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兵,趙 旭,段躍芳(三峽大學水庫移民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
為滿足防洪、發電、灌溉、供水等多方面的需要,我國興建了一大批水利水電工程,并由此產生了大量的人口遷移。不可否認,部分水庫移民搬遷后陷入了貧困的窘境,難以達到預期的安置目標,成為影響區域和諧發展與全面實現小康的重要因素。在水庫移民安置目標這一話題上,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都傾向于至少將移民的生活恢復到項目實施前的水平;我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也明確規定,移民安置實行補償與后扶相結合,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顯然,政府與組織普遍認同確保移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是安置的基本要求。目前學術界此方面的研究還不多,王茂福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指出安置目標既要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超過搬遷前水平,也要趕上庫區縣市居民的水平[1];崔洪梅提出安置目標是使移民逐步達到或超過原庫區非移民的生活水平,并趕上乃至超過安置區原居民的生活水平[2];梁娟則認為可持續生計是移民安置最高層次的目標[3]。總的來說,現有移民安置目標研究主要以理論闡述為主,偏重用縱橫向生活對比評價,但比較缺乏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由于生活水平是一個涉及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概念,因而單純從收入角度考察可能不夠全面準確,恩格爾系數在評價生活水平時往往也會失真[4]。本文依據森的福利理論,將移民安置基本目標界定為縱向福利比較,即移民生活水平(或稱總福利水平)不因搬遷而降低,并構建移民搬遷前后生活水平主觀評價與各分福利變化之間關系的模型,利用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甄別出對移民實現基本安置目標產生重要影響的分福利因素,以期為提高移民安置成效提供依據。
在諸多福利理論中,阿馬蒂亞·森的功能和能力理論頗具影響力。該理論認為,福利是人們能夠實現的功能與實現功能的能力集合,其中功能活動是指某人做某事或已處于某種狀態,它反映生活水準的各個不同側面,決定著生活的好壞,而可行能力是實現功能組合的潛力及選擇的自由[5]。學者們運用這一福利理論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尹奇對成都市城鄉統籌發展中農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開展了模糊綜合評價[6]。郭玲霞建立結構方程模型探討了武漢城市圈的農地城市流轉對失地農戶的福利影響[7]。但迄今學術界對福利的測度與指標的選擇尚未完全達成共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水庫移民的特點與數據的可獲得性,將移民總福利由功能空間內的經濟收支、居住條件、社會適應、社會保障、子女教育與能力空間內的發展機遇等6個維度構成。換言之,現階段水庫移民追求的生活或福利,不僅僅是可觀的經濟收入,還包括舒服的居住條件、良好的社會適應、健全的社會保障、優越的教育環境、公平的發展機會等。分福利經濟收支選用家庭純收入狀況、負債情況2個指標反映;分福利居住條件選取住房條件、居住環境2個指標;分福利社會適應選取人際交往、身心健康2個指標;分福利社會保障選取社保總體感受1個指標;分福利子女教育選取子女教育環境1個指標;分福利發展機遇選用就業難易程度、發展機會評價2個指標反映。
本文應用Logistic模型主要分析移民的分福利變化對基本安置目標實現與否的影響。此模型將移民搬遷后生活水平與搬遷前相比的主觀感受作為因變量,其中高很多、略高一些、差不多歸為“目標實現”這一類,取值為1;略低一些、低很多歸為“目標未實現”這一類,取值為0。6個方面的分福利變動指標作為自變量,預期對安置目標產生正向影響。控制變量有2個,分別是戶主年齡及其學歷。
課題組于2015年8月選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農村后靠移民進行了問卷調研,涉及湖北省丹江口市的浪河鎮、三官殿辦事處、丹趙路辦事處的6個移民安置點與河南省淅川縣的厚坡鎮、九重鎮的4個移民安置點。受訪對象截止調查時在安置地已生活了3年多時間。此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移民基本信息、搬遷前后移民經濟收支、居住條件、社會適應、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發展機遇、生活水平等的比較等。調查問卷共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73份,湖北省移民占139份,河南省移民有134份。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整理可知,有效樣本中受訪者為男性的占52.38%,為戶主的占73.99%,年齡在40歲以上的達83.88%,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99%。在基本安置目標問題上,69%的移民認為搬遷后的生活已不低于搬遷前的水平,其中約40%的移民超過了原生活水平,而且區域差異很小。此外,實現安置目標的移民家庭中的83.51%對安置地生活感到滿意,而未實現安置目標的家庭中對生活滿意的僅占34.12%,這是符合伊斯特林悖論中的“比較視角”理論的。
從移民各項分福利指標來看,住房條件、居住環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相比搬遷前大為改善,在人際交往、社會保障等方面有少許改善,收入狀況、負債情況、身心健康、就業難易、發展機會等方面有所變差。模型指標情況詳見表1。

表1 指標說明表Tab.1 Index description
選用SPSS軟件進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結果如表2所示。
(1)經濟收支的影響。經濟狀況一般是家庭或個人福利的核心組成部分。丹江口后靠移民搬遷后整體上純收入是下降的,其原因主要可歸結為移民自然、人力資本受損以及庫區產業發展受到生態環保的約束[8]。在2個模型中,收入狀況有非常顯著的正效應,表明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移民搬遷后家庭純收入比搬遷前增加得越多,越有可能實現搬遷后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搬遷前,可能的解釋是:較好的經濟狀況可以為移民生活改善提供資金支持與保證。以往一些移民依靠借款來重建住房可能會背上沉重的債務,本文中的負債情況在模型中表現為不顯著,這可能主要是由于丹江口移民實施了建房困難補助,因而移民普遍負債變化并不大,對其生活影響有限。

表2 模型的回歸結果Tab.2 Logistic model regression result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顯著。
