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霞
〔摘要〕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事業的重要法寶;協商民主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民主制度創新形式。以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為研究視角,以“歷史、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為考察方法,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具有共同的價值基石,富有內在邏輯。統一戰線是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協商民主是統一戰線的實質內容,二者在辯證互動中保持張力:創新統一戰線工作,可以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協商民主,可以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未來中國政治發展,必將是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
〔關鍵詞〕民主;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協商民主;統一戰線;國家治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16)02-0093-08
民主是人類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實踐。人類社會在先后經歷“統治——管理——治理”的公共事務管理探索實踐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并將繼續進行著“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治理民主”的持續性、創新性探索。人類民主政治不斷創新的探索過程,也是民主價值觀日益彰顯的過程?;诿裰鲀r值觀倡導的人民主體性,讓民主得以實現的形式——統一戰線歷史地成為了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成功的重要法寶。誠然,統一戰線和協商民主之間是實現形式與實質內容的邏輯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要“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薄?〕在此大背景下,深入探討二者的內在邏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價值基石: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有著共同的民主價值基礎
就科學內涵而言,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蘊含有共同的民主價值因素;以“歷史、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考察,二者滲透和貫穿著人民對民主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實踐。
(一)民主、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的科學內涵
民主(Democracy),是由希臘語Demos(人民)和Kratia(統治或權威)演進而來,意指“人民的統治”。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基于表述希臘城邦政治實踐的需要,最早使用“民主”概念,以表達不同于君主獨裁統治和貴族寡頭統治,而由公民大會直接討論和投票表決的政府形式。而把民主上升為制度的,則是雅典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08年到公元前507年,他提出賦予當時雅典公民前所未有的自由,讓他們得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執行決策,從此,民主制度逐步成型。后來,亞里士多德針對城邦政體優劣問題提出過城邦正義的公共善,意指實現“人民的統治”和“人民主權”。在漫長的人類政治實踐中,民主作為自由的體制化,成為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和國家制度。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以民主為旗幟成功探索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視人民民主為本質和核心。
“協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意指多元化的普通公民公共協商參與決策和立法,達成共識,有審議民主之意。協商民主本是超越自由民主和批評理論的西方民主理論與實踐,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政治創新發展的不斷探索,協商民主逐步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成為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中國人民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社會中,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民主的理想追求。在封建專制王朝崩潰之際,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讓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逐步確立起以公有制和集體主義為基礎的、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的、以愛國統一戰線為保障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框架。黨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會協商對話機制,在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政府、市場、社會、公民之間,急需實現利益均衡性和人民主體性,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中,協商民主得以逐步培育并制度化。楊光斌指出,協商民主將為參與式治理民主提供自然的條件——“我原來提出的‘參與-回應-責任則可以發展為‘參與-自主性回應-責任所構成的‘治理民主”。 〔3〕可以展望,在當下中國以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為主要民主形式的實踐基礎上,伴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未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趨勢,可望走向治理民主制度形式和實踐形態。
統一戰線(United Front)意指一定歷史條件下,具有共同政治目標和利益的階級、階層、政黨、集團乃至民族、國家等社會政治力量的聯盟與聯合。漢代王符說:“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保ㄍ醴稘摲蛘摗め岆y》)這一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思想,也成為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個基本戰略策略。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4〕列寧曾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同人數眾多的非無產階級的勞動階層(小資產階級、小業主、農民、知識分子等等)或同他們的大多數結成的特種形式的階級聯盟”。 〔5〕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為指導,在整個事業進程中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工作。1949年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做了如下概括:“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這些都是我們區別于前人的。依靠這三件,使我們取得了基本的勝利?!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行過民主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以及愛國統一戰線。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統一戰線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薄?〕當下,統一戰線具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包容性、社會性和多樣性。
基于以上分析,無論“民主”、“協商民主”,還是“統一戰線”,都蘊含著要讓人民有充分的政治參與、話語表達和利益訴求,即體現出“人民”與“權力”結合的人民當家作主之意。
(二)協商民主和統一戰線共有民主價值基礎的歷史依據
