需要控制,一般不宜超過30人,規模太大,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報告的機會,也不利于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全程跟蹤;學生報告過程中容易出現緊張、語塞等現象,教師需要承擔督導角色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也可發動同組學生進行援助,緩和課堂氣氛,確保報告的順序進行;要保證報告過程記錄的完整性,以便后續學生可以通過回顧報告過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欣.建構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報告實施現狀調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0).
[2]郭偉.“聯接的新結構新品種的分析”課堂報告的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0(8).
[3]李雪,秦明利,常青.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生英語視聽說寫課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8).
[4]張建梅.課后采訪與課堂報告——一次合作語言模式下的口語教學實踐活動[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7(6).
[5]劉永明.《個案工作》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社會工作,2012(4).
[6]李玉生,鄧銀瑞.課堂報告——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好方法[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