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梅
[摘 要]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它包括各種方面的知識理論。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還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如和聲、伴奏、音樂史等知識,從而提高了我們個人的音樂素養。基于此,對聲樂學習與音樂素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聲樂學習 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9-072
聲樂學習與音樂素養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是不可分割的。想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我們個人的音樂素養,就需要聲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鉆研、不斷積累。
一、聲樂學習與音樂素養提高的關系
1.掌握熟練的聲樂技能技巧能促進音樂素養的提高
很多人認為,唱歌是用不著專門學習的,張口就唱,模仿就行了。可自從出現了郭蘭英、郭頌、李谷一等老一輩歌唱家以后,人們就越來越重視聲樂技藝的學習了,因為他們的聲音只有極少數嗓音條件特別好的人才能模仿。聲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掌握,就可提高音樂素養。
2.提高音樂素養可促進聲樂的學習
我們在平時的音樂學習中也積累了許多知識。這些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也提高了我們個人的音樂素養。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我們若想更好地表現歌曲中的情感,就需要對歌曲進行細致的分析。因此,音樂素養的提高能促進聲樂的學習。
三、在聲樂學習中提高音樂素養的策略
1.在聲樂學習中了解民族性
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世界音樂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民族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和傳統文化,正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音樂教育需將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因此,我們在學習聲樂的同時,也需要重視民族音樂的學習。
2.在聲樂學習中掌握時代性
(1)不同時段歌曲。
例如,學習歌曲《黃水謠》,我了解到該歌曲選自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歌曲創作于戰爭年代,描繪了千百年來勤勞的人民在黃河兩岸勞動、生活的場景。演唱歌曲的時候,要將這種悲憤的感情表現出來。又如,學習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我知道了該歌曲與戰爭年代期間的那種革命戰歌相比,風格截然不同。演唱歌曲的時候,需要把對塞北的雪景的這種喜愛之情表達出來。
(2)對不同音樂家音樂風格的學習。
不同的音樂家,有他們各自的音樂風格特征。例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舒伯特的歌曲具有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歌曲音樂具有抒情性,注重心理描寫。這首歌曲是舒伯特在逝世前幾個月完成的,原為作者聲樂套曲《天鵝之歌》的第四首。樂曲把我們帶入了一個令人如癡如醉的夜景。又如,舒曼的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舒曼的歌曲也具有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歌曲音樂具有抒情性,注重心理描寫。這部聲樂套曲是以愛情為主體的,注重刻畫了婦女的心理,展現了人間的真情之愛。
3.在聲樂學習中注重理論性學習
(1)旋律的掌握。
①歌曲的音調。
音樂是感情的藝術,歌曲是最能直接表達人類感情的音樂形式。如在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時候,我了解到它是訴說一個從小失去親娘,受人虐待而孤苦伶仃的女孩的痛苦經歷。整個歌曲的旋律都比較緩慢,形象地表達出受苦女孩的真摯情感。
②同音的重復。
例如,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它的前兩小節采用了同音的重復(同音的重復是將幾個或多個同一高度的樂音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其表現力則要通過音的高度、特定的節奏和與之相結合的歌詞體現出來。在唱這首歌時,要堅定有力,要唱出中國人民反抗外敵的堅定意志和必勝的信念。
(2)歌曲結構的了解。
例如,歌曲《黃水謠》是一首單三部曲式結構的歌曲。以對比的手法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和中華民族的苦難。描述日本帝國主義入侵黃河以來黃河兩岸人民的深重苦難。曲式的再現部音樂形象發生變化,情緒變得悲憤,黃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為了使這一形象凝聚得更集中,規模大大縮減。
通過對歌曲旋律、結構的分析,我對作品分析以及歌曲寫作理論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使得我在以后的聲樂學習中,對歌曲的分析更加準確、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提高了我的音樂素養。
對于一個學習聲樂的人來說,音樂素養是十分重要的。音樂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音樂作品表現的完整性、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氛圍等。我們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不僅僅學到了歌唱的方法,而且還學到了許多關于音樂方面的知識,這大大提高了聲樂學習者的音樂素養。因此,聲樂學習與音樂素養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且不可分割的。
(責編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