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都旨在彰顯民主,實現人民民主。從歷史的角度講,統一戰線、協商民主的萌生和發展,基本上貫穿于黨的事業全過程。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除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之外, 還千方百計地團結和爭取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人士的民主參與,充分體現人民民主的價值訴求,始終把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視為必須處理的戰略問題和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
統一戰線成為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成功的法寶,是有其歷史依據的。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為“打倒列強,除軍閥”,提出“于必要時可與國民黨……各派協商的形式,以處理一切有相互關系及共同行動之問題”。 〔8〕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在一切有意愿和我們合作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產黨員必須采取和他們一道商量問題和一道工作的態度?!薄?〕1940年中共中央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指示,提出在政權工作人員中,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應各占三分之一,實行“三三制”政權組織形式,從上層到鄉村的各級政權組織先通過充分的溝通,達成廣泛共識,然后進行表決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是協商民主的根據地,一定程度上,可謂是我國政治協商制度的雛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共中央制定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和鞏固壯大統一戰線的文件。2015年中央第21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召開,又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預示著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的到來。回顧統一戰線的形成發展歷史,民主既作為統一戰線的目的,又作為統一戰線的內在要求,滲透于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事業。統一戰線就是為著體現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這是具有客觀歷史依據的。
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協商民主的實現離不開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法和統一戰線工作法寶。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其實是歷史地辯證地統一于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全過程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風雨同舟地經歷了28年革命斗爭之后,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這個運行協商民主的政治機構建立起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基本框架基本構建。以民主為目標的協商實踐探索,自始至終離不開民主的運行形式——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和社會主義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民主政治曾經一度被“十年文革”破壞,但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探索,在黨的領導下,民主政治逐步走上法治軌道,各民族、各階層、各團體在多元共生中民主平等,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逐漸得到培育和推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的:“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后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10〕
歷史表明,協商民主運行得好壞,取決于統一戰線這一實現形式。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因其共同的民主價值訴求,二者辯證統一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事業。
(三)協商民主和統一戰線共有民主價值基礎的現實依據
民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性推動著當今的國人把“民主”視為國家價值目標,并在實踐上不斷地探索創新的實現形式。統一戰線在黨的事業從過去走到現在,一直發揮著法寶作用,在當下和未來黨的事業中,本著對民主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這都基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民主既具有價值屬性,也具有工具屬性。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黨的性質決定了作為其事業成功法寶的統一戰線和作為民主政治制度的協商民主,二者所蘊含的民主文化、民主理論、民主實踐和民主制度等都內涵著共同的民主價值訴求,并有其現實必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需要民主政治實踐的創新發展,以便正確處理國家、政府、市場、社會與公民的利益協調關系。這一現實需要提出了充分發揮民主的工具性屬性,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權力的人民性和治理主體的人民性。基于此,就更需要發展壯大統一戰線。事實上,統一戰線和協商民主,都有著客觀而共有的現實依據和時代訴求。
當下利益主體多元化、復雜化的社會轉型趨勢,要求執政黨和政府在國家重大事項處理中持有協商包容、求同存異的公共理性。而統一戰線本身內在要求就是通過民主參與和協商等方式廣泛聽取來自不同階層、民族、宗教、政黨、團體以及社會各方面人士對國家發展、社會治理的不同意見,以實現治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因此,統一戰線自然成為其中的核心機制。2015年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作為中國共產黨關于統一戰線工作的第一部法規,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導向角度,對各領域各方面的統戰工作提出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建設要求。而這正是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的現實急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11〕顯然,協商民主的推進需要進一步發揮統一戰線的凝聚作用,統一戰線的發展也需要協商民主的不斷豐富。
綜上所述,“民主”“統一戰線”“協商民主”這三個概念都內涵有民主的價值訴求和價值意蘊。二者辯證統一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長期政治實踐,其共同的民主價值訴求兼有深厚的歷史基礎與堅實的現實依據。
二、內在關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的辯證統一
基于歷史、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全面考察,統一戰線是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協商民主是統一戰線的實質內容,二者在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辯證統一。
(一)協商民主是統一戰線的實質內容和實現目的
統一戰線作為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法寶,是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為解決革命建設的不同任務而集思廣益,形成的群眾工作方法。這一工作方法和群眾工作路線實質上就體現為把來自各黨派、各階層、各宗教團體、各民族的人民集中起來決策議事。換句話說,統一戰線工作的實質內容和實現目的就體現為群策群力,協商民主議事。黨的十八大提出,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需要不斷壯大的統一戰線為其提供重要保證和實現形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12〕這段話更鮮明地體現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就是集聚不同政黨、民族、宗教、階層的人民及海內外同胞的代表,共同參與公共決策和國家民主治理。因此,協商民主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實質內容和實現目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必然有助于豐富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工作內容,進而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
