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震磊
“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突出了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明確了學校體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對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謂“陽光體育運動”,就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沐浴陽光的溫暖,享受運動的快樂,滿足青少年在自然環境中快樂與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其開展的目的是針對長期以來我國“重智力輕體能”的教育觀念及青少年體質健康方面令人擔憂的現狀而采取的措施。
自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以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都積極響應,采取各種形式以確保實現每天活動一小時的目標,其中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各級學校廣泛利用的手段之一。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優點是比以往的課間操活動時間長、內容豐富、組織形式靈活,既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又有張揚學生個性特點和意志的特色活動,打破原有廣播操的單一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無論在健身價值上,還是在教育功能上都遠遠好于傳統課間操,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
但是,作為一個一線教師,通過實踐、觀察、總結、反思,我發現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當的做法,主要體現在絕大部分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基本上仍然以原有的課間操形式為主,不能生動有趣而且符合學生特色,不能構建出在陽光體育運動指導下適合小學學校特色的、健康活潑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不能為大課間體育活動健康有效地發展提供參考,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目標的實現。
要構建適合本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首先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要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內容和活動時間的安排上要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低年級學生在提高興趣為主的游戲性質的活動內容上要多安排一些,高年級學生的活動內容在技巧和難度上要高于低年級學生。活動時間要有所區別,活動的時間和場地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學生健康,最好采取分年級、分場地、分時間段組織每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這樣能合理地把握各年齡段學生的活動密度和運動負荷,很好地解決因場地小、內容不一致帶來的問題。
其次,活動內容要簡單易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時,教師在創編動作時不要過于追求難、新動作,而要把易普及、易學習掌握、適合學生特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動作作為編排的主要內容,最好把簡單動作編得有特色、獨特新穎。編排的活動內容要具有普及性,由淺入深,教學時深入淺出,這樣既能節約訓練時間,又能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體育運動健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參與欲望。要定期更換一些活動內容以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要注意體育與德育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而且要通過活動開發學生的集體創造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磨煉意志品質,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通過活動中的主題操和團結向上的內容塑造學生的人格,通過體育活動中的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滲透德育教育。
針對以上問題,我結合本校實際及當前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
“小集體模式”雖然采用分開與結合的方式,但是仍然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秉承“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其以基本結構特征為活動的過程,以年級或者班級為單位,以某一項目為活動核心,以逐漸掌握該項目的各種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為活動順序,注重活動的次數和必要的運動量安排。“小集體模式”主張多練,在活動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該項目技能掌握成功的體驗
“小群體模式”也可以稱之為“小集團模式”,這種模式不同于“小集體模式”,其活動的群體由學生自由結合,其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體育鍛煉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通過學生的互幫互學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增強鍛煉效果。這種“小群體模式”是在充分考慮體育鍛煉中的集體形成和人際交流的規律前提下設計的。“小群體模式”的結構特征是在每一個項目活動開始增加一個分組和形成集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使所分小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并形成各自的鍛煉目標。活動中以小組的主體性活動為主,教師起指導和參謀的作用;在單元活動結束的時候,一般要進行適當的小組間比賽和小組總結。
“分散模式”是一種概念寬泛的活動模式,其秉承了“主動性教學”、“自主式教學”、“自練式教學”、“學導式教學”等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這種活動模式主張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發性,強調給予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和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模式的基本結構特征是學生自主選擇練習項目和練習伙伴,對練習人數沒有要求,學生可以單獨活動也可以結成伙伴。在每一次活動前,老師針對每個項目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并在下一次的活動中進行驗證學習,在活動中老師還要注意定期提醒學生自我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