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巖,荊桂萍
(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長春 130012)
?
認知語言學研究方法解析
張立巖,荊桂萍
(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長春 130012)
摘要:針對近年來在國內外認知語言學研究領域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進行舉例介紹、對比、分析,有助于了解認知語言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推薦一些自然科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某一語言結構或現象進行研究,旨在為認知語言學理論獲得更多的實證支撐。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研究方法;實證研究
認知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人腦中的運作過程和方式,涉及哲學、認知科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隗w驗哲學的認知語言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通過思辨、推理、論證等定性研究方法,已經構建了該領域的基本框架。為了驗證認知語言學的種種假設,進一步打開大腦中語言這個“黑匣子”,認知語言學的定量研究正在逐漸興起,研究方法從傳統的定性研究發展到重視實證與跨學科研究,呈現多種方法并存、互補的狀態。
認知科學為語言學的研究和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近10年來,中國掀起了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熱潮,青年學者和研究生也積極加入。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我國與認知語言學相關的博士學位論文已經超過800篇,碩士學位論文達8000余篇。但是,束定芳認為,國內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尚未能出現理論上的有效創新和重大突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方法意識凾待提高。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包括:(1)缺乏一種有針對性找到或創造出適合具體問題的研究方法的意識,有些研究甚至只是簡單模仿;(2)許多研究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內省法,在概念問題上糾纏不休,難以提出或修正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3)對研究目標與方法論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有些人盲目強調某種方法本身,把一種方法當成是萬能的,忽視了該方法的適用范圍[1]18??傮w上來看,我國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尚處于理論引介和推廣階段,與之相關的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還在探討和嘗試的過程中,國內大型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團隊和實驗室先進設備較少,尤其是高校內認知語言學研究團隊建設和研究經費不足,大部分研究者勢單力薄,缺乏高層次的交流指導和跨學科整合實驗能力。因此,在該領域,我國目前的研究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擴大對方法的認識和運用,首先應該了解近年來在國內外認知語言學研究領域應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方法及應用示例
1.1思辨法
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使用的思辨法,即研究者根據自身及他人的語言、社會、文化知識,對語言的某方面進行思考、推理、判斷,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再用其他語料檢驗、證實該假設正確性的過程。
例如Lakoff和Johnson,用思辨法研究隱喻本質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對隱喻的本質產生疑問;
(2)收集自然語言中大量的隱喻;
(3)通過歸納及演繹分析,得出有關隱喻本質的假設;
(4)通過分析新的語料檢驗、證實所得假設的正確性。
1.2語料庫研究法
由于計算機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出現了存儲海量真實交際語料的大型數據庫。近10年來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語料庫法的運用經歷了“提供例證-頻率統計-數據計算-與其它實證手段結合共同驗證理論問題”等發展階段[2]。在語料庫中大量真實用法基礎上進行語言研究的方法就是“語料庫研究法”。
例如,田臻以語料庫為基礎,對漢語靜態存在句中動作動詞事件語義特征的共性進行研究。該研究首先在《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動作動詞,再以這些詞為關鍵詞,在“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生成包含這些詞的5000條例句,從中選取用它們作動詞的例句,然后分析動詞的句法結構和搭配成分。分析分為兩步:第一,通過對動詞句法結構和搭配成分進行分析,來考察他們表達的事件類型特點;第二,采用語義和句法特征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事件結構中的各種元素在動詞意義中的分布情況[3]。最后得出結論:漢語靜態存在句中,動作動詞具有很強的動作性,必須為“非動力”動詞,必須有表達“位移圖式”的可能性。在此研究中,語料庫為例句的生成、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1.3心理實驗法
認知語言學研究中,常見的心理實驗法有“眼睛跟蹤”“反應時間”“口頭報告”“雙耳實驗”“辨認與回述”“判斷實驗”“轉移實驗”“概念學習實驗”“在線測量”等。
