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張鵬遠
【摘要】21世紀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帶來了巨大改變,同時也對傳統教育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移動互聯網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是21世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趨勢。研究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新途徑,對我國高校育人價值的實現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途徑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項目:新形勢下高校網絡管理與建設研究(項目號:14B092)、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長效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68-02
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手機從上世紀90年代的奢侈品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進入21世紀以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不斷上升,《中國互聯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已經增加至5.57億。我們不難看出手機網民已經成為互聯網的主力軍,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對于這一快捷、方便的新媒體形式,自然得到喜歡追求時尚、享受科技的高校學生的追捧,高校學生幾乎人人都通過移動互聯網溝通交流、獲取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中強調指出,“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的工作領導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移動互聯網進行宣傳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高校教育者要牢牢把握時代特色,依托移動互聯網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新途徑。
高校學生已經習慣通過移動互聯網登錄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溝通與交流,在網上獲取信息發表評論學習新的知識,促進了教育的普及化與多樣化,也開闊了高校學生的視野。然而“在移動互聯網社會中,信息和互聯網已經不是簡單的輔助工具,正在改變社會的構成和面貌”。這種“革命式”的變化帶來的各種問題也不斷顯現,惡意的謠言、虛假的傳言比比皆是,移動互聯網到處充斥著非理性的情緒宣泄和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這些都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移動互聯網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是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移動互聯網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及重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有利于解決社會矛盾化解糾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內容和載體上發生深刻變革,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高校學生熱衷于通過手機登陸各種移動互聯網平臺發表大量信息并進行交流和評價,移動互聯網已經逐漸融入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這都深刻影響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大學文化的價值正在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與交流,高校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大背景下思想成長主流是積極進取的,但也不可忽視在移動互聯網環境影響下其思想成長過程的迷茫和彷徨,必須依托正確的價值導向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內涵以及成長進程進行科學規劃與理性引導。
今日的高校學生,日后必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必將在未來的中國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學生在提高知識文化水平的同時,更要有健康、積極的價值觀。而移動互聯網相對而言能夠更充分快速的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移動互聯網的正確應用,學會善用移動互聯網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最終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
1.高校學生知識文化水平高、傳統觀念少、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變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移動互聯網具有極強的接受性,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必將影響著未來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取向,而今天的高校學生日后必將成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因此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取向也必將引領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趨勢。
2.深刻掌握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實需求,也是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保證。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針下指出引導對策,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成長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加強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開拓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更是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全面掌握問題才能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素材,推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3.在移動互聯網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成長的研究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作為高校教育的時代特征,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是這一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豐富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途徑,為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的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從而提高移動互聯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生態體系的建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宏偉目標。
二、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2012年3月,北京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0%學生認為自己通過網絡獲得的信息量占總信息量的一半以上。結合近年來校園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校園移動互聯網環境以及整個網絡環境對高校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意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當前,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重點弘揚的愛國、奉獻等內容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相對弱勢。移動互聯網環境中信息快速傳播并討論,在各種利益的不斷驅使下,增加了高校學生的思想復雜性,對社會、對體制、對歷史以及主流價值產生質疑。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易被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宗教思想滲透,被政治化、自私化。
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互聯網輿論的引導與梳理,不斷加強互聯網宣傳、監管和教育,但是面對數字時代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便捷,明顯缺乏快速反應的管理模式,面對復雜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以及利益驅使下西方思潮的滲透,很多不良的移動互聯網信息容易引起思想激進、意識活躍的高校學生產生認同感。 “如果不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會使高校學生原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動搖甚至崩塌”。
1.移動互聯網比較分散不易于管理,增加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難度。高校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登錄移動互聯網,這給我們高校學生帶來了便捷,但也增加了高校教育者管理的難度,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移動互聯網接入平臺很難有效管理與引導,在技術層面和管理方面未能跟上移動互聯網革新的步伐。
2.移動互聯網使高校學生價值觀多元化,缺乏正確價值觀引導。移動互聯網可以匿名發表信息,人們在這種“自由”的環境下,容易無拘無束的誹謗他人,發表極端言論。高校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極易被一些極端觀點所影響,進而在移動互聯網社會和現實社會中進行傳播與討論,并且在大量真真假假信息接踵而來時缺少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容易孤立的討論問題并把問題擴大化,甚至上升到政治體制等國家宏觀方面的批評和討論上。
3.高校教育者管理隊伍尚未完全掌握移動互聯網技術,缺乏主動出擊意識。與國外相比,移動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還很短暫,并且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使得高校教育者的思維尚未跟上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步伐,缺乏前瞻性的教育思維,從而缺乏移動互聯網對高校學生影響程度的正確判斷,導致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對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做出充分、快速的反映,總是被動應對移動互聯網輿情,缺乏主動出擊的意識與勇氣。
三、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新途徑
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大背景下,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無疑在未來的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既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又對我國高校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認為結合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點,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從以下幾點突破目前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尋找合適的實施新途徑。
1.加強監管,完善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管理體制。要在黨、國家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在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必須由一只專業的高素質移動互聯網教師隊伍進行監督和管理,要能夠時時掌控移動互聯網資源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要著重加強這些教師的理論培訓,提高其理論知識和技術文化水平,從而更好的完成科學高效的移動互聯網監管任務。
2.充分引導,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校要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要在德育教育中不斷引導示范,培養學生在移動互聯網社會中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基本行為準則,把傳統德育教育與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結合,在傳統教育中擴大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使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建設一個健康、理性、有序的移動互聯網環境,提高學生抵抗不良誘惑的能力。
3.提高認識,加強對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高校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與上網習慣,主動出擊發現問題并防患于未然,加大投入力量和重視程度。要跟上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步伐,擁有前瞻性的教育思維。積極推進高校移動互聯網文化建設,關注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特點,推動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高效發展,最終提高高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4.加大投入,精心打造主題校園移動互聯網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引導作用。“要加強大學移動互聯網文化陣地建設,建設好功能齊全的公共主頁或網站,強化正能量公共主頁或網站的內容建設,把經典的紙質內容數字化和移動互聯網化”。充分利用校園論壇、人人網、微信公共主頁等高校學生頻繁使用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與學生互動共享信息進行雙向交流,在交流中循序漸進的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進行引導,并在交流溝通中更好的把握青年群體的思想特征,更好的維系與高校學生的關系,為今后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參考。
5.著力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內涵融入到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論依據,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充分認識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的思想變化特點,提高針對性和可行性。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多開展面對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具體問題分析與研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經驗進行研究和總結,增強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結束語
在移動互聯網迅速普及的發展進程中,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呈現出更加復雜與矛盾的狀況,高校學生的思想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迷茫和彷徨。我們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相結合進行研究,結合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工作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得出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原因所在及解決途徑。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網絡正在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 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但是我們更要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正確利用移動互聯網會促進社會的發展,但是如果讓移動互聯網世界隨心所欲,那必將是一場災難。因此我們要認清移動互聯網環境的復雜性,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基本優勢,突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大力推進高校移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蔣廣學.移動互聯網社會的崛起與大學使命的傳承[J].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7).
[2]蘇威.淺析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J].信息系統工程,2015(03).
[3]楊凱.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移動互聯網育人工作困境及路徑分析[J].高教學刊,2015(17).
[4]王青,廖紅娟.基于移動互聯網文化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湘潮,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