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頂層設計民主(包括人大、政府、政協的協商)與基層民主(包括基層協商民主等)的有機結合。當下,立足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政協等制度保障下,統一戰線所提供的載體和場域中,社會各黨派、各階層、各民族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黨外知識分子、歸國留學人員、非公經濟人士等利益主體得以充分凝聚,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民主協商得以科學決策。協商民主內容的豐富發展,使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實現了向大統戰、治理型新格局轉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在強調“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13〕的同時,指出要“拓展協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躍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14〕從基層民主運行機制看,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還有待“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 ?!?5〕
可以期待,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創新實踐,既有助于豐富統一戰線的實質內容,又能更好實現統一戰線的工作目的。
(二)統一戰線是協商民主的具體實現形式和載體
統一戰線作為協調和平衡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的整合機制,特別為協商民主提供載體和平臺,是協商民主的具體形式和實現手段。搞好統一戰線工作,就是為人民民主協商共識提供條件。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力求維護、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政權,不斷探索統一戰線工作機制,一方面為了中華民族利益而更好地團結和爭取同盟者;另一方面為了更好的關照人民的民主訴求。整個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后促成國共兩次合作,在革命成功道路上找到的“民主”新路,通過統一戰線得到了很好的鞏固。特別是為了取得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毛澤東針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指出:“為著執行這個政策,必須教育擔任政權工作的黨員,克服它們不愿和不慣同黨外人士合作的狹隘性,提倡民主作風,遇事先和黨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數同意,然后去做?!薄?6〕新中國成立后,在要不要保留民主黨派問題上,毛澤東強調,共產黨要善于傾聽多種聲音。顯然,這些民主實踐都為今天的民主協商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至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派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及各宗教界人士、海外僑胞等制度機制保障下的統戰聯盟得以進一步擴大和拓展。統一戰線歷史地成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可替代的實現形式和載體。
隨著全面改革的深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切實關心的權益問題,越來越需要通過統一戰線所提供的載體平臺和運行機制,為政府、企業、地區、行業、家庭、個人等來自不同階層、民族、宗教、政黨、團體的利益博弈進行協商決策,以此促進社會整合與人心凝聚。伴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民主政治現代化的實現也急需黨和政府通過統一戰線中的協商會、座談會等渠道和方法,協調大眾利益與特殊利益、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等關系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統一戰線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薄?7〕簡言之,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二者如影隨形、相互促進、辯證互動。
當前,統一戰線工作還有待從組織領導機制、協調運行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環節逐步加以健全、完善。統戰部門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及其工作作風等還有待加強建設,以便構建順應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的治理型大統戰新格局,為協商民主提供更有效的載體和平臺。
(三)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在辯證統一中保持張力
黨委領導下的統一戰線是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政治場域,協商功能和民意訴求是其題中應有之意。民主的價值實現既要通過統一戰線的實現形式,又要滲透于協商民主的實質內容,因此,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二者之間必然要保持適度張力,以便在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
楊光斌指出:“協商民主是現代中國政治的精神傳統,其具體形式就是被我黨稱為‘法寶的統一戰線?!薄?8〕統一戰線是協商民主得以實現的具體形式,協商民主是統一戰線得以豐富和發展的實質內容,二者辯證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創新實踐中,因此是動態的、交融互動的。統一戰線的目的就是為協商民主提供載體平臺和運行機制,以便在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凝聚力量,協商共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關于“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指出:“完善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19〕顯然,這就需要統一戰線順應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政治發展需要,為其提供創新載體和運行機制。而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創新發展,有利于鞏固和拓展統一戰線,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法寶作用。當然,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無論從協商民主體系的構建,還是從協商民主的渠道、形式的多樣化拓展而言,都還需要與時俱進地創新探索,才能實現現代社會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善治善政之需。
為了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就統一戰線而言,需要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并加強自身建設。就協商民主而言,則需以推進政治協商為重點,拓寬渠道,創新形式,在協商的民主屬性與決策效率之間保持適度張力。如此,方可加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政治現代化進程,弘揚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更科學的治理民主,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比較優勢。
三、協同推進: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深度融合以弘揚民主價值觀
基于二者共有的民主邏輯,統一戰線的創新與協商民主的推進,必將在深度融合中弘揚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一)在創新統一戰線工作中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以培育民主價值觀
由傳統統治型向現代治理型、大統戰格局轉變,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推進的必然要求。當今價值主體多元化的社會轉型時期,民主價值觀作為國家價值目標有待進一步培育和弘揚。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創新工作,必然在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同時,有利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