(2)居住條件的影響。住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居住者身份的象征,空氣、水、服務設施等的好壞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住房條件、居住環境在2個模型中均表現出不顯著的正效應,這表明居住條件改善對移民恢復或提高生活水平幫助比較小。對其可能的解釋是雖然移民搬遷后住房與環境普遍改善,但移民習以為常后,居住這一功能活動對移民生活已顯得相對不受重視了。
(3)社會適應的影響。移民遷移到異地他鄉,社會關系網絡或遭到破壞,加上戀土情結與水土不服等,可能存在健康、心理困擾。人際交往在2個模型中顯示出顯著的正效應,身心健康在模型中不顯著,且回歸系數非常小,這表明人際交往變得越好,越利于生活變好,而身心健康對移民生活水平影響微弱。可能的解釋是:較好的人際關系網絡更便于了解信息、獲取資源,從而增加生活改善的可能性;就近后靠安置使多數移民并未產生身體或心理健康問題,因而對生活沒有多大影響。
(4)社會保障的影響。移民社會保障體系是解除其后顧之憂的的重要保證,具體包括新農保、新農合、商業保險等。社保總況在模型中不顯著,且回歸系數很小,這說明社會保障的變化對于移民生活水平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社會保障主要是確保長遠生計,短期內很難體現對移民生活的積極作用。
(5)子女教育的影響。通過教育擺脫貧困,是防止階層固化與貧困代際相傳的有效途徑。子女教育環境在模型中不顯著,且回歸系數極小,表明子女教育的變化對于移民生活水平的影響甚微。可能原因是子女教育著眼于家庭長遠發展,短期內難以對生活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6)發展機遇的影響。按照森的理論,功能是擁有能力的基礎和保證,能力則體現選擇的自由與機會的多少,因而更能反映福利。就業難易在2個模型中有顯著的正效應,表明當其他變量不變時,移民搬遷后就業越容易,其生活水平恢復或提高的可能性越大;發展機會在2個模型中也表現為顯著的正效應,表明當其他變量不變時,移民搬遷后的發展機會變得越多,越有利于實現搬遷后的生活水平恢復或提高。可能的解釋是:移民擁有較好的發展機遇或者說可行能力提高可以促進個人或家庭充分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不斷改善其處境。
(7)控制變量的影響。我國農村戶主一般在家庭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戶主年齡、學歷在2個模型中均表現出顯著的正效應,此即意味著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移民戶主年齡越大、學歷越高,其搬遷后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概率越大。可能的解釋是:年齡大、文化程度高的戶主一般相對而言視野開闊、經歷豐富,能帶動家庭更快適應安置地生產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恢復或提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一結果說明人力資本因素對移民生活有重要作用。
運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水庫移民分福利變化對安置目標實現與否的影響,研究發現接近七成的南水北調丹江口后靠移民已實現了搬遷后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基本安置目標,影響這一目標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狀況,人際交往、就業難易、發展機會、戶主年齡及學歷產生次要影響,其他福利因素則沒有顯著影響。
丹江口后靠移民安置地的精準幫扶可主要通過增強移民人力資本、參與工程效益分享等途徑來促進移民功能實現與能力提高,以不斷改善移民的生活或者說福利。在人力資本提升方面,適應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丹江口庫區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日益形成的需求,整合移民后扶、扶貧、人社、教育等各部門資源,鼓勵和引導移民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心理疏導等,并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培訓質量。在工程效益共享方面,營造水庫移民作為工程奉獻者參與分享水利水電發展紅利的社會氛圍,加大移民后期扶持、生態補償、對口支援、國家財稅優惠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為移民提供更多發展的平臺、空間與機會。
安置目標實現與否直接關系到水庫移民工作成功與否。從福利視角全面分析水庫移民基本安置目標,彌補了傳統的收支空間內考察移民生活只關注“物”而不關注“人”的不足,便于把握水庫移民精準扶持的重點,對順利完成預期安置目標將起到積極作用。當然,移民安置的高級目標 或是橫向福利比較,即移民與非移民的生活水平對比,未來需進一步深入探討分福利對實現高級目標的影響;福利指標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研究結果,如何選定科學的指標體系也值得繼續探索。
□
[1] 王茂福,柯尊勇.水庫移民安置目標:基于福利經濟學的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9,(6):73-78.
[2] 崔洪梅.水庫移民生活水平動態綜合評價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1.
[3] 梁 娟.新時期水庫移民安置目標的界定與指標設計[J].人民黃河,2013,35(8):99-101.
[4] 鄭 良,胡 丹,陳曉超,等.恩格爾系數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及改進[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10):158-161.
[5] 方福前,呂文慧.中國城鎮居民福利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和結構方程模型[J].管理世界,2009,(4):17-26.
[6] 尹 奇,馬璐璐,王慶日.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論的失地農民福利水平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7):41-46.
[7] 郭玲霞.農地城市流轉對失地農戶福利影響及征地補償研究——以武漢城市圈為實證[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8] 孫海兵.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后靠移民可持續發展研究[J].人民長江,2015,46(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