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川
【摘要】醫院藥房直接服務與病人及患者的需求,直接關系到患者臨床用藥是否安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和諧易患關系,促進社會和諧,是當前衛生工作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醫院藥房管理得當與否,也影響到醫院經濟效益和醫院聲譽,與醫院的發展緊密相關。通過對醫院藥房科學的管理,既保證了患者用藥,又加快了資金周轉,不僅促進了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也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藥品供應鏈;管理現狀;問題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嚴格的質量要求、極高的專業標準及其與人民生命健康極強的關聯性等特殊性質,使得其從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的供應鏈與其他商品相比,有著特別之處。然而由于歷史發展、經濟利益博弈、物流科技技術水平落后等原因,使得藥品供應鏈在長期以來都存在混亂現象,從計劃與采購、入庫與保管、藥房藥品領用及發藥以及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的處理等各個方面,傳統的藥品供應管理都有著很多的缺陷。因而,如何尋找一種簡單高效的藥品供應鏈模式是目前醫藥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藥品供應鏈現狀分析,我國藥品供應鏈結構的特點
1,醫藥流通的渠道混亂,不易監管,且不易為藥品使用者把握
我國的醫藥流通渠道主要涉及到醫藥產品生產廠家、批發商、零售商、患者幾個方面,雖然看起來只有幾個參與單位,但是,由于供應模式的區別,僅有的這幾個參與單位可以變幻出幾種不同的藥品供應鏈模式。如醫藥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患者,也有可能是零售商直接與藥品生產商接觸,越過了批發商這一環節。由于藥品零售商包括醫院藥房及市場上的藥店,所以,從生產商到達患者手中的途徑也不同。這些不同的渠道,給監管部門增加了監管難度,同時對于患者自身的使用方便也產生了一定的障礙。
圖為傳統藥品供應鏈
總體而言,傳統藥品供應鏈結構本身的混亂和不合理,導致了藥品費用的增加及供應鏈使用效率的低下。
2,供應鏈長、涉及方面多
目前的醫藥供應鏈里,從原料供應商、藥品生產商到批發商,然后是零售商,最終到達醫院或者藥店,零星受給患者。這其中,原料供應商及藥品生產商較為穩定單一,但是零售商多,一方面造成了價格的不統一,另一方面在產品供應、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存在隱患,因而不是最佳方案。即使是經過了零售商到達了醫院藥房或者是藥品店面,也因為各個藥房及藥店的情況不一,而造成醫藥在貯存銷售等方面存在隱患。
3,傳統的醫藥供應鏈成本高、患者承受代價高
從藥品原料進入生產車間到制成藥品,這中間的費用成本很低,但是藥品在到達患者手中過程中的流通費用可以占到總成本的一大部分。加上醫藥的促銷環節花費的費用,使得整個醫藥供應鏈的成本增加很多,進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成為患者的額外支出費用。雖然醫藥生產企業及各級批發商、零售商表面看起來沒有受到什么損失,但是從隱性意義上說,患者對于高藥價所產生的抵觸抗拒情緒間接的影響到了藥品生產企業及各級流通企業的利益,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醫藥流通中的高成本問題,勢必影響到藥企安全。
二,目前的醫藥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1,庫存問題
傳統的醫藥供應采購模式中,各級批發商零售商都是根據自己的市場了解狀況決定自己的庫存,沒有形成一個有序高效的庫存模式。并且相互之間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很難實現一個藥品資源的有效配置,因而就會產生,某種藥品在一家供應商或者批發商零售商那里大量積壓,而另一家供應商或者是批發商零售商則大量缺貨,如此一來,一方面不利于患者及時用藥,另一方面也會產生價格混亂問題,從而擾亂市場。庫存問題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那么提高企業效益就無從談起。
2,風險問題
傳統的醫藥供應鏈模式下,由于涉及了很多的批發商、零售商,各家在運輸條件、貯藏設備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保證同樣的產品出廠后仍然保持相同的品質方面有難度。而藥品作為關于患者性命的特殊商品,對于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傳統的醫藥連模式在比較長的運輸周期內及沒有硬性保障的物流措施環節沒有統一標準,而且因為監管難度的增加使得藥品在到達患者手中之前的風險系數一再提高。除此之外,還涉及到與運輸、保存等有關的關乎患者用藥安全的質量風險。這些問題都是由于藥品供應鏈長、涉及到的參與方太多而造成的,也即是醫藥供應鏈中存在的管理問題所導致的,因而,根源還是要從藥品供應鏈的管理入手。
3,采購成本問題
如同上面所述,在多級批發商、零星分布的藥店及醫院藥房里,由于“各自為政”,相互之間信息不共享等原因,加之在藥品采購過程中,生產商、供應商需要進行必須的談判、手續落實等情況,都使得藥品物流成本增加了,進而影響到采購成本。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硬性的約束的條件下,采購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也是不穩定的,這種不穩定的關系就造成了采購商不斷的尋尋覓覓,尋求新的合作伙伴,而與新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的過程費時費力,也增加了采購成本。
4,醫患之間信息共享性差,信息不對稱程度高
藥品作為特殊的消費品,不是患者可以隨便購買或者使用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點購買、遵醫囑使用。然而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會有不法行為發生。醫生作為專業的技術知識掌握者,可以利用這種優勢來謀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給患者開藥中,經常出現濫用抗生素、使用昂貴的替代藥品等現象,給患者造成肉體上的痛苦不說,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信息的不對稱,往往給當事人和社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結語
在醫藥市場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轉變觀念,積極推進藥房的變革,提高藥房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的需求,才能使藥這個祖國寶貴的醫藥遺產,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揮更加重要和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玉紅.醫院藥品風險識別與分析研究[D].天津大學,2008
[2]楊愛民.切實加強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J].齊魯藥事,2008,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