例如Coulson等,為檢驗閱讀玩笑句需要較長時間與理解難度有關,以及理解玩笑時涉及到框架轉移,采用眼睛跟蹤法比較了被試閱讀以玩笑結尾的句子和沒有玩笑意思的句子時的眼動情況。該實驗的一條基本原理是,注視的時間越長,意味著所需付出的認知努力越多。結果顯示,玩笑句和非玩笑句開始的注視時間長度一致,但被試注視玩笑句句尾的時間要比非玩笑句長。研究者認為,無玩笑意思的句尾與情景所引發的框架一致,只有玩笑句需要進行框架轉移。該實驗結果,為玩笑理解中存在框架轉移加工這一假設,提供了心理現實性上的證據。
1.4腦科學實驗法
認知語言學研究中應用的腦科學實驗法,即通過研究語言活動時腦的反應來反觀語言活動。目前,科技進步已經使人類擁有了ERP(事件相關電位技術)、MEG(腦磁圖)、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等技術,可以用于顯示語言活動時的腦激活數據和影像。
ERP,腦組織細胞自發連續地產生微弱的生物電,若在頭皮上安放電極便可將其引導出來,即自發電位。腦的高級功能活動所產生的電信號,通常比自發電位小,被湮沒在自發電位中難以觀察。采用計算機疊加技術,可將這種信號從自發電位中提取出來,即事件相關電位[4]151。ERP可以用來觀察語言加工過程中的腦生理活動,研究者已經發現,與語言相關的ERP指標有N400、P600、ELAN和LPN,尤其是N400成為語言的電生理研究考察的重要指標。
MEG,其利用的生理學原理與ERP相同,但腦磁圖記錄的是腦電產生的磁場信號,磁力線在穿過頭顱時幾乎不受影響,就避開了頭顱對電信號的干擾,因此,用MEG反映語言進行時的腦區活動比ERP更準確。
fMRI原理是人腦處于功能活動狀態時,神經活動興奮性水平增強,因為神經細胞活動需要消耗能量,局部腦組織血流、血容積及血氧消耗增加,這導致腦激活區靜脈中血氧濃度增高,脫氧血紅蛋白相對減少。脫氧血紅蛋白是順磁物質,氧合血紅蛋白是逆磁物質,將磁性物質的相對增減記錄下來,就反映了相關腦區的激活狀態[4]151。語言是人腦的高級功能活動,通過fMRI可以了解語言活動時大腦哪些區域處于活動狀態。
PET,能測定大腦中不同區域葡萄糖的吸收率和血流量。實驗前需給被試注入一定量釋放正電子的示蹤劑。被試進行認知活動時,相關腦區隨神經細胞活動,血流發生變化,血流中所含示蹤劑釋放的正電子數量就與周圍腦區顯示出差異,這種差異通過探測系統檢驗并描記[4]151。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借助PET反映在進行某一語言活動時不同腦區的活躍情況。
運用腦科學實驗,研究者可以為提出和驗證認知語言學的假設找到一些新的依據。例如,框架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得到了ERP的電生理實驗的驗證。Coulson(2000)提出用框架轉換理論來解釋笑話的理解,他們認為,笑話引人發笑是因為它先誤導聽眾激活一個錯誤的框架,然后再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出一個新的框架,用它來重新解釋信息,這就涉及框架的轉換。為了檢驗這種框架轉換的現實性,Coulson和Kutas設計了一個ERP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根據被試理解笑話的能力和語境的限制的不同,笑話和非笑話的ERP成分出現了較大的差異。閱讀玩笑句時,在所有善于理解笑話的被試身上,都觀察到了持續負漂移ERP成分(時間窗口為500-900ms),并且誘發了更大的N400范圍;非玩笑句誘發了前額正漂移(500-900ms)。相比之下,對理解笑話較差的被試,笑話僅誘發了被試一個前額的負漂移(300-700ms)。ERP實驗結果表明,笑話理解過程中,涉及多個神經發生源。這為Coulson的笑話的理解時框架轉換假設,提供了實證依據。
2主要研究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思辨法過程簡單,對研究條件要求低,容易操作。但考察的語料往往缺乏語境,人工搜集的語料也不如語料庫中的語料可靠,無法量化研究結果,缺乏信度和效度,對同一問題,不同研究者用思辨法得出的研究結果往往不一致。但是,在認知語言學研究方法的應用方面,思辨法是使用最廣泛、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之一,正如J.Hewson所說:“任何語言研究都離不開思辨?!蓖跻J為:“對現實的感知是認知的基礎,認知又是語言的基礎,‘現實-認知-語言’三者存在一個依次決定的關系?!盵5]要透過語言了解現實,必須經過認知這一環節。認知,可以理解為感覺器官將收集到的信息傳輸到大腦,大腦將各種信息分類儲存、進行對比、歸納分析、綜合判定,通過抽象思維將感知到的信息范疇化、概念化,進行推理和判斷的過程[6]。認知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人腦中的使用過程和方法這一現實,必然要經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這些認知過程。也正是由于人的認知必不可少,思辨法先天具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陷,就是研究過程和結果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
語料庫中的語料更真實、豐富,運用語料庫研究更具客觀性、充分性與系統性,能反映出語言特征分布、使用的常規模式,做定性解釋、檢索快速、精準。不足的是,目前語料庫的建設水平還有待提高,庫中存在許多缺失語境的材料,還有大量不規范用法的語料,庫中語料來源的代表性和平衡性也存在問題。與以往任何人工收集語料相比,運用語料庫研究法輔助思辨法對自然語言文本進行采集、存儲、檢索、統計、語法標注、句法語義分析、定量分析、詞匯研究、詞語搭配等,大大提高了論證結果的真實度和可信度,是認知語言學研究非常有力的輔助工具。
心理實驗法的操作過程比較客觀,結果比較可靠,結論也可以驗證。但是,心理實驗法操作中容易導致去語境化問題,研究還集中在低級心理過程方面。建立在理論假設基礎上的認知語言學,需要包括心理實驗法在內的實證研究來驗證這些理論假設的心理現實性,因為語言的運用一般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幾乎在瞬間完成的,語言所涉及的心理過程是很難被語言使用者直接感知的。運用心理學實驗,能夠采集到語言使用者在語言應用中的一些難以察覺的表現,心理學實驗法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有助于研究語言和記憶、語言的理解和產生、語言和認知、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有助于研究語言習得過程、語言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等。隨著應用計算機輔助研究者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統計的逐漸成熟,心理學研究法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中。
