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霞+++王劍
【摘要】解剖學是醫學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形態學學科,理論和實踐性較強,泰國分組學習模式的應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不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同時也培養同學之間團隊互助精神,增進學生間的友情,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組教學 解剖學 應用 推廣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46-01
眾所周知,現在大學課堂普遍是大班授課,一堂課有上百名學生,而老師也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老師對臺下定時定量單一授課。然而當今網絡發達的時代,學生信息接收來源廣泛、直接、快捷對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傳統教學模式無論教和學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而言,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率及對專業的知識的接收效果,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也是不利;而對老師而言,教學質量也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較多弊端,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首先,上課人數多,不便于老師管理和監督,有的學生自覺性不高,處于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老師關注度不夠的話,導致學生聽課積極性降低,長期以往,造成惡性循環,對學生極其不利;從而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接收性低。從老師的角度來看:該教學方式也不利于老師的教學管理。因老師精力有限,無法去關心每個學生,由此導致老師不知道自己教學最真實地情況,從而不能拿出最適合學生的方法來教學。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給教與學的雙方都帶來了弊端。為了解決目前大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矛盾,解剖學課程引進試行泰國分組學習模式。
2.分組教學模式的應用
分組教學,顧名思義即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小組內部系統學習互相幫助,組外互教學習相互監督,老師對知識點篩查補漏,集體討論而共享,形成的一種互教互學的教學方法。分組教學模式包括隨機分組、組內學習、交流與分享、重點指導、查漏補缺,作業鞏固。為了將分組教學的益處發揮到極致,需要有詳細的規劃。第一,隨機分組,學生自主選擇小組合作伙伴形成學習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管理該組的學習。第二,組內學習,老師將課程內容通過多媒體傳授之后,每組根據老師分配的任務進行組內互助學習,并討論與分享,在學習過程中,成員間相互提問交流,及時的補充遺漏的知識點,榮辱與共[1]。第三,查漏補缺,老師重點指導期間,對小組學習內容先隨機檢測,大體掌握該組學習情況,再進行全面考察。第四,組外共享與交流,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為代表,為大家分享所學的內容,通過組內學習和分享交流這兩個環節,使組內成員能夠很好掌握學習內容。第五、教師總結,各組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后,相互評價。老師對小組成員進行抽問,并對學習成果進行總體評價。最后,課后討論作業,組內共享,簽名呈遞。
3.討論
新的分組學習模式使老師和學生均獲益匪淺。就學生而言,第一,能大膽說出自己問題,并且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第二,能夠明白團隊合作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分組學習利用的是團隊協作來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第三,該方式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思維[2]。隊友的熱烈討論,老師的親切幫助鼓勵,使學生樂在其中。就教師而言,第一,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分組學習,老師面對的不再是幾百個學生,而是十多個小組,極大減輕了老師教學量。第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教學量的減少,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對每個小組因材施教,從而真正提高‘產品質量。第三,老師能及時得到最準確的教學質量評估。總之,通過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環環相扣,容興趣與榮譽于課堂、集體大于個人、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學生思維,最終將枯燥的課堂打造為培養個性人才的天堂。
然而,由于該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模式構架需要完善,學生監督框架沒有建立。為了使該教學模式能夠在中國教育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需要做更深入的工作,完善監督框架十分必要,模式的完善也是對學習效果加強的一種手段。
總而言之,在解剖學課程中采取分組教學方式,對教與學都有益處,盡管其中也存在不足之處,我相信在不斷地改進中能夠成為非常棒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志輝,傅裕,張錢友.《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研究》 中國衛生產業 [J].2011,No.3.Vol.31, 114
[2]魏科.《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淺談中職解剖學教學改革》[J],2013.Vol.31 No.9. 56-57.
作者簡介:
胡海霞(1982.01-),女,河南商丘人;理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基因重組疫苗。
王劍(1979年-),女;甘肅隴南人;副教授,獲得泰國孔敬大學遺傳育種博,西南大學天友乳業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方向:奶牛生產生殖和熱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