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實用、有趣、便捷的教學方法。美術教學中,老師通過激發學生對形與色的喜愛之情并提高欣賞水平,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思維發展。當前,在美術教育實踐中,美術課內容的繁多與教學課時的稀少,形式的靈活多樣與教學方法的單調等種種矛盾,需要我們努力培養,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使中小學美術教學真正做到短時高效、豐富多彩。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中學階段,多數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具有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尤其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表現得更為突出。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精心創設環境,及時排除困難,使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保持穩定持續。具體而言,教師可采取以下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1.精心設計形式靈活多樣的教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生動有趣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教學內容的生動有趣建立在教師的淵博知識和對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上。教師要靈活熟練地駕馭課堂教學內容,使美術課變得趣味十足,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學中品味美術帶來的樂趣。
2.通過直觀形象的美術教具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教具作為教學中的輔助工具,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形象、更立體、更清晰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教具的形式多樣,經常給學生以新鮮感,學生容易被吸引,好奇心容易被激發。同時,可以教師與學生齊動手,制作各種教具為教學服務,讓學生走進生活,做美的主人。
3.利用學生喜愛模仿的特點,使學生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過程,組織各種寫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到多動手、勤動手,和學生一起動手。在課堂上,教師配合講授、作示范性的演示、輔導、制作或借助教具展示,使學生直接獲得直觀視覺美的信息,通過直觀感受,使其獲得更為直接的深刻印象,自然形成學習美術的興趣,便于其在直接模仿的條件下更好地掌握繪畫技能,便于眼、腦、手協調更加準確。
4.通過講故事,談歷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美術教學中的許多知識,特別是欣賞課中每一幅畫的歷史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和表現意圖、畫家和畫面人物的情感在顏色上的表達等,都能結合講故事的形式輕松地多方位地傳授給學生。實踐證明:一則生動有趣的故事,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把學生帶入故事意境,進入真實的歷史畫面,從而加深學生印象。把美術知識融會于富有趣味的故事中,便于學生積極愉快地理解和挖掘教材,牢牢地把握相關歷史知識融入到美術知識中。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必須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注意保護學生獨特的個性,并給予其發揮個性、自主創作的自由。使每個學生畫出一樣的畫,或呈現出同樣的風格是創作的大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立足于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方式大膽地通過自己的所想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思維方法上,應該注意采用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發散性創造、類比性創造、想象性創造和理想化創造等。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有個性的“閃光點”,及時發現和表揚學生寫生和創作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成功感和自信感,實現個性特點與畫作的緊密結合。比如: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象奇特;有的學生觀察精細,一絲不茍;有的學生造型雖欠缺,但色感敏銳,等等。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更是如此;發揮個性特點是個性張揚的源泉,美術創作更是如此。
2.讓學生大膽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美術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創作和練習活動,多方面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有利于學生藝術綜合才能的形成,給學生更多練習機會,并結合個人愛好,發展某種形式的表現技能。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親手實踐,百“說”不如一“做”。例如:通過美術鑒賞,促進學生形成理解、欣賞圖畫的內容及評價能力;通過塑造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從動覺、觸摸覺感知事物的立體感,在塑造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物體的各個不同側面的特點,改變學生對實物的態度,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寫生,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與注意力;多進行臨摹和寫生相結合的練習,臨摹在繪畫中相當重要,在寫生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臨摹可以解決;通過命題可以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多做一些裝飾畫,提高學生的顏色知覺和繪畫構思能力。
三、在多媒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
由于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的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性強,便于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因此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調動,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操縱控制課堂學習,從而極大地強化學習效果。在美術教學上,大部分抽象的理論都得轉化為具體的圖形來表示和講解,利用多媒體作輔助教學,圖形復制、圖形翻轉、色調變化、色彩變化等都能根據自己的構思制作出精細、復雜、多變、漂亮的圖案,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同一幅畫表現不同的色調,用電腦操作,只需從屏幕上的顏色盒中獲取不同色彩系列,就能讓人欣賞到不同色調的畫面美。還可以進行大量圖片演示,以藝術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觀形象、色彩、線條、明暗等,引發學生審美的直覺感受,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興趣。
總之,美術教育是通過一系列美術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步入藝術殿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導學生感知美的魅力,使美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