腦科學實驗法,是當前認知語言學實驗研究中最先進的實驗方法,這類實驗獲得的語言活動時的腦部數據及影像資料,具有較高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缺點是,實驗設備及維護費用高,普及率低,語言研究者實驗設計和實驗控制訓練不足。而且,實驗所需設備價格高昂,國內這類設備大部分集中在腦科學實驗室和進行腦部疾病診斷的醫院,單次使用價格較高,例如,對一個公認的與語言相關的Broca腦區進行PET掃描,成本一次為500-1000元(人民幣),而且要求精確的實驗設計和實驗控制,往往需要多次實驗,所以該類實驗必須依賴大型科研項目經費支持。目前,還很少看到國內運用這些設備進行認知語言學研究的實驗報道。鑒于現實情況,除了根據具體研究目標,研究者設計精確的實驗直接采集腦部影像和數據外,在被稱為“大數據”和“腦科學”的當今時代,互聯網上存在一些公開的腦區掃描數據,這些數據對我們進行認知語言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容忽視,這些先進的設備將有助于人們更精確地研究語言和腦的關系,推動語言的腦支配研究,完善和創新認知語言學理論。
長期以來,認知語言學側重于探討和構造理論,卻比較忽視對理論的驗證。從嚴格意義上講,大部分認知語言學理論都尚屬假說,而非科學理論[1]351,因此,通過科學實驗獲得數據對認知語言學的假設進行檢驗至關重要。實驗是認知語言學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有控制的觀察。一種言語行為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研究某一因素在這一語言行為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通過實驗控制其他的相關因素,在它們保持不變的狀態下,發現需要研究因素的變化和狀態,研究這一因素的作用,是認知語言學實證研究的主要特點[7]。

圖1 認知語言學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
思辨法和語料庫等方法通過收集、整理真實的語料,對較大樣本的語料進行統計,再通過推理、判斷,提出科學假說;而對假說的檢驗則需要用心理學和腦科學等實驗進行檢驗(如圖1)。認知語言學各研究方法互為補充,如果沒有思辨,以及對大量真實語料的概括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假設,那么,語言的心理學實驗呈現出的現象就無從解釋,從腦成像設備獲得的腦激活圖便毫無意義。如果沒有心理學和腦科學等實證研究來驗證假設的現實性,那么,根據思辨和收集大量的語料得出的結論都缺乏可信度。
從Coulson的研究實例可見,研究理解玩笑句是否涉及框架轉移時,除了運用思辨法提出假設,還整合了心理實驗法和腦科學實驗法,獲得了論據的匯合,這些實驗從不同角度證明了Coulson的假設,多種方法之間互相補充,使理解玩笑句時涉及到框架轉移這一研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
3結語
人類的認知水平總是與其所在時代的技術水平相關的,幾乎每一次人類重大的發現都出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之后。認知語言學涉及多個學科,是一個復雜的科學體系,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大腦的語言“黑匣子”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本文只介紹了研究認知語言學的幾種方法,相信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有待于總結、歸納,研究者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應根據問題的特殊性選擇上述研究方法,或創造、開發出新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認知語言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肓出版社,2013.
[2]田臻,唐樹華.近十年來語料庫法在認知語言學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13,36(4):427-433.
[3]田臻.漢語靜態存在構式對動作動詞的語義選擇條件[J].外國語,2009,32(4):43-52.
[4]馮濤,張進輔.認知心理生理學與無創性腦功能成像技術[J] .心理科學,2006,29(1).
[5]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肓出版社,2007:8.
[6]徐盛桓,陳香蘭.認知語言學研究面臨思維方式和認識工具的巨大變革[J].中國外語,2009,6(5):21-28.
[7]吳斐.認知語言學實證研究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柳克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ZHANG Liyan, JING Gui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Some cas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condu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Som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of natural science are developed to study a certain structure or phenomenon of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oping to supply more empirical evidences for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Key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 method; empirical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3907(2016)01-0037-04
作者簡介:張立巖(1972-),女,吉林長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俄語教學與俄羅斯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