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儀++吳方曦++張思羽++張柳++沈輝++譚春蘭
[摘 要]網絡是現在以及未來大學生們生存、學習的主流,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多樣化,交流更為方便。然而大學生們對網絡的依賴性也在逐漸上升。文章對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學習方式采取問卷調查、訪談調查以及文獻查找等方式進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提出大學生們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學習方式;探討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098
大學生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群體,網絡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實踐的舞臺。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無疑會刺激樂于追求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們對網絡的追求與探索。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或者APP查找資料完成課堂作業,畢業論文等。越來越多的學習網站,像批改網,慕課網的涌現,也使大學生可以在家或寢室自主學習,自主完成并改正作業。許多老師現在都會在QQ、微信這些社交平臺上建立交流群,同學有問題,通過交流群老師就可以做出解答。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多樣化,交流更為方便。
對于網絡的探索,有的會更加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然而有的則是適得其反,稍有不慎,負面效應立即產生。[1]而且因為各種小論文,課后作業答案基本上都可在網上搜到,使大量的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了過度地依賴,缺乏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見解,從而導致創新、思考能力下降。因此,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做到網絡為大學生所用,有必要對網絡時代下大學生學習方式進行研究探討。
1 網絡時代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查
本文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希望通過第一手資料,為本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
1.1 問卷調查
對上海臨港大學城、南匯大學城、松江大學城等學校部分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與抽樣調查,發放問卷5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 489份;與此同時使用問卷星、通過qq、微信等方式轉載調查鏈接,對國內其他大學進行網絡調查,網絡問卷回收317份,有效問卷315份。總計回收804份有效問卷。在問卷中,我們對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方式以及新型網絡學習方式的使用頻率,以及不同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調查,使我們了解到目前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具體情況。
1.2 訪談調查
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進行了深度訪談,希望使研究既達到深度與廣度的統一,又達到個別與一般的統一。我們隨機對20名同學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訪談,從而得到他們對網絡學習最真實的看法,以及網絡學習現有的弊端與建議。此外,我們還選取了另外兩個類型的訪談對象,分別是當下的高校教師和現今已經畢業的工作者,通過對他們的訪談,了解老師對現如今學生應用網絡學習的看法,在過去網絡資源還沒那么發達時,傳統的學習方法的好處與弊端,以及有了網絡后,網絡對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的挑戰。
1.3 文獻查找
通過學校圖書館以及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搜集、鑒別、整理關于大學生在網絡時代下學習方式研究的國內外文獻,形成對科學學習方式的進一步認識,并以此來充實論文內容、作為論文立論的基礎。
2 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得到的資料,經過匯總分析,我們得出以下調查結果。
(1)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大學生選擇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的頻率僅為14.4%,選擇向老師尋求幫助的比例更少,才不到10%。并且有18%的同學幾乎不選擇向老師尋求幫助解答問題。相反,現在大學生更喜歡向同學、利用網絡資源解決疑問——超過50%的大學生經常選擇與同學討論,76%的大學生經常選擇求助于網絡,且幾乎不選擇求助于網絡的大學生只有0.4%。
由此可見,遇到問題時,大學生們選擇尋求網絡來解決的頻率顯然高于傳統的學習方式,而且在“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向老師尋求幫助與跟同學討論”這幾種傳統的學習方法中,選擇與同學討論的頻率又顯然高于其他兩種,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更喜歡自主學習。
(2)大學生運用網絡的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利用搜索引擎學習的同學占79.2%,利用手機學習軟件的占57.6%,利用學習網站的占40%,利用網上課堂的占39.2%,利用學習論壇的占25.6%,還有8.8%的同學選擇其他。這些便利的網絡學習途徑使69.6%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效率提高了,但也有2%的同學認為有反作用。
這些數據表明,大學生們使用網絡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使用搜索引擎位居榜首,而且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自己通過網絡學習使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3)在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上網時長還是比較長的,基本集中于2~5小時,還有將近40%上網的時長更長。相對于較長的上網時長,大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學習的時間較少,基本上在1~3小時。
當今大學生日常生活已離不開網絡,但是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還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習慣,網絡學習的時間在總的上網時間所占比重還是很低,大多還是用于日常娛樂。
(4)通過調查發現,雖然網絡學習方法多樣但是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一般。比較自覺的學生只占12%。絕大多數大學生對于網上搜索到的參考答案都會抱著“借鑒答案并同時思考”的心態,他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一般。不過盡管如此,從統計數據來看,大學生們的自主性還不是很強。
(5)在進行專訪時,WZ同學說“我開學就下載了一個背單詞的APP,起初第一周還能按照計劃每天背36個單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惰性占據了上風,積攢的單詞數越來越多。當應記單詞數顯示為900個時,我就卸載了它。”由此可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制力普遍不高。
3 建 議
3.1 對學生
(1)倡導多種學習方式相互結合
傳統的學習方式與新型網絡學習方式各有利弊,只有相互結合,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
如今線上教育琳瑯滿目,有許多網絡學習平臺,如慕課網、批改網等,大學生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
(3)設定目標以提高學習自主性
自主性不高,是大學生們使用網絡方式學習的最大弊端。設立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從而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
3.2 對教師、學校等教育工作者
(1)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網上學習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網上布置預習、作業以及課外閱讀等方式,使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和數據資料作為學習輔助工具。
(2)學校優化校園網絡覆蓋面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部分高校的網絡并非覆蓋全校園,或者覆蓋到但無線信號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網絡學習和老師教學的多樣性。因此,擴大校園網的覆蓋面,發展無線網絡,使得校園范圍內無網絡盲點存在。這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熱情。此外,無線網絡的全覆蓋也有利于老師進行網絡教學。
(3)學校加大圖書館電子資源的購買
網上很多精品資源是需要付費的,而學生可能沒有錢去買。盡量多吸引學生在校內上網,利用校內網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便利。
3.3 對學習軟件開發商
(1)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通常在使用搜索引擎查詢學習資料時,在網頁的兩邊和右下角會有廣告和新聞彈出,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干擾。
學習網站的管理者要適當減少無關學習廣告等彈出式信息的干擾,使學生在網絡學習時對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夠一目了然。
(2)運用打卡PK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如今大部分同學都不能堅持自己的學習計劃。受一些運動軟件打卡的啟發,建議軟件開發商在設計學習類軟件(如背單詞等)中運用此元素。使用者可在每次學習后進行打卡并與好友PK形成競爭。激發學習熱情,互相激勵,完成學習目標。更可結識學友,進行學習方面的交流,使學習擺脫枯燥,充滿樂趣。
參考文獻:
[1]吳勇剛.大學生網絡素養與網絡學習方式現狀分析及提升和優化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2]劉曉蕓.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J].中國市場,2008(9).
[3]朱立華.獨生子女大學生教育漫談[J].中國市場,2007(14).
[基金項目]2015年度上海市大學生創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