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同志就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問題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薄?0〕可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創新統一戰線工作和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培育民主價值觀,是并行不悖的。統一戰線工作本身涵蓋著對來自不同黨派、民族、宗教、階層及海外同胞的各類社會組織、利益集團或價值主體的凝聚與整合,因此,創新統一戰線工作,必然有助于推進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進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當前統戰工作面臨“以管控為主”的“單主體、多對象”向“一個核心、多重主體”的模式轉變以及組織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急需,為了滿足多元化協商主體的需要,新時期統戰工作可細化到社區統戰、樓宇統戰和網絡統戰等不同形式,以便把遍及各政黨團體、政府機構、社會群體、社會組織的各界人士,特別是新社會階層納入統一戰線的范圍。這樣既有助于促進民主黨派高層次的協商工作創新機制的落實,又能更好地促進基層統戰和協商民主的落實。無疑這些創新實踐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的培育,有助于推進國家與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和諧發展。
總之,新時期更加開放、包容、務實的統一戰線,亟需通過機制創新、制度創新和載體創新實現向治理型大統戰的轉型,這一轉型過程正是推進政治現代化進程朝向“治理”與“民主”兼顧的治理民主。顯然,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將得以進一步培育和踐行。
(二)在推進協商民主中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作用以弘揚民主價值觀
現代社會價值主體多元而復雜,民主問責、權力有限、大眾參與等現代性政治特征日益凸顯。國家治理現代化急需由傳統的單向權力控制模式向由上下、左右互動的協商治理模式轉變。傳統“權威型”政府行政指令式,向更能凸顯人民性的協商民主制度機制轉型,要求統一戰線的對象和協商民主的主體都得以廣泛參政議政和民主表達。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必然為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重要作用提供有利的條件,進而弘揚和彰顯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
現代民主實踐的先進性、廣泛性和多層性,是協商民主與統一戰線共有的政治現代性標簽。協商民主的思路、方法及其制度的完善、發展和創新,必然自覺不自覺地促進了治理型統戰工作的創新發展。比如,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創新性協商形式;協商成員的聯絡機制、內容的醞釀確定機制和協商成果的轉換落實機制等等的創新,也推動著統一戰線更好地發揮作用。協商民主的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可以探索政黨團體、人民政協、立法機關和政府的協商民主實踐創新,也可以探索在基層協商民主中健全居民、村民監督等渠道、形式和機制的創新。
總之,由于協商主體的多元化、協商形式和渠道的多樣性帶來的協商民主的豐富和發展,必然有助于拓展統一戰線的主體范圍和創新統一戰線的工作機制。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得以弘揚和彰顯即是歷史的必然。
(三)在統一戰線和協商民主的交融互動中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隨著人類政治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理論自覺和行為自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斷積累和總結公共事務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國家治理模式逐步從傳統單一、由上而下的統治型,向多元共治的現代民主治理型轉變。有學者指出,“國家治理不是政府一家‘唱獨角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首先意味著在發揮政府治理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將政府的‘他治、市場主體的‘自治、社會組織的‘互治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和公民個體的治理職責,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共同實現良好的治理。”〔21〕顯然,在從“管理”向“治理”轉型的過程中,民主這個好東西,既發揮了價值理性的作用,又發揮了工具理性的作用。歷經千百年的孜孜追求,民主至今成為現代中國政治的精神旗幟,在中國政治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薄?1〕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的同時,實現“有能力的有限政府”,以權力的人民性和治理主體的人民性,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成了當下政治體制改革的價值目標。未來中國的政治發展中,協商民主將成為政治新常態下首要的民主形式,并最終走向治理民主。這一過程,與統一戰線和協商民主深度融合,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是并行不悖的。當然,理性而冷靜地現實關懷告訴我們,當前統一戰線工作和協商民主的推進都尚有諸多不足: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實踐中存在主體偏斜、平臺單一、協商成果運用轉換不及時等缺陷。統一戰線工作還不適應協商主體的多樣化、客體的廣泛性的需要。由此而引發的就是民主價值觀的培育還有諸多尚未開拓的空間和領域。比如:協商所覆蓋的地域和對象,有待遍及鄉鎮、街道、村民小組、居民小區乃至單元樓層;協商內容有待涉及專題、對口、界別和提案辦理及基層群眾自治協商等國家形態和社會形態的充分利用,以及諸多細節相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問題的解決,正是未來中國走向民主治理所要努力的方向。
綜述全文,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有著共同的民主價值基礎,具有深厚的的歷史依據和現實依據。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是形式與內容的邏輯關系。二者相互交融,保持張力,協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未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必將是統一戰線與協商民主深度融合。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中,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將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將得以推進,進而走向以治理民主為核心的政治現代化。無疑,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必將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將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11〕〔12〕〔13〕〔14〕〔15〕〔19〕 〔2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9-30,30,29-30,30,31,31,30,3.
〔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21,435.
〔3〕〔18〕楊光斌.正視中國民主實踐 建構民主話語權〔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7).
〔5〕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62-363.
〔6〕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7〕〔17〕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 29.
〔8〕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1989. 581.
〔9〕〔16〕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2,742-743.
〔10〕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22.
〔20〕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2-26.
〔21〕吳德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4,(2).【責任編輯:朱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