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瀟
摘 要:ICT產業是韓國的重點支柱產業。在2G初期選擇與美國高通合作,采用CDMA標準,并自此標準的基礎上通過主動學習大力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成熟的商用系統,并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建立起了自己的移動通信產業,并培養了如三星、LG等ICT產業巨頭,成為發展中國家在移動通信領域實現技術能力趕超的典范。本文將分析韓國ICT產業的發展優勢,并將日本的ICT產業發展與韓國進行對比,分析兩條不同路徑導致截然相反結果的深層原因,最后總結韓國ICT產業標準化戰略的成功經驗所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ICT產業;標準化戰略;學習;創新;政府主導
一、韓國ICT產業的標準化戰略
移動通信產業是典型的ICT產業,移動通信標準則是這一行業的核心。該行業的全球競爭格局主要是發達國家為主導,他們憑借自身技術和經濟優勢制定技術標準,而后進國家則不得不選擇采用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推動資深產業標準化進程,才能提高本國產業的競爭力水平。
在ICT產業中,韓國是典型的后進式國家。它通過切入跟進模式,通過購買專利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強化企業合作,建立起邊學邊用的方式逐漸消化潛入的知識技術。這種韓國模式的形成,與韓國政府的主導性作用息息相關。韓國政府通過國家確定產業目標,通過市場保護和傾斜支持政策在關鍵時候扶持起了韓國本土的ICT產業,韓國政府的做法,說明,政府強烈干預市場的模式是發展中國家不受外國資本控制,振興民族產業,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的方法。
1.困窘的1G時代
1G時期的韓國,無論是系統設備還是終端設備的市場,大多被歐美企業控制。本國制造商不僅嚴重缺乏本土市場份額,更不具備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國際標準組織通過了2G數字移動技術標準后,韓國通信部(MOC)決定突破1G的困局,擺脫歐美設備制造商對韓國的掣肘。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全新的標準化模式。
2.突破的2G時代
經歷了1G時代的困窘,韓國政府抓住2G的契機,選擇切入吸收創新的模式,開辟出了韓國的移動通信產業。韓國政府在確立切入吸收戰略后,第一個選擇是標準選擇。擺在韓國政府面前的是兩條路,第一,效仿中國,選擇TDMA技術①。其已經在歐洲國家獲得了廣泛商用。第二,選擇尚處于“新產品”的CDMA技術②。很顯然,TDMA技術較尚籍籍無名的CDMA技術更為成熟完善,但缺點是韓國制造商無法從歐洲設備商那里取得TDMA的核心技術,相反,為了主動尋求CDMA技術在韓國的商用,高通公司向韓國政府開出了優厚的技術許可條件。最終韓國決定使用CDMA技術并大獲成功。CDMA技術在韓國的成功應用,使得韓國成為了國際通信市場上的新秀和佼佼者,不僅成功保護了本國市場,更加佐證了韓國政府的戰略在國際通信市場的大獲成功。
借著CDMA系統在韓國的商用成功的東風,韓國政府迅速開展戰略的第二步——創新。首先,當時的韓國信息通信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MIC)牽頭,累積了來自政府和產業界的大量研發資金,匯集了國內設備制造商、運營商和ETRI③以及頂尖技術人才,共同組成的龐大的CDMA項目研發隊伍,協作性地開展學習和研究。1991年,ETRI與高通簽署聯合開發協議。通過協議,韓國廠商完整地獲得了CDMA技術和高通工程技術團隊在開發階段的技術支持。并且,韓國政府要求高通必須將韓國所支付的專利費的20%拿出來提供給ETRI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這種聯合開發模式使韓國不僅掌握了CDMA系統技術的精髓,也促使了韓國的一些自主技術的研發。1995年,CDMA1最終被MIC宣布為唯一的2G國家標準。韓國不僅實現了ICT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奠定了韓國企業在本國、在亞洲、乃至全球的移動通信技術地位。
最終,經歷了學習吸收再創新后,韓國政府進入了產業創新的最后一步——培養本土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導向,韓國政府培育了一批諸如三星(Samsung)和LG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韓國通信企業。2003年,三星不僅榮登CDMA產品霸主地位,同時成為第四大GSM終端產品供應商。
3.3G時代
韓國政府在3G時代的戰略是強力推動“3G運營帶動設備制造出口”,這是由其自身條件決定的。首先,2G采用的CDMA技術使得韓國人在技術研發CDMA2000④上具有很強實力;并且,韓國具有三星、LG、現代等跨國廠商,這些廠商也成為了目前韓國通過發展WCDMA⑤而進一步提升市場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基礎;同時,韓國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密切合作程度高;韓國由于國內運營市場相對較小,但電子設備制造的國際市場非常廣大,并且全球大部分CDMA和CDMA2000終端由韓國制造。因此,韓國的3G發展策略主要是運營先行,帶動設備制造。韓國搶占先機發放3G牌照,拉動相關設備制造的出口,三星,LG在終端銷售量猛升證明了這種策略的成功。
二、韓國與日本標準化戰略對比
在歐盟和美國ICT產業迅猛發展,一路領頭的情況下,同處于后進之輩的日本,走的卻是一條與韓國不盡相同的道路。
