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毅++孟翔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搞好小學數學教育不僅為他們將來升入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打下基礎,也能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想真正地、普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從小學階段抓起,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為他們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在之后的學習中有能力去更深入地去學習,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的教學策略到頭重要。因此教師要講究教學策略,并研究教學策略,而學生也要講究一定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好數學教育。本文就筆者教學經驗與大家探討如何搞好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31-01
一、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能科學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與他小時候對科學的興趣是離不開的。是興趣引領他走了科學的道路。由此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許多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此有自己的認識,但大多并不深刻,實際操作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這種現象本質上還是教師下的功夫少,沒有關注到興趣對一個孩子巨大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堂內容因勢利導,及時發現并排除不于發展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因素,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使他們積極自覺地學習數學。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但注意力不夠集中,要想使他們授受教學內容,更多地要依賴興趣。另外,小學生對具體的數字沒有什么感覺,但是圖像類的東西記憶能力越強,并想像力特別豐富,腦海中沒有成人的局限性,并且喜歡自己動手去嘗試一些東西。教師要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多做一些有趣的課堂設計。如組織一些數學興趣小組,激發學生樂趣著手,鍛煉他們動手、動腦、動筆、動口的能力,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并激發創造性的思維。如可組織學生制作一些數學中常見形狀來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如立方體、圓球、圓柱等,通過學生制作,教師指導來完成任務,使他們不但對這些數學中常見的元素有了基本認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樂于動手、動腦的習慣,消除他們數學抽象、難學的心理,使他們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數學。
二、教師主導,做好課堂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課堂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一環。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只有在教師的主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可能良好完成整個過程。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下去,或是把主導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都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必須明白,教學過程是只有教師的主導下才能加速學生們的認知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在上文提到的各種特點,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等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認培養。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并下苦功夫做好課堂設計,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使他們在相對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及表達、組織能力等,還要在課前吃透教材中的內容,并充分了解學生現狀,以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形式傳授給學生。具體授課過程中要瞄準課程教學目標,抓住重點,深入準確,并充分激發學生思維,使他們與教師互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充分發揮學生潛能
真正有效地學習不是單純的模仿和記憶,而是通過學生獨立地思考與探索才有可能達成的。單純地記憶所學內容價值不大,因為沒有搞懂知識相互之間的關聯,不能有效地構建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既不能有效地運用到實際中,也不利于長久的記憶,就像是一盤散沙一樣,蓋不起高樓大廈,遇水即散。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明白,知識和獲得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記憶的過程,而是通過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的合作達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學生有了好的想法,要適當表揚,即使錯誤的想法,也要多鼓勵,長此以往,使學生形成一種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必要的時候,還要組織一些小組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互動起來,特別是一些相對有難度的問題,小組討論的形式會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思路,從而產生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交流討論學習數學知識,使他們養成了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意識,并培養了他們的協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
四、因材施教
因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及教師教學策略的差異,必然表現出學生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在做課堂設計之補初就要考慮到這些問題。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把問題難度分成幾個層次,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提問。要做到這點,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分析研究每個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特長和不足,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當然,這是指的僅是教學策略,感情上必須一視同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使學生在這種正向反饋中產生自信心,得到一種滿足有成就的心理體驗,使他們獲得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動力與興趣。
參考文獻:
[1]汪玲玲.淺談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J].內蒙古教育.2015(26).
[2]蔡旭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內蒙古教育.2015(26).
[3]潘海燕.探究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4]江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12).
[5]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