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多元文化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為使大學生能夠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章對有效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117
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1 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經濟體制的轉型,多樣性的社會存在決定了多樣性的社會意識,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也隨之呈現出多樣化,各種文化思潮的滋生和發展,導致社會成員在價值觀念、思想認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趨向。文化的交融使得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開來,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的追求起到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向我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挑戰。
1.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我們進入了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但一個社會如果只有多樣性而沒有統一性,就有可能陷入到混亂或無序的狀態,導致社會的道德混亂和人們價值選擇的迷茫。所以,多元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起來的基礎,也是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主導價值取向,其必須在多元文化中處于軸心和引領地位,多元文化才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1.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更加清晰準確地概括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今這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大學生更應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外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才能更好地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2 多元文化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的挑戰
2.1 信仰危機
文化的沖突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嚴重的信仰危機。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了在政治信仰上的迷茫和對主體意識形態的懷疑與動搖。面對宗教傳播的猛烈態勢,有些大學生遁入宗教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在網絡中,也有一些對現實不滿或別有用心的個人、組織,利用各種方式散布政治謠言,攻擊和詆毀政府,而大學生對一些負面消息缺乏全面理性的判斷,更容易在網絡群體激烈的言語中產生共鳴,產生偏激的想法,造成價值標準的混亂和精神困惑。
2.2 理想動搖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學生的理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他們的理想目標不再以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終極指導和價值準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開始更多地關注自己權益的實現,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一生的最大追求不再是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而是個人的奢侈享樂,甚至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相對立,呈現了嚴重的利己主義或極端個人主義傾向。一些大學生對金錢和權力的盲目崇拜,價值追求呈現出明顯的拜金主義、庸俗主義特點。
2.3 精神迷失
多元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大學生借鑒和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豐富民族精神和時代創新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導致了部分大學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迷失。經濟全球化也對一些國家傳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淡化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觀念。如在中國青年大學生中間,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轉而對西方的節日趨之若鶩,西方的商業性文化、功利性文化等觀念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導向和道德行為。
2.4 道德失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也受到極大影響,誠信缺失、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責任感差、攀比成風、法制觀念不強、文明禮儀不夠等現象在部分大學生中嚴重存在。西方文化中的丑惡現象,如賭博、色情、暴力等也對部分大學生的道德規范產生著沖擊?,F在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他們集體觀念淡薄,生活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較差,自我的道德要求比較低等特點為人們所詬病。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探索
3.1 更新教育理念,提供思想導向
要確立全面多樣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旗幟鮮明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或國家如果失去統一的價值目標,就會使民族和民眾喪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足于多元文化的背景,倡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和統一行為3 哈薩克斯坦旅游業發展戰略中的主要任務
一是發展入境旅游市場和國內旅游業的競游市場而提高旅游業GDP的比重。二是要提高哈薩克斯坦爭力,使其能夠參與國際競爭。三是哈薩克斯坦政府要分解與把握先進的旅游產品規劃與營銷辦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一起出力。四是哈薩克斯坦需要連續加大開發市民旅游休閑產品力度,不斷完善國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要促成國家民旅游的旺盛發展。五是哈薩克斯坦的道路基礎設施還很落后,要修公路。
4 結 論
雖然在哈薩克斯坦旅游業還沒發展成熟,但其發展前景不容置疑。哈薩克斯坦與國際旅游機構,外國國家和私人旅游公司積極合作,研究如何開發哈薩克斯坦旅游資源,制訂新的旅游服務標準,完善旅游法律基礎,加快旅游人才培養,使哈薩克斯坦旅游也在未來幾年能有較快的發展。最終把哈薩克斯坦建設為“中亞地區最佳旅游國家”。
參考文獻:
Saduov A.Upravlenie razvitiem turizma v Kazakhstane: teoria,metodologiya,mehanizmi.[D].Karagandinskii ekonomicheskii universitet,2010.
[作者簡介]Babakhan Kymbat(1987—),女,國籍: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博士,新疆大學。研究方向:人口,資源,環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