為了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韓國政府規定了限制引進、注重消化吸收的政策。引進先進技術與發展本國技術并行,提高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在技術引進方式上,鼓勵企業有的放矢地引進關鍵技術、設備,并限制模仿復制,嚴格監督審查技術引進,并由韓國政府來主導技術引進。同時期的日本,在2G時代主要采用自己研發的PDC標準⑥。這一結果的產生與日本當時封閉和壟斷的電信市場息息相關。日本最大的運營商NTT是日本政府直接控股,并且它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固話運營商和移動運營商,因此日本的電信設備市場主要采用的就是由NTT⑦自主研發的PDC標準。PDC標準依托NTT強大的科研實力,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本土用戶穩定的消費習慣在日本ICT市場上形成壟斷。但是當時的PDC標準由于未能走出國門,同時作為電子電器業領先的日本沒能造就日本本土的電信設備巨頭,日本嘗試向國外出口的移動設備的策略也鮮有收獲。
總體來講,日本的通信產業表現為市場主導,協會引導,政府參與的標準創新模式;韓國的通信產業表現為政府主導、產業配合的標準創新模式。在具體的實施中,韓國選擇了開放的模式,注重對引進標準的消化、吸收與在創新,其中的過程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強調產業鏈內各方的合作創新,共同受益。而日本則采取了絕對封閉的模式,讓某個領先的運營企業住到某個技術,造成了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
三、啟示
通過對韓國ICT產業標準化戰略與創新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出,ICT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標準的制定,發展中國家如果要加入在電子信息通訊產業的洪流中角逐,需要以政府作為主導力量,輔以企業和標準化組織力量,以保護本國市場、扶持本國產業為出發點,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爭奪國際標準主導權,建立起標準化的系統機制,積極發揮行業協會與中介機構的作用。同時在學習吸收既有標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創新,注重標準創新過程中的競爭與合作,強化產業技術聯盟,積極與國際合作。
注釋:
①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多址)是通信技術中基本多址技術之一,在2G(為GSM)移動通信系統中多被采用,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的多址技術中。
②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而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在美國和日本,CDMA成為國內的主要移動通信技術。
③ETRI,即韓國電信公司,是韓國最大的電信公司。
④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是一個3G移動通訊標準,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MT-2000標準認可的無線電接口,也是2G CDMA One標準的延伸。與WCDMA不兼容。
⑤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常簡寫為W-CDMA)是一種3G蜂窩網絡,使用的部分協議與2G GSM標準一致。
⑥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是一種由日本開發及使用的2G移動電話通信標準,采用TDMA技術。
⑦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簡寫為NTT)成立于1976年,是日本最大電信服務提供商——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全資子公司。
參考文獻:
[1]陳福林.基于技術標準的中國ICT產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天津大學,2006.
[2]張研.技術標準化對產業創新的影響機理研究.吉林大學,2010.
[3]呂宗英.通信技術標準化及其戰略選擇.東北大學,2005.
[4]胡武捷.中國信息通信產業技術標準競爭與策略研究.北京郵電大學,2010.
[5]吳文華.高技術企業技術標準聯盟治理研究.湖南大學,2008.
[6]謝明敦.基于協同優勢的ICT產業競爭機制及模型研究.北京郵電大學,2013.
[7]詹愛嵐.標準戰略導向的通信產業創新協同機制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8.
[8]孫敬水.發達國家標準化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科研管理,2005.
[9]高芳,趙志耘,趙珂歆,張旭.韓國ICT研發中長期戰略(2013-2017)解讀[A].科技管理研究,2015(6):30-34.
[10]王喜文.韓國經濟國際地位快速提升的原因分析.當代韓國,2015:23-31.
[11]呂鐵.論技術標準化與產業標準戰略[A].中國工業經濟,2005(7):43-49.
[12]朱彤.網絡效應經濟理論網絡效應經濟理論:ICT產業的市場結構、企業行為與公共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3]李保紅.ICT創新經濟學.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0.
[14]胡紅梅.ICT制造業的產業經濟分析框架及實踐研究.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